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
一、UC-MSC的原代培养
UC-MSC呈贴壁生长,倒置显微镜可见细胞呈形态相对均一的梭形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生长或旋涡状生长(图1A~C).细胞贴壁生长至80-90%融合时可根据需求按照1:2~1:3的比例进行传代。本实验所用的UC-MSC为P4~P6,细胞在传代过程中保持形态和基本生物学特性不变。
二、UC-MSC的鉴定
培养第5代的UC-MS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的细胞表面标记,见表1.结果显示细胞均表达CD105(SH2)、CD73(SH3)和CD90,阳性率不低于95%;不表达CD34、CD45、CD11b和CD19,阳性率不高于2%.对组织相容性免疫表型的分析显示UC-MSC不表达HLA-DR(HLA-II)抗原。
UC-MSC在更换成骨培养基后,观察发现细胞增殖能力减慢,形态逐渐变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部分细胞呈现长梭形。诱导约1周左右,细胞间隙逐渐变小,可观察到骨钙沉淀,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图2A).UC-MSC在成脂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诱导约1周左右,多数细胞的形态较前变肥大、扁平,可观察到到细胞内细小的脂滴,显微镜下为圆形透亮结构,脂滴可逐渐变大、增多,红油"O"染色呈红色(图2B)。
三、UC-MSC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
与未诱导的UC-MSC相比,大部分细胞在含有bFGF和EGF的诱导培养基后体积变小。诱导培养3~4d时,60%~70%细胞开始聚集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簇,仍有小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图3A).随着细胞簇逐渐变大,逐渐脱离培养瓶底形成悬浮的细胞团,类似于直接从发育中或是成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分离培养获得的典型的神经球,形状较规则,折光性强(图3B).细胞团生长迅速。培养约18-20天时,可见大小不等的神经球样细胞团(图3C).
RT-PCR结果显示,与未诱导的UC-MSC相比,定向诱导后获得的UC-NSC(诱导的神经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NES和NeuroD1(图4A).诱导培养20d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诱导获得的UC-NSC高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Nestin和NeuroD1的表达量分别为(87.3±14.7)%和(72.6±11.8)%(图4B-C).实验结果说明在上述诱导条件下获得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点。
四、UC-MSC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
与未诱导的UC-MSC相比,大部分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培养72h后,可观察大部分细胞体积减小,有神经元样的突起,细胞胞体饱满、折光性明显变强。
RT-PCR结果显示,与未诱导的UC-MSC相比,定向诱导后获得的Neuron表达神经元细胞标志MAP2和NF-M(图6A).诱导培养7天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诱导获得的Neuron高表达神经元细胞的特异性标志,MAP2和NF-M的表达量分别为43.1±10.3%和69.4±19.5%(图6B-C).实验结果说明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
讨论DR的神经损伤最早由BarberAJ等[5]提出,研究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最早受损同时也是凋亡率最高的细胞,并且随着DR进展光感受器凋亡率明显增加[6].但目前尚无有效的促进DR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措施,而外源性细胞替代治疗是神经修复重建的最有前途的治疗策略[7].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了MSC体外特定条件下能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使MSC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8,9].MSC是一类具有显着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其来源丰富,主要包括骨髓、脐血、脐带、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10].目前MSC主要来源于骨髓,但骨髓中MSC含量低,且供者MSC的采集须行骨髓穿刺术,其来源受到限制[11].脐血MSC来源充足但MSC分离效率低,限制了其在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中的广泛应用[12].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有学者发现,脐带来源的MSC有与骨髓MSC相似的特性[13].Leong等[14]研究发现,脐带MSC具有多能干细胞的潜能,可以在体外培养能增殖20代以上,用神经诱导因子处理,脐带MSC可表达神经标记。JoyceN等[15]将脐带MSC移植到大脑后,发现MSC不仅存活、移行,而且表达神经细胞的标记,证明脐带MSC具有干细胞功能,并能向神经细胞分化。
目前,在体外从脐带分离获得MSC方法主要有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前者MSC单层形成时间早,约7d左右,但成本较高;后者MSC单层形成时间较晚,约12d左右,但成本较低[16].本研究中,我们以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地分离出脐带MSC.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简便易行,可更好地保持细胞活力并减少了污染机会。此外,在培养体系中,几乎见不到造血、内皮或平滑肌等细胞的混杂。目前尚未明确MSC的特异性抗原标志,通常以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多向分化潜能作为判断标准[17].
