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论文范文第三篇:创新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内容和形式
摘要: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一老一小"问题是当前阶段性、结构性问题,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目前,福建省"一老一小"服务仍与人民的需求差距较大本文从分析当前社区提供"一老一小"服务面临的主要困难入手,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分类精准施策、多渠道解决用地用房问题、培育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和志愿服务队伍、构建社区助餐和教育师资集成服务网络以及强化资金保障支持力度等方面,尽快破除堵点痛点,培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老一小"社区服务模式。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一老一小"问题,牵动着亿万家庭,事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成色和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工作。近年来,事关"一老一小"的法规政策日趋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有力促进了福建省老年人、儿童及其家庭的民生福祉。但也要看到,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一老一小"的服务还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亟需尽快破解。
关键词:"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托管;福建省;
一、"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巨大,但面临较多困难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60岁及以上人口663.8万人,占15.98%,按照国际通行的5%标准(60岁老龄人口中5%进入养老机构),预计养老床位缺口10万张;0~3岁婴幼儿人口约150万人,按照30%的比例(据调查,福州市具有送托意愿的家庭比例为48.74%,厦门市为31.5%)计算,托位潜在需求约40万个,目前全省总托位数(包含幼儿园延伸班)约7.5万个,其中普惠性托位数仅2 000多个,与群众需求形成巨大反差;3~14岁人口约650万人,其周末和寒暑期服务主要靠校外培训机构提供。
从全国各地的做法来看,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发展社区养老、托育、托管服务。目前,福建省社区在养老托育托管工作上积极探索,涌现出以军门社区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区提供的服务面窄、项目少。比如,社区医疗服务站开展体检健康服务的不足6%;有些社区虽然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但服务内容主要是麻将、牌类等活动;大部分社区未开展托育和托管服务。社区开展"一老一小"服务面临的主要困难有4个方面:
一是缺少服务场地。目前,多数社区难以为"一老一小"提供更多服务,主要原因是社区场地有限。比如,老旧社区没有预留社区活动用房,无法提供服务场地;部分社区有临建或地下室,虽面积满足指标要求,但缺乏相应的电梯等配套设施或无障碍设施,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新建小区虽有配套场地,但产权归属小区全体业主所有;少数社区有场地供使用,但又达不到国家标准,特别是消防要求不达标;还有部分社区有场所也有相应设施,但不够亲民、不够贴近群众,加上服务时间不对称,场所的利用率不高。
二是缺少服务人员。按照二星级居养型养老机构的比例(护理人员与自理老人比例不低于1∶16)测算,全省至少需要2.1万名护理员;托育服务教师按1∶3比例测算,全省需要育婴师超过10万;学龄学生托班师生比按照1∶30测算,全省需要托班教师7万名。目前,养老护理员虽然已经取消准入资格,但因为这份职业相较于其他工作更辛苦,愿意从事的人员较少,整个队伍呈现年龄偏大、学历低、不稳定的情况;而且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等级认定的意识不强,认定机构少、程序较复杂、成本较高;托育行业的照护人员也同样面临专业师资匮乏、留人难的问题。同时,社区这类机构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愿意到社区从事"一老一小"服务的人员更少。
三是资金筹集较难。"一老一小"项目收益低、见效慢,难以引入社会资金,政策性扶持资金有限且难以落实,加上机构营利能力不足,导致社区中各类具有普惠性的服务面临难以持续的困境。比如,社区自己运营(除厦门外)的日间照料中心,财政补助大都只有2万元,无法聘请助老人员,养老床位也无法正常运营;部分"长者食堂"未列入属地财政预算,在优惠期过后,愿意支付每餐5元以上餐费的老人不多,且就餐人员不固定,运营机构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持续运转。
四是管理体制还不顺畅。一是养老托幼服务涉及多个部门,目前各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社区养老托育服务合力尚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资源整合。二是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相关管理评估制度没有建立,基本无经验可循,管理水平低下,难以对服务的效果、效率进行质量评估。
二、进一步创新"一老一小"服务内容和形式
(一)服务"一老"方面
1.社区康养服务
一是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借鉴鼓楼区华大卫生服务中心做法,将社区老年人群体的日常体检、疾病预防、健康观测,如药物过敏、病史、家族病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生活环境乃至生活饮食习惯等,以个性化、数据化、档案化的方式建立起来,并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种,实行健康档案分类管理,为建档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和养护、慢病防控、定期上门问诊服务。二是家庭病床服务。针对长期卧病在床的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设立家庭养老床位,对老年人实行24小时照料支持和服务响应。三是独居老人云保障服务。针对居家养老的独居老人,利用水表智能预警监测主机和互感器,24小时不间断汇聚、记录老人用水数据,运用云数据解决独居老人在家意外情况发现难的问题。
2.用餐陪餐助餐服务
一是长者食堂。铺开社区居家养老配餐试点,通过街道补助、企业爱心让利、社会捐赠、老人自付等多渠道降低成本,推动长者食堂的可持续经营。二是智慧配餐服务。社区长者食堂在堂食服务之外,针对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健康优惠的配餐服务。可通过大数据收集人员信息,根据节气和不同人群制定配餐方案,老年人在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一键下单即可送货上门。三是爱心助餐服务。社区可以与辖区内餐饮企业洽谈助餐业务,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免费早餐和平价午餐,实行会员制管理,老年人提前报餐、凭卡就餐。同时,社区为企业协调免费店面供其经营使用,以期互惠互利,长效化运营。
3."时间银行"服务
借鉴福州苍霞街道做法,通过积分制度开展互助式养老,给每个参与社区老年服务的志愿者都建立"时间银行"账户,并按一定标准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志愿者年老需要时,可提取积累的服务时间,来兑换自己所需要的服务。
4.老人乐龄学堂
