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纳税评估工作重形式轻内容
纳税评估工作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明确,而且没有法律依据,在实践中经常与税务稽查相混淆,许多税务部门也并没有专门设立独立的纳税评估机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税务机关获取纳税人的外部信息少,无法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纳税评估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缺乏专业的评估人员,现有的评估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特别是基层税收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对各项财务指标的预警值不能够准确把握,无法适应评估工作的要求。第二,信息化建设的水平高低不同,评占所需资料不全、不可信、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选案随意性大,缺少统一的标准,影响了评估质量。第三,纳税评估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不足以让纳税人信服。
3.2.3税务稽查成功率不高,处罚力度不够
(1) 一级稽查体制不完善
国税发[2011]118号文件做出明确解释。主要是在城市集中建立稽查局,负责本地区各类税务稽查工作,一级稽查工作的推行,有利于统一安排工作,集中力量,提高稽查效率。但目前一级稽查体制尚不完善。一方面是征、管、查分工不明,责任界限划分不清楚。另一方面是信息化程度低。税务稽查内部信息利用程度不够,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充分,对信息分析不全面,选案准确率降低,以至于税务稽查成功率不高。
(2)处罚力度不够,稽查威慑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纳税人偷逃税活动与对其的处罚力度成反比,即对偷逃税的处罚力度越大,纳税人偷税的概率就越小,相反,处罚力度越小,纳税人的偷逃税的概率就越高。严格的处罚会令纳税人付出巨大的成本,从而使纳税人对偷逃税活动心生畏惧,避而远之。在我国,罚款率有税法直接规定有一个上限和下限,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行使自由裁量权。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章第六十三条规定,对纳税人的偷税行为,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0.5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税务稽查工作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于随意,执法的公正性逐渐被吞唾。税务稽查人员行驶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甚至出现寻租现象,无视税法的规定,选择0.5倍罚款。导致行稽查的威慑力不能发挥作用。
资料显示,我国对逃税的处罚力度不够,多年来全国税务机关对查处偷逃税的处罚一直处于“低水平”.1996-1999年全国税务机关稽查不睡罚款总额达1628亿元,但其中罚款仅为114亿元,处罚率为7%.?对逃税的处罚力度过轻,导致税务稽查威慑力降低,纳税人逃税成本降低,在偷逃税方面竞相效仿。
3.2.4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不全面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起到了检验税收管理水平、堵塞管理中的漏洞,防范税收流失的作用。每个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对业务招待费、职工福利费、会议费、办公费、差旅费等事项的把握有很大的随意性,加大了税务部门审核确认的难度,造成企业汇算清缴不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申报软件的推行,税务机关基本上通过软件的审核功能进行报表的审核工作,而税务机关所了解的以前年度亏损、减免税资格等信息,不能作为审核的参考指标,这样会造成数据不准确存在漏项的情况。
3.3企业所得税税收流失的纳税人原因
3.3.1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根本原因
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分为遵从税法和不遵从税法。纳税人遵从税法,是指作为纳税人的公民和企业按税法规定,及时、准确的缴纳税款,积极履行纳税义务。纳税人不遵从税法是指作为纳税人的公民和企业不及时、准确的缴纳税款,不积极履行纳税义务。公民和企业选择税法遵从有两个原因,一是担心被税务部门发现后受到严厉的处罚,二是受税法和税收征管法的约束。显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公民和企业偷逃税款的根本动因。
利益是人们行为的驱动力,现代经济学理论也是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之下,即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利益最大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税收是政府为满足执行职能的物质需要,对经济活动主体的收入,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进行的强制征收,是社会财富在企业、个人和国家之间的一种再分配。因此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和强制性。对纳税人而言,这是通过对所得的“强制性剥夺”,而产生经济利益损失的结果。这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不相符的。纳税人认为缴纳所得税涉及到企业的利益分配,因此想尽办法减轻税收负担从而增加税后利润,往往采取销售收入不入账、加大成本费用的列支,以现金进行结算等手段偷逃所得税。纳税人的这种做法与国家征收税款的目的产生冲突和矛盾。当纳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手段达到时,这是他们就会不顾法律的约束,进行种种违反税收法规的活动,造成税收流失。
3.3.2纳税环境不完善是社会根源
良好的纳税环境是促使纳税人合法纳税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信用为基础,良好的信用基础是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前提。经济交易中纳税人由于利益的诱使、道德风险的不断降低、纳税意识淡薄加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偷税漏税现象不断出现,致使纳税环境不断恶化。在中国,纳税环境的不完善成为税收流失的社会根源。
(1)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税收宣传力度,国家为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形式重于内容的做法,使得宣传效果并不明显,社会上依法纳税的意识仍然淡薄。
虽然我国一直努力创造一个公民自觉纳税的环境,例如积极进行税法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对税法进行全面宣传报道,每年举行的税法宣传月活动等。由于我国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没有完全形成,没有从心理上完全把纳税视为自己的一项义务。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开发布的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800位居民旳纳税调查结果显示:52.1%的人只交了部分个人所得税或没交个人所得税。其中,14.2%的没完全纳税的纳税人表示不清楚纳税是什么。可见,我国居民自觉纳税的意识不高,主动申报的纳税人不多。
这样,税务机关如果没有清查出来,纳税人就不会主动纳税,造成一部分税款流失。
(2)税务行政协助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的税收征管法中规定了银行、出入境管理机关的行政协助义务,但由于相关法律责任不明确甚至法律之间存在规定不一致的情况,使得负有协助义务的机关以有关法律的规定为借口拒绝提供协助,造成国家的税款大量流失。
综上所述,税收流失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应引起政府的重视。与此同时,政府应采取措施以有效治理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流失问题。
各地方政府大量融资举债,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从以上事件可知,政府债务的扩张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本级区域经济的增长。...
7基于公平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1980年,我国正式颁布《个人所得税法》以来,个人所得税在组织财政收入、支付公共支出、调控宏观经济,尤其是调节收入分配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逐渐成为我国的主体税种。而相较具有千年历史的商品税,消费税等,...
6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公平性分析6.1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法》,在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方面参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该法的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缴主要是依赖代扣代缴制...
第6章推进我国房产税改革的设想本章在借鉴其他国家房产税制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推进我国的房产税改革提出了几点设想。6.1推进房产税立法当前,房产税改革逐步深入,房产税立法相关的工作也需要尽快提上日程。从本质上说,纳税...
摘要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人类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凭借其高新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制定和实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引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力图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
第3章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通过上一个章节对现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分析后,本章选取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数据的硬信息,以及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软信息对企业获得的外源融资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从成功获得外源融资的中小企入手,考察影响...
6我国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流失治理对策鉴于我国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流失主要是制度性税收流失和实施性税收流失,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在治理高收入者个税流失过程中税制设计和税收征管两方面的经验,我国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治理工作应主要从以下三个...
当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增长速度和三级教育结构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仍然不匹配,使得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最重要的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财政教育支出对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教育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起着直...
前言(一)研究背果、目的与意义1.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逐渐成为支撑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商务贸易等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稳则经...
5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5.1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5.1.1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力度在运用财政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时,首先应将文化产业区分为营利性文化产业和非营利性文化产业。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财政政策需要区别对待。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