本研究分离纯化得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高表达CD105(SH2)、CD73(SH3)及CD90,不表达造血系标志CD34、CD45、CD11b和人白细胞抗原HLA-DR.经成骨和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后,通过茜素红染色证实分化为成骨细胞,通过油红"O"染色证实分化为脂肪细胞。因此,我们从人脐带中获取的这些细胞即是间充质干细胞。
本研究利用神经营养因子诱导法从MSC中诱导出神经细胞,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胞浆收缩,形成大小不等的神经球样细胞团。经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法证实,未经诱导的MSC不表达神经元细胞标志MAP2,神经干细胞标志NSE的阳性细胞亦十分少见,且表达水平很低。但经神经分化诱导,大部分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并开始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NSE,这不仅表明了脐带MSC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而且使得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足够临床应用的神经元样细胞成为可能,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国外有学者证实MSC经不同的诱导方法可变为神经样细胞,并分别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成熟神经细胞标志物NSE、NF-M及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GFAP、GalC[18].Munoz等[19]研究显示,首次传代后的MSC即已有80%细胞表达Nestin及NeuroD1.P4-P5后,可检测到低度表达的成熟神经元标志物MAP2、及GFAP.本实验亦证实诱导后均有NSE、MAP2、NF-M及其mRNA表达,且诱导后表达明显增加,与文献报道一致[20],但关于这一特异性转化的机制尚有待于证实。
总之,本研究证实了人脐带富含MSC,且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传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且脐带易于获得,MSC含量丰富,增殖能力好,在DR神经损伤修复方面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神经保护治疗将成为改善DR患者生存质量的一项重要策略。但MSC针对DR治疗后的远期效果还需观察和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摘 要: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的干细胞,来源广泛,从骨髓、脐带血、脂肪、牙髓等多种组织中均可获得,因在不同的诱导环境下可分化为多种组织和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软骨、胰...
1992年Reynolds等[1]首次从成年鼠的纹状体和海马中分离出能够自我更新的多潜能细胞群落,首此提出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的概念。由于神经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生物学特性,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神经...
自噬(autophagy)作为细胞内物质代谢的重要方式,是亚细胞膜内的结构发生动态变化,也是溶酶体介导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降解的正常新陈代谢过程。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凋亡和自噬三种形式。在细胞平衡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通过自噬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位于肠道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neuralsys-tem,ENS)是独立于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外周自主神经系统。国外研究[1]发现肠道也存在神经干细胞,即肠神经干细胞(entericneuralstemcells,ENSCs)。在国内,本课题组率先成功提...
神经干细胞是存在于神经系统内的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可以分化形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1,2].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神经干细胞移植被认为是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Slit2过表达质粒可以提高BMSCs向神经细胞转化的效率, 为临床上神经损伤和脊髓损伤治疗提供种子细胞。...
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其分裂必须维持一种精确的平衡。神经干细胞分裂不足会导致神经系统发育缺陷,而神经干细胞的过度增殖则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Notch信号通路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参与生物体内众多重要生命过程,如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凋亡等.蛋白O-连接岩藻糖基转移酶1(proteinO-fucosyltransferase1,Pofut1)参与Notch受体蛋白中蛋白-O-连接岩藻寡糖的合成,Pofut1基因缺失...
1992年,Reynolds等[1]从成年小鼠脑纹状体中分离出了能够在体外不断进行分裂增殖并且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群,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的概念由此被正式提出。近年来,羊驼毛囊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方面的研究已见报道[2].本试验从...
今后研究的重点是进一步优化神经干细胞旁分泌的神经保护作用, 包括使用缺氧或辐射等理化手段刺激产生数量更多的旁分泌产物以及使用基因转染技术产生更多具有治疗潜力的因子或mRNA、miRNA等。神经干细胞的旁观者效应是神经损伤修复的重要机制, 其旁分泌产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