借鉴三明沙县做法,针对农村、乡镇老年群体,推广城市老年大学理念,邀请结对医院、学校专家学者开设讲坛,每周固定安排一次学习活动,开展文化基础、养生保健、文艺书法、体育健身等课程,通过共学、共餐、共伴的形式,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二)服务"一小"方面
1.社区托育服务
针对"双职工"和二胎家庭,借鉴江苏南京做法,将托育服务社区化,通过建立社区托育中心,面向0~3岁婴幼儿提供全日制托管服务,并将早教课程纳入托育服务体系;同时建立临时托管服务模式,家长临时有事也可将孩子送到小区托育中心代管。
2.假期托管服务
从社区实际出发,对假期无人看管的青少年群体开展假期公益托管服务工作,以看护为主,利用社区小书屋、运动场馆、周边中小学等资源设施,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等服务。有条件社区可积极拓宽资源渠道,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古迹等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托管服务。
3.六点半学堂
考虑到学校已开展课后服务,社区可把原先"四点半课堂"拓展为"六点半学堂",解决家长上班无暇顾及、孩子课后无人看管的难题,由社区主动承担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素养提升等工作。农村社区可在有条件的县城和乡镇,针对留守儿童群体,招募学校老师、社会爱心人士,开展学科类辅导和文体类培训,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用教育服务守护留守儿童。
(三)"一老一小"综合服务方面
1.综合服务街区
推行"养老机构+托育机构"相结合的模式,统筹社区场地空间,推动"一老一小"活动场所互融。借鉴浙江杭州和睦社区做法,在社区建设集党建活动、社区公益、为老助老、老年大学、健康咨询、早教、课后托管、艺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街区。在综合街区,青少年可结伴成长,老人们也能一边带娃一边养老,有效解决儿童照护陪伴和老人照看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弊端。
2.社区志愿者培训
针对社区服务,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包括健康管理、营养、康复,以及文化、艺术、体能等方面的培训,用中国"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建立其乐融融的"共享式"社区服务。
3.智慧+共享服务
通过远程视频服务,为社区百姓提供专科医院专家的一对一服务和个性化的处方餐食搭配组合;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互联网+",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产品包;通过VR技术,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与知名作家、文学家等现场一对一的讨论课外知识的服务。
三、优化"一老一小"服务的对策建议
社区是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提升社区服务质效,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从"一老一小"服务入手,在方法上大胆探索、在资源上有效整合,破除堵点痛点,培育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一老一小"社区服务模式。
(一)分类精准施策
不同社区的区位条件和居住人口结构不一样,老百姓的民生需求也不尽相同,开展社区养老托育托管服务,应针对其特点精准分类、妥善施策。一是按照辖区内的人口结构以及社区周边养老和教育资源供给,将社区初步分为纯居民小区、青年社区、老龄化小区。纯居民小区,多位于中心城区或名优校区周边,老龄人口和学龄儿童"两头多"特征明显,应重点发展康养、助餐、暑期托管等社区服务;青年社区,多毗邻商业区,或者高科技青年人才集中区域,如福州市高新区、厦门软件园等园区,对于托幼托育的需求较高,可重点开设托幼托育服务点;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小区,大多属于老旧小区或城乡接合部,社区条件较差,管理机制落后,应重点解决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和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二是提升社区养老托育托管服务效能要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可按上述分类分别在福州市鼓楼区、长乐区,厦门市等地选择试点区域,先行摸索探寻适合市情的社区治理路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措施,为全省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多渠道解决用地用房问题
一是最大限度用好现有场所。对难以安排独立用地的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区,可借鉴福州金洲社区"一地多用"的做法,通过"按时段翻台"管理,将以白天为主的"养老服务"和以课后四点为主的"学后托管"精准结合,最大化提高既有场所集约利用率。二是及时收回老旧小区屋顶闲置空间,被私人占用的绿地及违法建设、架空层及出租的店面,腾空改造配建养老教育活动设施。三是探索将空置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老年教育及婴幼儿照护等服务,鼓励社区低偿租赁住宅楼底层、商业用房等发展社区养老托育托管服务,适当放宽最长租赁期限。四是探索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特事特办".比如,针对很多老旧小区或拆迁安置小区没有业主委员会同意无法改造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借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办法,超过2/3的居民通过,即可探索赋予社区优先处理权,盘活处置楼栋闲置架空层改造成养老或托育托管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培育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和志愿服务队伍
实施无偿、有偿、低偿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培育社会企业,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一是鼓励符合办学资质的国有企业投资社区普惠性托育项目,比如福州市人才集团、国资教育公司等,按照"国有投资、政府扶持、依法监管"机制,向街镇和社区布点,规模化承接、连锁化运营托育服务设施,也可以利用自有闲置商铺、厂房进行改造,打造一批规范社区托育点。二是鼓励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已有规模的养老服务企业或成熟的家政类社会组织,比如金太阳、国德养老机构等,或是与辖区内养老机构合作,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形式,运营管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三是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推广福州金洲社区的做法,通过制定"四个一"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即提供一个免费场所、落实一笔启动资金、下派一名党建指导员、制定一套孵化方案),培育发展助老、助少社工组织。四是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依托群团组织优势,鼓励辖区内的少儿服务行业协会、老年协会、老年理事会等组织,承接省总工会提供的社区公益性服务;大力挖掘辖区内的共建单位在职党员、返乡大学生、退休老教师、热心家长等资源,开设"爱心课堂"、假期兴趣班以及课后托管等服务;依托"睦邻点"做实"老伙伴计划",常态化提供为老服务,推动互助养老。
(四)构建社区助餐和教育师资集成服务网络
