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

案例2欺凌者的个案过程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7-03-03 共481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4 案例 2--欺凌者的个案过程
  
  4.4.1 老师介绍,被动接案
  
  10 月 20 日,7 年级 2 班班主任杨老师带着一位同学找到社工,向社工反应了案主小军的情况,说小军经常骂人有时还喜欢打人,并且屡教不改。看到社工在做大海的辅导工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无奈之下才尝试着把小军介绍给社工,希望可以让其改变不良行为,好好学习。
  
  社工:你好,同学,可以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小军:我叫 XXX社工:嗯,那小军,你认识我吗?
  
  小军:嗯…(想了一下)你是隔壁班的代课老师。
  
  社工:是的。看你们老师挺生气的样子,可以告诉我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小军:没什么,很小的事。
  
  社工:可以具体的说说看吗?
  
  小军:今天我在班里面教训了一下小伟(化名),然后他告诉老师了,我这才被老师叫过来了。
  
  社工:那是因为什么事情你要教训小伟呢?
  
  小军:谁让他今天在教室里走路撞到了我!(神情傲慢)社工:小伟是故意的撞你还是不小心呢?
  
  小军:他说是不小心的。
  
  社工:他给你道歉了吗?
  
  小军:道歉了,说了是不小心的。
  
  社工:那你为什么还会去教训他呢?
  
  小军:他撞到我了我就是感觉不爽,所以要教训他,再说了,不教训他下次他不会长记性。
  
  社工:那你觉得打他会有用吗?
  
  小军:当然了,我觉得有用。
  
  社工:那你觉得打人对吗?
  
  小军:我只是推了他几下,骂了他两句,又没有使劲打,有什么关系?
  
  社工:那你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没有什么不对了?
  
  小军:嗯是,我见到过几次同学们在校外打架呢,老师有时候也体罚同学,有时候在家里我也挨打。
  
  社工:因为你见的太多,所以觉得打人没错,是这样吗?
  
  小军:嗯,是。
  
  社工:那你在打人的时候有考虑过被你打的同学的感受吗?
  
  小军:没有,我又不是他们,怎么会知道他们的感受。
  
  社工:正是这样,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的感受,所以觉得无所谓,但事实上,被打的同学是很伤心、很委屈的。你说你在家里也挨打,我们联想一下,你父母在打你的时候会考虑你的感受吗?
  
  小军:(低头,红着脸)哦。
  
  社工:小军,那你现在还觉着打人对吗?
  
  小军:不…对。
  
  社工:那同样的,你认为骂人好吗?
  
  小军:我就说两句而已,又无关紧要的。
  
  社工:可是骂人会让人心里不舒服啊。你想啊,如果你被别人骂了,你除了生气、有去教训别人的冲动,难道不会伤心吗?我还举个刚才的例子,你在家里你爸妈在骂你的时候,你会不会很伤心呢?
  
  小军:嗯,会。
  
  社工:那现在我们明白了打人、骂人都是不对的行为,我们要不要改掉这种不好的行为呢?
  
  小军:可以吗?我觉得我已经养成习惯了。
  
  社工:相信自己,只要你愿意,可以改掉的。
  
  小军:那要怎么做呢?
  
  社工:我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你愿意尝试吗?
  
  小军:嗯,我可以试试。
  
  社工:那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需要你的配合,中间可能会有一些困难,需要你自己去克服,希望你能够坚持下来。
  
  小军:嗯,我会坚持的。
  
  从接案经过来看,我们了解到小军是非自愿求助的,经过这次会谈,小军认识到了自己错误行为,并因为自己的骂人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许多困扰,经过谈话对质之后,有了改变的动机。经过初步预估,小军的行为习惯已经影响到他的人际交往,可1专业关系,小军也答应会积极配合整个服务过程,努力达到改变行为的目标。
  
  4.4.2 多方走访,收集资料预估
  
  基本资料
  
  通过对案主的访问,结合同班同学与班主任老师的谈话,得出案主基本资料:
  
  姓名:小军 年龄:13 性别:男 年级:七年级
  
  学习状况:以前成绩中等,后来成绩下滑排名靠后,勉强及格。
  
  身心状况:身体健康,暴躁易怒。
  
  老师评价:玩性较大,能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但是课堂表现较差,上课经常走神,最近情绪低落,易怒。
  
