外国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

以绘画手法体现金钱观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13 共750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多样化手法体现金钱观

  《人间喜剧》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从中体会的意义也各不相同。正如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本想表达金钱对人的深刻影响,以及与金钱有关的深刻主题。然而艺术家们可以看到巴尔扎克如油画一样的绘画手法,心理学家们能看到丰富而真实的心理表现,历史学家热衷于分析当时的社会现状及其成因,经济学家亦能看到经济现象。

  第一节 以绘画手法体现金钱观。

  绘画与文学本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若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划分依据,绘画属于空间艺术,而文学属于时间艺术。在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的标准下,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文学属于想象艺术。在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的标准下,绘画属于造型艺术,而文学属于语言艺术。

  然而绘画文学又有共通性。如果从艺术作品在反应客观现实和表现主管感情的关系上来看,可以将艺术门类分为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而绘画和文学同属于再现艺术,即侧重于真实的将客体客观再现出来。

  绘画是一种"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一位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而文学则是"以语言作为材料和手段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现实"的艺术。

  巴尔扎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在任何一种艺术创造中都不可缺少,正因为这种卓群的想象力,他对美术鉴赏也有独特的品味。"当他站在几张尼埃的画前时,他似乎传奇了士兵的大衣或是工人的普衣服,他甚至还想戴上一定夫朗德勒人被烟熏的肮脏的软帽……当他看大米埃里的飘雪图时,全身便冷得发抖,当他看到萨尔瓦托·罗莎的战斗图时,心里又升起打仗的念头".由于这种对艺术品的敏锐眼光,在《人间喜剧》中,他也触类旁通地使用了绘画的手法。

  短篇小说《玄妙的杰作》中作者借助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很多观点。

  小说开头,老画家就说道"你们以为人的模样画的一点不差,各部分都符合解剖原理就算尽了力!你们以为在画板上事先调好肌肉的颜色再涂到底稿上去,同时注意保持明暗,不时瞅一瞅站在桌上的裸体女人就算临摹了人物,就自以为成了画家,窃得了上帝的秘密!不!要成为伟大的诗人,熟悉句法和不犯语法错误是不够的!……你的作品是不完整的。在你的作品里,你只灌注进了你的一部分灵魂 ".小说中,老人一边这样说着,一边动笔帮年轻的画家改画。这里一笔,那里两笔,总是恰到好处,以至于成了一幅新的画作,而且是一幅"光辉灿烂"画作。

  然后,作家又借助年轻画家波尔比斯的话说道:"艺术和自然是一样的,都是由无数种元素组成:素描画出它的躯壳,色彩赋予它生命,但是没有躯壳的生命比没有生命的躯壳更加不完整。最后还有比所有这一切更实在的事,就是时间和观察。这对画家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这些都是巴尔扎克所遵循的创作原则,他用大量的时间观察人,然后提炼出人物的神,通过人物的外型使读者记住人物的生命和灵魂。

  一、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描写。

  作为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三个特点,即真实性、典型人物和细节描写。

  典型人物是小说的重要要素。巴尔扎克的人物描写是具有开创性的,他不再像以往的文学家一样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而是运用大量的客观叙述,使读者从人物的外型、语言、动作来体会人物形象。巴尔扎克格外注意人物的生命力的表现。他认为对于人的外貌只是人物描写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的灵魂。这一点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美术创作中都至关重要。

  在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中,犹大的形象和其他的门徒相比尤为突出,因为他身体半掩在阴影之中,表情扭曲,显得又懦弱又惊恐,一只手按着钱袋,那里面想必装着出卖耶稣得到的酬劳。这个形象塑造的形神兼备,是众多艺术家热衷于分析讨论的形象。油画是静止的艺术,并不能告诉观众犹大的个性,可是通过这些细节,犹大见利、猥琐懦弱的形象一目了然。巴尔扎克的深谙其中奥秘,将细节描写运用的炉火纯青,闭上眼睛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到逼真的人物形象和社会场景。巴尔扎克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真实可信的细节描写令这些人物形象仿佛并非虚构。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找原型。他会以一些他所熟悉的人物或者书本上见过的人物作为原型来塑造小说人物,比如拉斯蒂涅就是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路易·阿道夫·梯也尔。第二阶段他会跳脱出现实,顺应文学作品的内在要求进行文学加工。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巴尔扎克十分重视之前描述的事物,也革命性地使用了"人物再现法".第三阶段,仿佛用幻觉来创造他的任务,使他笔下的人物变成一种观念的化身。比如高老头体现父爱,拉斯蒂涅体现野心,伏脱冷体现一种冷酷的、魔鬼一般的力量。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在《人间喜剧》舞台上表演出一幕幕戏剧,任何一出戏剧需要出演时,巴尔扎克就信手拈来几个人物,拼凑在一起就会自然而然有精彩的戏剧冲突。

