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食品认证中民事责任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21 共366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语

  “三鹿事件”发生至今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回顾这六年来我国食品认证行业的现状,食品认证机构发展速度丝毫不减,但是我国食品认证行业的民事责任却并没有在法律上有很多体现。

  我国对认证行业的法律规定多体现在行政法规和一些地方的规范性文件上,司法依据的缺乏必然使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本文是对食品认证行业民事责任的构建,建立了一个从责任形成到救济的完整思路,从而明确了食品认证的损害赔偿责任,对消费者权利救济的依据定制了一个框架。

  目前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已经明确提出食品认证机构所要承担的“连带责任”,本文依据此理,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状况,补充、扩展和提出了各种可能与方案。在食品认证责任的归责原则上,本文采用了过错推定原则,一来可以弥补了现行法规的不足,二来可以使得消费者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在食品认证责任构成要件上,本文采四要件说,并确定了过错这一构成要件认定的几个不同的情形。在研究食品认证的责任形态时,本文肯定了现行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连带责任”的情形,同时还明确了存在承担有限“补充责任”的情形。在食品认证的责任减免一章,提出了一些可能减免的情形,如过失相抵和技术原因等。同时为了鼓励食品认证行业的发展壮大,确保社会效益,也对食品认证责任加以限制。最后在食品认证民事责任实现这一章,除了从立法和司法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外,本文还结合域外经验提出了赔偿基金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并做了相关阐述。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与公众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法律会不断对食品认证行业的立法、司法进行补充、修订与完善。

  在本文的写作中,关于食品认证民事责任救济的解决途径这一章,还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一来是作者研究上的不足,二来是法律依据不足,导致空中建楼阁的虚无。故在今后的的研究中,还要持之以恒,不断发现和探索社会中的实践问题,结合国外的各种经验模式,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继续进行!
 

  致 谢

  至此,我的毕业论文已经写作完毕。回顾这段研究与写作的日子,我发现我的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不禁感到有些伤感。对我来说,在武汉理工学习的这几年是对自己理论知识的新突破,也是一个新起点。我很感激在文法学院的学习与成长,这里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在此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首先我要把我的感激和敬意献给我的恩师陈中泽老师,在多次同恩师讨论和他的精心点拨下,我的研究思路日趋明晰,研究的问题不断集中,研究内容得以不断修正与完善。其次,我要感谢研究生期间教过我的法学院的每一位老师,对于我这个跨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你们生动精湛的授课让我快速融入到法学的学习状态中去,是你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谆谆的教诲让我的视野不断开阔,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最后,我要感谢我们法学 1201 班的每个同学,我们一起学习的这几年同心协力共同进步,尤其是与我朝夕相处的舍友李梦蓉、张洁、龚一菲,感谢她们在我论文的写作期间对我不断的鼓励和监督,感谢她们陪我度过这段珍贵的时光。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的读书生涯中,给予我最无私伟大的关爱和坚不可摧的精神动力,使我更加坚强和努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记住各位老师及好友的帮助和鼓励,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努力争取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杨立新。论产品代言连带责任及法律适用规则--以《食品安全法》第 55 条为中心[J].政治与法律,2009,10:72-80.

  [2] 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05.

  [3] 龙卫球。民法总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81.

  [4] 田韶华,杨清。 专家民事责任制度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89-90.

  [5] 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五版)[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212.

  [6] 杨立新。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司法实务[M].新时代出版社,1993:38.

  [7]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77.

  [8] 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01.

  [9]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原理与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6.

  [10] 范愉。群体性侵害事件的多元化解决[J].法学家,2009,2:59.

  [11] 韩耀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及食品安全认证[M].中国质检出版社,2011.

  [12] 吴晓彤。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3]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4]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5] 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6] 奋见,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杜,2005.

  [17] 刘崇德。认证认可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

  [18]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19] 白岩。中国质量认证制度[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8.

  [20]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1] 杨立新。侵权损害赔偿[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2] 张民安。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3] 于华江。食品安全法[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0.

  [24] 朱玉龙,崔锡君。认证职业责任和认证职业道德[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8:50-51.

  [25] 张明。食品认证机构民事责任虚置[J].中国经营报,2011,5:B16.

  [26] 刘庆海,刘宁。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民法视角[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97-202.

  [27] 郭雪军。专家契约责任的经济分析[J].法学论坛,2004,1:31-37.

  [28] 李金玉。浅析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础及责任的承担[J].考试周刊,2007,28:156-157.

  [29] 何鹰。我国质量认证法律制度若干问题评析[J]南京大学法学评论,2003,5:210-219.

  [30] 姜红。论电子认证机构当事方的法律关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106-109.

  [31] 刘颖,孙志煌。论电子认证机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J].暨南学报(浙学社会科学版),2007,6:53-56.

  [32] 张锐。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J].北方经济,2008,2:89-90.

  [33] 余立力。试论信赖法律关系[J].法学评论,2006,5:57-65.

  [34] 李开国。侵权责任构成理论研究--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和路径的提出[J].中国法学,2008,2:38-50.

  [35] 龚刚强。食品安全事故中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J]中国律师,2010,7:69-70.

  [36] 樊红平。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37] 张利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问题研究[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06.

  [38] 熊小玲。产品认证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9] 于雷。我国质量认证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辽宁:东北大学,2004.

  [40] 于永娟。第三方认证信用的品牌经济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

  [41] 胡南乾。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认证问题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1.

  [42] 胡佳。我国认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D].湖北:湖南大学,2009.

  [43] 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4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0.

  [45] 王丰雷。论公证过失致第三方损害的民事责任[D].河南:河南大学,2012.

  [46] Winter Jonh D.Is it time to abandon FDA's no release from liability regulation for clinicalstudies?[J].Food and Drug Law Journal,2008,Vol.63 (2):525-536.

  [47] John Balzano.China's Food Safety Law: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Asian–Pacific Law & Policy Journal,2012,vol.13:2.

  [48] Ayse Demet Karaman.Barriers and benefi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od safetymanagement systemsamong the Turkish dairy industry: A case study[J].Food Control 25,2012:732-739.

  [49] Kátia Regina Martini Rodrigues.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using HACCP as a foodsafety regulatory standard[J].Food Control 25 (2012) 767-772.

  [50] Harvey Lapan,GianCarlo Moschini.Quality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in competitivemarkets:When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dis)agree[J].Economics Letters,2009,104:144-147.

  [51] George A.Akerlof.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Mechanism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Vol.84,No.3.

  [52] Keith Davis.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J].CaliforniaManagement Review,1960,Vol.2,No.3.

  [53] J.G.Fleming[M].Law of Torts,(1988)。

  [54] Peter A.French.The Spectrum of Responsibility[M].ST.Martin's Press,1991.

  [55] Justin Kastner editor.An Historical,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Santa Barbara,[M].California:American Bibliographical Center-Clio Press,2011.

  [63] K.C.Davis.Discretionary Justice:A Preliminary Inquiry[M].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University Press,1969.

  [64] Alfred C.Aman.Administrative law in a global era[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Press,1992.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