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

城镇化下辽宁人口迁移融合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23 共402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逐渐从低起点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战略”的提出。使得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战略已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推进城镇化战略,是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并成为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从 1978 到 2013 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从 1.7 亿人增加到 7.3 亿人,城镇化率从 17.9%提升到 53.7%,年均提高 1.02 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 193 个增加到658 个,建制镇数量从 2173 个增加到 20113 个。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 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 18%的人口,创造了 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辽宁省作为东三省唯一的人口净流入大省,就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吸引着外来人口,加速了其城镇化进程。1990 年,辽宁省的城镇化率就已经达到50.86%,2010 年辽宁省的城镇化率为 62%,20 年间其增长水平提高近 12 个百分点。目前辽宁省已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城市群。
  
  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迁移,城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人口迁移的结果。根据六普数据显示,2010 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 2.61亿,比 2000 年五普数据增长了 81%,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4从1978 到 2013 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从 1.7 亿人增加到 7.3 亿人;研究表明,1978年到1999年间,中国从农村向城镇的人口迁移占城镇人口增长总量的75%.辽宁省总迁入人口为 9310058 人,迁入城镇总人口为 8204293,迁入城镇人口占迁移人口的 88.12%.
  
  人口大规模迁移促进了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城市建设与人口迁移缺乏相配套的制度及社会保障措施,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农村问题、社会问题:
  
  第一、人口迁移的无序性、盲目性造成城市承载力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受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人口同镇、乡村人口无论在经济收入还是其他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的交通、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带来巨大的压力,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第二、“土地城镇化”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土地使用效能较低。大规模的土地征收,土地滥用,开发区、经济区建设超出了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鬼城”现象。辽宁省以长兴岛、鲅鱼圈最为明显。
  
  1996-2012 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 724 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 357 万亩;2010-2012 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 953 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 515 万亩。2000-2011 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 76.4%,远高于城镇人口 50.5%的增长速度;农村人口减少 1.33 亿人,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 3045 万亩。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财政金融风险。
  
  第三、大量农村人口迁移至城市引发了一系列农村问题。大批农村青壮劳力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进而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农村建设资金缺乏,影响粮食安全及新农村的建设,产生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大量的人口迁移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大量的人口迁移至城市,由于我国基于户籍制度而产生的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导致大量迁移人口无法融入社会,处于半城市化状态,造成巨大的社会矛盾,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本文从辽宁省城镇化进程的视角,通过对人口迁移规律的研究以及辽宁省人口迁移现状的研究,试图提出自己的合理引导人口迁移建议,以解决人口迁移过程中所引发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农村问题、社会问题,促进人口合理迁移。
  
  1.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全国第六次(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和《辽宁统计年鉴》。为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本文中所有资料均详细注明资料来源。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方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城镇化及人口迁移理论、文献进行整理及研究,为下文的研究及探索提供理论基础。
  
  描述性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数据的描述及分析,总结出辽宁省人口迁移的特点以及迁移人口的文化水平构成和行业构成等。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给出影响辽宁省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定性分析方面,文章分别从经济因素、产业结构、空间距离三方面对辽宁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影响辽宁省人口迁移的变量纳入因子分析模型,并借助 STATA 软件给出因子分析的最后结果,得出影响辽宁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次要因素。
  
  1.3 相关概念说明
  
  在探讨城镇化与人口迁移问题的过程中,需对相关概念进行说明。城镇化又称城市化(urbanization),简单的说就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转变为城市人口或者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由此使城市人口规模增大、比重提高、非农产业比重提高的过程。城市化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日益扩大,也就是说城市生活方式在城市内部生成、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向城市集中和交通运输业的急速发展,使得城市的生活方式逐步的扩展到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区。这种扩散,使得城市以及城市以外的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方式趋于同一化--城市生活方式,这一过程被称为城市化。
  
  “城镇化”一词的出现要晚于城市化, 1991 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扩展了“城镇化”的概念。之后学者们关于城市化与城镇化的概念之争,百家争鸣,莫衷一是,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50 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城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城镇化,李克强总理更是多次提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城镇化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或者农村人口就地的城市化。二是城市的生活方式、城市生活的价值观、理念的扩散以及城乡趋同。三是产业结构的转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低效的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向从事效率较高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四是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是既要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也要重视培育新的城市群。五是城镇化也是一个居民生活消费指数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的过程。城市是一个中产阶级占主体的现代社会,其居民生活消费指数较农村消费指数要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渗透,这样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人们追求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人口的素质也将大大提高。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理分布位置上的变更,也就是人口的移动。人口迁移变动,指的是人口在空间位置的移动,也就是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动。关于人口迁移的概念,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多种定义。联合国《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给人口迁移下了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空间流动(spatial mobility),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permanent residence)由迁出地(place of origin, place ofdeparture)到迁入地(place of arrival ,place of destination)的变化。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不涉及永久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United Nations,1982)这就意味人口迁移有以下特征:第一、人口迁移具有时间性。人口迁移是1口迁移。但是关于如何确定永久性在时间上并无统一标准,人口学者在研究时通常以一年、二年、五年为标准。目前,我国大陆关于人口迁移的界定在几次人口普查中标准都不一致,但是基本上是以户籍为准,事实上居住时间约来越成为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首要衡量指标。第二、人口迁移具有空间属性。迁移与地理位置的变化有关,通常所说的居住地的改变要求移动超过一定的距离。
  
  之所以要求移动要超过一定的距离,就是因为人口迁移超过一定的距离其社会生活环境或社会关系才会发生变化,但是关于距离的标准,学界也无统一的规定,一般以跨越行政界线为依据。人口迁移的这两个属性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区别开来,人口流动是在一定时间内不会改变居住地,流入居住地是暂时的,并且在移动中有往返的意愿或行为。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安排
  
  本文简单的研究了城镇化进程中辽宁省人口迁移问题。本文共分为五章,其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本文所用数据的来源以及对本文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给出解释和说明。
  
  第二章梳理了相关理论及文献,详细的给出了人口迁移的一般理论,在本文主要选用推-拉理论、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及以及托达罗人口模型。接下来介绍城镇化发展的代表性理论。在本章最后给出国内外城镇化及人口迁移研究进展。
  
  第三章详细的分析了辽宁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其人口迁移的特点。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辽宁统计年鉴》为依据具体分析了辽宁省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迁移的特点。其中人口迁移特点主要从户籍属性、迁移距离、迁移类型、迁移者的文化水平以及行业构成等角度来进行分析,从而从直观上得出辽宁省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四章为本文的实证部分同时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在这一章首先给出了辽宁省人口迁移的原因,紧接着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别分析了辽宁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的选取是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并结合辽宁省特点选取的。在这一节主要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分类总结。
  
  第五章为本文的建议部分,综合前面对辽宁省人口迁移的研究,可以清晰的看出辽宁省人口迁移的特点以及影响辽宁人口迁移的因素。从迁移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角度出发,试图从城镇化角度给出辽宁省人口迁移的相关建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人口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