  以小说《高老头》为例,其中的每个人物都生动丰满,跃然纸上。虽然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渴望得到金钱。每个人爱钱的表现和获取金钱的途径又不同,这些从巴尔扎克的细节描写中可见一斑。

  小说的主人公高里奥老头开篇衣着相当讲究:"他那十八件荷兰细部衬衫让伏盖太太赞不绝口,尤其襟饰的花边上还系着两枚别针,有细链子相连接,每一枚别针都镶着一颗大钻石".可是后来,随着女儿们跟高老头要钱要的越来越频繁,可怜的老头无力支付,他的生活质量也每况愈下。拉斯蒂涅惊艳于纽沁根夫人的美貌,因此对这位打扮精致的美人的父亲也十分好奇。可当他看到高老头的房间,不禁大吃一惊,他看到"窗子上没有窗帘,由于房子潮湿,糊墙纸已经掀开好几处,并且皱缩起来,露出被烟熏黄了的白石灰墙。老头躺在一张破床上,床上只有一条薄被子和一床压脚的棉毯,那是用伏盖太太的旧长裙改的 ".当拉斯蒂涅惊讶的问他为什么把所有的财产全给了女儿自己却住着破屋,他"显出毫不在意的样子",表示只要女儿过得好自己也会很幸福。为了让女儿但斐娜高兴,他给拉斯蒂涅制备了一间精致的公寓,在女儿露出欢喜的神色时搂紧她,用力过猛,女儿喊道;"啊!你弄疼我了。"高老头的脸色"顿时变成惨白,他看着她,脸上露出了异常痛苦的神色".这些描写可以看出作为父亲的高老头为了女儿的幸福做出巨大的牺牲,拉斯蒂涅也不止一次地称颂高老头为"伟大的父亲",一位为女儿们牺牲一切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巴尔扎克评论道:"这个父性基督的面容只有画坛大师在创作救世主为拯救人类而现身的热情时才能与之相比".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最显著的特点都是爱慕虚荣,巴尔扎克将她们的个性描写得又不尽相同。伯爵夫人阿娜斯塔齐(娜齐)长相迷人,她"不必用鲸骨撑腰,素带一围,便显得身材窈窕婀娜,粉颈诱人,套鞋内的双足也纤腴适度".在听到"高里奥老头"这几个字的时候,伯爵像是被烫了一样站了起来,娜齐看到丈夫着急的样子"先是脸色煞白,接着由白变红,显得颇为狼狈"在听到自己父亲的名字时,娜齐的尴尬显而易见,作为伯爵夫人,她无法接受自己有一个令人嘲笑的面粉商父亲。然而难以支付自己昂贵的衣着首饰,情人马克西姆又欠了账,她一次次地来榨取父亲的所剩无几的钱财。

  二女儿但斐娜也指责她"把自己可怜的父亲一千法郎一千法郎的榨干,将父亲扫地出门,到需要他的时候却又来舔他的手 ".她不断地搜刮高老头的钱却又要求父亲和妹妹对此守口如瓶,以保住自己的面子。当她知道拉斯蒂涅已经了解了她全部的老底时,向妹妹和病床上的父亲大发雷霆,导致老人当场昏厥。但斐娜告诉她她把父亲气死了,娜齐"赶紧溜了".一个虚荣又残忍的可恶形象呈现在读者们眼前。相对而言,但斐娜更温和,相对姐姐而言爱她们的父亲多一点。她有时会说出令高老头痛心的话,之后又赶紧道歉,哭着叫到"可怜的父亲!"但斐娜呈现出的是一个虚荣又软弱,可恨又可怜的形象。女儿们的表现也让高老头的情绪波动很大,时而因两姐妹需要钱而焦虑不安,时而因她们互相攀比谩骂而万念俱灰,时而又因为但斐娜的一点安慰兴奋难当,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父亲。