构建集成服务网络,有效整合资源,减少流通成本,提高社区的服务效率。一是搭建统一配送的助餐平台。借鉴北京、西安、杭州等地的做法,通过政府搭台,由专业餐饮企业以市场化连锁经营形式,建设大型中央厨房。线上依托现有养老服务平台,拓展点餐以及菜单预定服务功能;线下以街道为单位,建设2~3个"中央厨房",打造若干个社区助餐点,通过养老助餐车统一配餐送餐,构建"15分钟"助餐送餐配餐服务圈。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扩大中央厨房的服务半径,将学校午托配餐纳入服务范围,进一步提高集约质效。二是搭建整合教师资源的教育云平台。福州市依托兴业银行建立了教育云平台,实现校内托管第三方收费、课酬发放等功能。建议依托该平台进一步整合全省教师资源,并与社区服务平台对接,增设社区共享互助模块;鼓励所有符合资质的、有课外教学意向的教师,将自己的专业介绍、授课内容以及空闲时间、所属辖区在平台发布。社区则通过平台发出开课需求,系统进行精准匹配,实现社区"需求清单"和教师"服务清单"智能对接,破解社区托管人手不足的难题。三是搭建社区全人群健康管理平台。依托"福建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整合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增设老年人重大疾病筛查、营养运动分析评估、老年痴呆症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疼痛病缓解、婴幼儿健康照护等功能,加强健康管理前置服务。
(五)强化资金保障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省、市、县三级财政支持力度,将社区托幼托育服务纳入《福建省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补助标准,扩大居民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评价权。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乡社区"一老一少"服务领域。二是放宽市场准入,探索出台具备资质的国有企业社区办园的激励政策,将公益投资行为纳入国有企业考核考评机制,激发其积极性。三是落实扶持政策。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的房产、土地,可免征契税、房产税、地税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对于老旧小区改造中为社区提供养老、托管、家政等服务的机构,该部分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对开展非营利性社区照护服务的社会力量,为其申请民办非企业资质"开绿灯".四是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建设,在现有城镇职工失能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将高龄老人、城乡失能老人纳入参保范围,保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刚需支出。
[1]李建伟,王伟进,黄金我国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成效、问题与建议[J]经济纵横, 2021(5):48-60.
[2]中国财经报老旧小区改造指导意见出台创造PPP模式的有益探索[EB/OL](2020-07 -30)2021-08-02] ht:/finance .china .com. cn/rol/20200730/5331243. shtml.
参考文献[1]庄琪,李海榕。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析--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2)。[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M].人民出版社,2008(10)。[3]我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N]法制日报,2010-09...
第3章吉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原因探析3.1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3.1.1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回顾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他们的老龄化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生育观念及价值观念转变和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发生的,同时,...
第5章推动吉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吉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借鉴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针对云南社会化养老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当地社会化养老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其未来发展的社会化养老的意见及建议,以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摘要2000年,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正式宣布进入老龄社会,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吉林省自2003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状况有加速趋势,养老服务需求明显提升,这就要求吉林省养老...
3.3吉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吉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在服务范围上,处于以传统服务对象为主向服务所有老年人的延伸阶段;在服务主体上,处于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向社会力量承接服务的过渡阶段;在服务功能上,处于以简单生活服务为...
从复合性感知环境角度入手,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康复性景观设计与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并对康复性景观设计实施过程中适老化问题进行针对性探讨,以期对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第4章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经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较早进入老龄化阶段的国家做了大量的探索。尽管各国政府在政策和措施上的差异,养老服务模式的概念是相对一致的。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建立和完善法律制...
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养老服务的质量事关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每个家庭的幸福,甚至是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1章引论1.1选题背景养老服务行业是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专门为其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照顾,以满足其特殊需要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国际上通常以60岁或者65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是否步入老年化社会。如果某一国家...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