  同学评价:爱说脏话骂人,爱发脾气,经常因为小事欺负别人,男生都比较怕他。
  
  对女生较为温和,经常帮助女生。
  
  家庭状况:父母在镇上做生意,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父亲脾气不好,对案主比较严厉,有时会对案主动手。家里还有一个哥哥。
  
  自我评价: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好,别人惹了我我就要教训他,这样才会听话。
  
  行为特点:暴躁、易怒,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稍有不顺容易迁怒于他人。
  
  (1)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在家庭暴力和严厉的家教环境下成长,心理阴影比较严重,养成了小军比较自私、任性的性格,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从而使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人际交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无法安心学习,造成学习成绩较差。
  
  (2)能力评估
  
  需求分析:案主的不良行为习惯已经严重影响到自身的人际关系和学业,打人、骂人不良行为模式亟待转变。需要在社交技巧上得到相应指导,从而使紧张的师生关系、朋辈群体关系得到缓解。
  
  优势分析:与同龄人群相比,身体力量上有优势;比较喜欢帮助女生。
  
  劣势分析:受不良家庭环境影响时间长,欺凌行为问题比较严重;个性强、脾气暴躁、易怒,并且反复无常。
  
  4.4.3 制定会谈计划,确定活动
  
  (1)第一次会谈
  
  10 月 26 日,自习活动课时间,社工与小军在活动室进行了一次会谈,主题是了解自我管理,明确并确定目标。
  
  在与社工的谈话帮助下,小军开始回忆以往的欺负他人的事件,尽可能的详细,只要案主想说就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自觉行为的看法。而社工负责把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都详细记录下来,包括事件发生的起因和结果等等。然后,社工与小军一起,回顾事发之后小军的心理感受,了解小军欺凌行为的所属种类,结合第二章关于欺凌行为的特征,找到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并分析影响因素。
  
  分析结论:案主的行为主要以肢体欺凌为主,言语欺凌为辅。
  
  案主在开学时,因为自己敏感、易怒的性格,常常对他人的不小心、无意行为报以过激反应,给同学们造成“强势”的刻板印象,但是案主并不知道周围同学对他的看法,这种行为发生的越多,就越巩固、强化了案主自己“强者”的心态,随着强势心态的蔓延,便开始对周围所有人都要求如此,稍不顺其心意,便会招致教训,渐渐地就人人敬而远之,同时师生关系也变得紧张。由于习惯的延续性,要改变案主已经形成的处事方式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的、逐步的干预。
  
  计划目标:侵犯他人、骂人的行为得到改变标准:欺凌他人次数和程度相应减少方法:控制情绪训练可以提升案主在遇事时的情绪控制能力;行为替代则用另一种行为来代替案主的欺凌行为,提高其自控能力;厌恶疗法则可以对案主施加欺凌行为的负强化,达到消除欺凌行为的目的。
  
  (2)第二次会谈:控制情绪训练
  
  社工将案主带到比较封闭的个案咨询室,使服务免受干扰。社工与案主准备好之后, 闭上眼睛开始想象因为同学不小触怒他的场景。社工在旁边观察,感觉到小军面色开始变红,呼吸急促,紧皱眉头,牙齿紧咬着嘴唇,双手的拳头攥的紧紧地,身体也开始微微前倾。在社工的暂停声音发出后,小军睁开眼睛突然站了起来,社工让小军先不要激动,等他缓了缓,开始对社工说出刚才的想法。
  
  小军:刚才我根据你的提示一步步的往下想,但是一想到他们惹我的时候,我就非常生气,越往后,我就想动手了,你看我睁眼的时候,拳头捏的紧紧地。
  
  社工:那你在回忆一下,什么时候开始生气的。
  
  小军:当我想到他们碰我一下或者撞我一下,我就有骂他们的冲动,在越想的话,就想用拳头教训他们。
  
  社工:那你骂人、打人的时候会不会意识到这种冲动呢?
  
  小军:没有,只是你刚才叫我仔细回想,我才意识的到。
  
  社工:嗯,很好,那你感觉这次训练的感觉和你在欺负其他同学的时候感觉有不同吗?
  
  小军:好像没什么不同,只是现在的感觉更强烈些。
  
  社工:如果下次再碰到同样的情况,我希望你能够稍微冷静几秒钟,仔细感受呼吸和自己的行为,想想我们这次做的这个练习,然后对比一下,好吗?
  