  本书出现的第一个人物便是伏盖太太,一个典型的小市民阶层中年妇女。她爱慕虚荣,在猜测高老头富有之后趋之若鹜,称自己只有三十九岁,又因得不到高老头的爱怀恨在心。她矫揉造作,平时被伏脱冷的甜言蜜语哄得心花怒放,但在知道伏脱冷是个逃犯时说:"天哪!昨天我还与他在快乐剧场看戏呢,我要吓出病来了".她唯利是图,克扣每位房客的饮食,把发霉的食物以次充好提供给房客们,贪婪的榨取每一位房客的利用价值。她残忍恶毒,以至于高老头死后还偷走了老头前妻的遗物。但这样一位女性自己的生活并未因她的精明算计而变得富裕起来。她的总资产"四万法郎"并不够上流社会一年的花销。(根据伏脱冷所说:"孩子,我们每年要花去两万五千法郎,否则就会让人家笑话,前途、成就、情妇都沾不上边了!我还忘了听差和赶马车的呢")。

  她自以为最好的朋友"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其实是个骗子,"忘记了"交给她六个月的房费,还骗她买了一顶二十法郎的羽毛帽子。伏盖太太偷鸡不成蚀把米,每每提起这些事都气急败坏。伏盖太太的一生都因为这社会赋予它枷锁而过得无比琐碎,远离快乐。而她又把这枷锁传递下来,让每个与她一起生活的人感到厌烦恶心。她自己的灵魂被社会污染,又反过来污染这个社会,成为恶性循环里可悲可笑的一环。

  综上所述,巴尔扎克在描写人物形象时都是精雕细琢,将人物的外貌、神情、服装一一呈现出来,并且通过这些透出人物的内心和灵魂。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的喜好。比如对伏盖太太的描写"徐娘半老的胖脸,中间突出一个鹦鹉嘴巴般的鼻子,一双肉呼呼的小手,身材臃肿的像是教堂里的老鼠,胸脯鼓鼓囊囊,颤颤悠悠,这一切和屋里穷酸而龙蛇混杂的氛围非常合拍".而对善良却遭到父兄遗弃的泰伊番小姐却表现出怜爱。她苍白而瘦弱,但当她爱上拉斯蒂涅时,"姑娘憨厚而又苦恼的脸上显出幸福的光环……此时的维克托利仿佛一副中古时期的油画,艺术家故意忽略掉所有次要的部分,而将其极具匠心的丹青妙笔集中在人物的脸部,微黄的色调反射出天国的金光".

  这正如巴尔扎克在《玄妙的杰作》中所说,"艺术的使命不是复制绘画的对象,而是表达它!你不应当是复制者,而应当是个诗人!……我们要抓住事物和人物的精神、灵魂、面貌。……一只手不仅仅是身体的一部分,收拾我们要抓住和表达的思想的体现和延伸。画家也好,诗人也好,雕塑家也好,都不应该把因果分开,因为因果是相互关联的".作为"书记员"的巴尔扎克不仅仅是复制了人物;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加工重塑了人物,赋予了他们灵魂。

  二、细致的社会场景描写。

  巴尔扎克对细节的追求臻于完美,他的文字无限地接近于真实,甚至令读者从文字中完全还原当时的社会场景。在《人间喜剧》中,既有精致奢华的贵族宅邸,又有阴暗潮湿的贫民公寓;既有纸醉金迷的晚宴,又有狭窄寒酸、臭气扑鼻的市场。他塑造的场景不仅仅在于建筑、房屋、家具等等具体事物,这写场景更多的具有人类生活的印记。

  巴尔扎克是用这些逼真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和思想动态。他认为,环境对人物有决定性作用,因为环境既是人类活动的场所,也是产生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思想和行动的基础。因此,想要重现社会现实,更生动地刻画出典型人物,就必须要注重细节描写。

  (一)精致的贵族生活。

  "客厅刚刚用黄底山茶色花纹的锦缎重新装饰过。夫人的闺房用的是真正的波丝绸缎和洛可可式的家具。……周围摆的是令人赞叹的布勒式雕花酒柜……屋子中央放着古老的座钟,镶铜的阿拉伯式的花纹闪闪发亮,似乎是在为 17 世纪的杰作争光。室内到处摆着鲜花,散发着淡淡清香,无处不显示出高雅,美轮美奂".