  小军:嗯,好(点点头)通过情绪控制训练,案主学习了在生气时能够保持克制,减少冲动行为。
  
  (3)第三次会谈
  
  11 月 3 日,社工利用自习活动课时间与小军进行活动,主题是厌恶刺激、寻找替代行为,强化正向行为。
  
  厌恶刺激此游戏采用厌恶疗法中常用的橡皮圈疗法:即每天在自己的手腕上绑一根橡皮筋,每当案主有欺凌他人的行为,就用谈橡皮筋的方法增加一次负向强化;以天为单位,如果案主某天没有发生欺凌他人的行为,则第二天橡皮筋就不用继续绑;但是如果第三天又忍不住“犯规”了,则案主不仅要重新绑上橡皮筋,而且还要加弹一下,如果哪天多次发生此类行为,则每次都弹一下,作为惩罚。同时,案主每天要记录自己犯错的次数,社工也会监督案主在过程中遵循游戏规则,并且要求对社工定期反馈。
  
  实施一段时间的厌恶疗法之后,再根据案主的记录与社工的监督情况,结合疗法的效果决定是否有继续下去的必要性。
  
  寻找替代行为经过与案主的谈话商定,如果下次因为同学之间的小事就让你有打人的想法时,心里一定要保持克制,同时攥紧双手,保证自己不去主动打人,或者强迫自己主动走开。这次活动,让案主了解并约定执行厌恶疗法和替代疗法,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案主减少欺凌行为和降低欺凌严重性。
  
  (4)其他活动
  
  11 月 10 号,社工与小军的班主任进行会谈,主要是让班主任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消除班主任对案主的刻板印象,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为案主构建学校支持系统。社工将这段时间以来案主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做了陈述,并与老师分享了案主的活动记录与感受,强调案主为改变自己的行为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让老师认识到自己在案主改变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若能够老师在平时给与案主更多的关注与鼓励,为案主的积极改变创造条件,建立支持系统,案主的表现会逐渐变得更好。
  
  11 月 18 日,社工组织了一次家长座谈会,请来了小军的父母,同时也要求班主任老师到场,会谈中,社工将小军的前后表现对比向其家长做了阐述,尤其强调小军的积极改变,同时希望家长们能够多理解、多关注、多支持孩子,要改变以前的暴力教育方式,沟通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11 月 26 日活动时间,这次会谈的主题是按住反馈活动记录,并分享感想,社工则对案主这段时间内所表现的配合态度给与肯定,认可案主做出的努力和改变,并鼓励案主能够继续保持直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告知案主,活动进行顺利,个案服务进入尾声。
  
  4.4.4 回顾总结,多方评估

  
  (1)效果评估
  
  自评:结合个案服务过程与小军的自我管理记录,我们看到了小军的转变,随着记录时间的增多,自己弹橡皮圈的次数逐渐减少,不带橡皮圈的天数增多了。最后的访谈中,小军表示自己没有以前那么爱生气了,也不轻易遇事就爱动手;虽然自己也知道成绩不算好,但也在努力,与老师的关系也改善了许多。
  
  他评:通过对班主任老师的访谈,老师发现这段时间找他报告小军欺负同学的事件变得很少了,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小军也渐渐的融入同学中,基本没有以前人见人怕的状况,虽然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不尽如人意,但相比以前更加安稳,能用心学习了。
  
  (2)技巧评估
  
  活动过程中,始终秉承尊重接纳、案主自决等社会工作基本原则,所有活动都征得案主同意。具体方法上运用情绪控制训练、厌恶疗法等,鼓励案主进行自我管理。
  
  4.4.5 结束专业关系,进行结案
  
  12 月 6 日,社工与案主小军进行了最后一次访谈,案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完成了部分目标,有些目标则需要案主学习个案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并加以运用之后才能达到,所以,专业关系进入结束阶段,服务进入尾声。
  
  回顾整个辅导过程,案主注意到了自己的成长,相比以前产生了一些好的改变,社工也肯定了案主积极配合的态度和所做的努力与尝试;然后社工与案主一起展望未来,案主也知道自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虽然今后没有社工的陪同,但经过这个服务过程的学习,案主坚信自己有能力和信心独自面对未来可能初现的困难。因为上次谈话已经提前告知案主,让案主有结案的准备,所以没有出现依赖情绪,社工顺利结案。
  
  根据后期对老师和同学的回访,结合案主的自我管理记录,结案后第一个月,案主在学校发生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的次数已经减少到 5 次以下,等到第五个月时案主没有发生欺凌他人的行为,仅有少数的言语欺凌。总的来说,案主经过数月努力之后,社交正常,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变得积极乐观,学业有所提高。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