  不仅室内装饰考究,上流社会的饮食也精美绝伦。"一切令人惊叹的珍品,各色精美绝伦的点心,最可口的美味甜食,最诱人的各色蜜饯。这些烹调技术的奇迹,由各种珍馐美馔构成的色彩缤纷的图画,被瓷器的光彩、镀金器皿放射的光芒和刻花玻璃盘的闪光衬托的分外绚烂".

  透过这些文字,读者们可以看到巴尔扎克对环境描写的细致入微,这些细节从侧面证明了一个贵族的品味,贵族们也以此来区分他们与暴发户之间的不同。暴发户们不会精心从国外一件件为自己搜罗精美的家具和文物。更不会食物使用精美器具,尽情享受器物之美。他们的钱来之不易,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钱的宝贵,不会这样肆意挥霍。即使富裕之后他们也极尽节俭。巴尔扎克的父母就是这样俭省,他们认为把钱花在没用的事情上哪怕一个苏也不值得。另一些人虽然付出大笔金钱,但无论衣着还是陈设都显得庸俗无比,见识浅薄,举止也缺乏教养。

  在奢华场景之下的人也显得更加优雅。在小说《猫打球商店》中,有一段精彩的细节描写。"公爵夫人娇慵地躺在一张绿色天鹅绒的长沙发上,一幅黄色里子的白沙罗打着柔软的褶皱,在长沙发周围环绕成半圆形,她就躺在这个半圆型的中心。镀金的铜饰装点得十分艺术,在她头顶上形成了一个华盖……几朵罕见的鲜花在最名贵的赛夫勒瓷花瓶里昂着头,散发着清香".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优雅才让小说中的男主角泰奥多尔抛弃了自己纯洁美丽的妻子,选择了追随公爵夫人。资产阶级出身的朴实姑娘奥古斯婷认为,爱人的注视胜过一切美丽的画作,因此毫无保留的爱着丈夫泰奥多尔。而泰奥多尔却认为她和自己趣味不同,无法理解自己的情感。在贵族和艺术家们的聚会中,奥古斯婷"不管如何努力,都时常暴露出她的无知、言语的粗鄙和思想的狭隘".

  资产阶级与贵族的鸿沟不仅在这个故事里表现出来,在小说《高老头》中也正是这种"品味"让高老头无法与上流社会的人交往。他不懂礼仪,不会说话,从而即使不暴露出身也在贵族中显得格格不入。在高老头还有资产的时候,他曾经被两个女儿邀请去家里吃晚餐,那曾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哪怕他觉得"不自在".当他在伏盖公寓贫病交加而饱受折磨时,时常提起这段经历。而在众多"体面的人"面前,当高老头表现出浅薄庸俗的资产者模样,总会让女儿和女婿们蒙羞。每当别人问起高老头的身份,女婿们一句"这位先生有钱!"就可以适当的化解尴尬,为高老头赢得尊重。这些细节将贵族们的生活揭露的十分赤裸:一切品味都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这些表面的优雅同时暗藏着残酷的社会现实。在这个狭小的社交圈内风云暗涌,圈子外面的人难以进入其中,因而永远被隔离在外面;圈内的人又要努力撑起排场,哪怕囊中羞涩也要维持表面的光鲜,维持所谓的尊严。显而易见,贵族们的收入是无法供给他们这样奢侈的支出的,生活难以为继,只好用与资产者联姻的方式来摆脱困境。因而他们虽然鄙视新兴的资产阶级,可更多的是依赖他们。

  在这一幅幅奢侈的图像中,却隐藏着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冲突。巴尔扎克曾赞颂拉斐尔的创作,说他的作品的内涵似乎要打破作品的形态,形态在拉斐尔的画里是一种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而巴尔扎克在文学创作中亦有这种效果。透过场景的描写可以看到深远的内涵。

  (二)嘈杂的贫民社会。

  然而巴黎社会并不仅有金碧辉煌的一面,下层市民的生活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伏盖公寓的阴森狭仄令人窒息,居住在这环境下的所有人无一不是被压抑着。"餐厅全部都装上了护墙板,以前漆上的颜色现在已经分辨不清,底色上污垢斑斑,构成了一幅幅狰狞又怪异的图案。好几只油腻的餐厨紧靠墙放着,里面放着黯淡无光的长颈大肚玻璃瓶……一张长长的餐桌上找着一块油腻腻的漆布,某个调皮的食客用手指头就可以在上面画出自己的名字。几张缺胳膊短腿的椅子,几块可怜巴巴的擦鞋用草垫…… "这些描写生动的勾勒出在底层社会的图景,有多少人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过着蝇营狗苟的生活,并且一生都在庸俗肮脏的环境中度过。巴尔扎克与这些人住在一起,不仅旁观着他们的生活,也遭受过这种生活的痛苦,作家体会到他们的悲哀,也许他们自己却对此毫无知觉。这也因此使作家更加强烈地渴望脱离这可悲的贫民阶层,跻身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

  正如巴尔扎克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会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来引导读者一样,巴尔扎克对场景的描写也是如此。在小说《猫打球商店》中,女主人公居住的老宅虽然简陋,但作者却由于对人物的喜爱而充满赞赏。"这所老宅摇摇欲坠的墙壁上好像涂满了象形文字:许多并行的小裂痕使粉墙上显露出一条条横向或斜向的木料……即使是最轻便的车辆经过,这每一根木头便都在摇晃……因受风吹雨淋而变形的屋顶向街道上前突了三尺……掩盖着阁楼的墙壁和那没有护栏的天窗。这最高的一层是一块块木板修成的,好像盖屋顶的青石板似得,一块压一块的钉在一起,无疑像减轻这座不牢固的房子的负担".巴尔扎克风趣地称之为"古老可敬的建筑物",声称"这类珍贵的房屋可以让史学家当做描写昔日巴黎的蓝本".

  这样简陋的住所显示出的是过时和陈旧。可年轻画家泰奥多尔看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店堂里还没有点灯,周围很暗,形成一幅图画的幽暗背景,背景深处可以看见商人家的餐厅,餐厅里一盏环规灿烂的灯放射着那种使荷兰派绘画增加不少美感的黄色光线。白色的台布、银餐具和水晶用具在光与影的鲜明对照下构成美丽的陪衬。家长的脸、他妻子的脸、学徒的脸和奥古斯婷秀丽的外貌构成了一组奇特的群像。……使人很容易猜测到这个家庭和平、寂静和简朴的生活".

  然而画家和奥古斯婷姑娘的爱情最终因为画家的移情别恋而结束。被冷落的奥古斯婷鼓起勇气来到丈夫热爱的公爵夫人家想要一探究竟。她本来想学习些技巧,令丈夫回心转意,可是当她穿过富丽堂皇的接待室,走上宽阔的楼梯,进入了豪华的大客厅,发现这里严冬中依然陈设着鲜花,布置得气象万千。她又嫉妒又悲痛,因为这里雄伟壮丽的气氛,奢华的布帛和毡绒令她自己心底生出了敬佩之情。在这里"凌乱也成为一种美,豪华的气象好像对金钱表示轻蔑。一种芬芳而不刺鼻的香气散布在这优雅温馨的环境中。从窗外望出去是一片碧绿的草地,花园里律师称因,窗外的景色和房间里其余的陈设配合的十分协调 ".单看这样凌乱又诱人的客厅,就令奥古斯婷肯定,房间的主人公爵夫人必定是一个厉害的人物。反观奥古斯婷生长的环境实在大相径庭。奥古斯婷住在四楼,她出现的时候,还不是她丈夫的画家便看到"四层楼上一扇粗笨的十字窗被一只白净纤细的手沿着窗子槽推了上去,这种吊窗的旋转窗钩常常勾不住笨重的玻璃窗,猝不及防地让窗子落下来".而奥古斯婷洋溢着青春和生命力的脸颊和"古旧而粗陋的、有着黑色护栏的窗户"构成鲜明的对比。

  朴实善良的奥古斯婷最终由于失去了丈夫的爱郁郁而终。纯洁的爱情最终屈服于无法逾越的物质鸿沟。

  在巴尔扎克的叙事过程中,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并不能割裂开看。环境描写令人物的经历更可信,人物描写给环境描写增色,令环境中的空气流动起来。这些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金钱主题而服务,在金钱的主导下,社会分层更加明显,才会有富丽堂皇的上流社会场景与寒酸贫困的贫民社会场景的巨大差异。也正是因为金钱,人物在这样的社会场景中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表现出各异的姿态。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外国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