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能够凝聚激励全体教职工,形成发展合力,实现技工院校的内涵发展。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是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2010 年 5 月,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
2010 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融合优秀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本文的研究立足于西安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西安技师学院属于企业办学,在校企文化融入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兄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些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界对技工院校毕业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企业除了要求技工院校毕业生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特别强调技工院校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笔者长期在技工院校工作,通过企业调研发现,企业普遍认为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操作技能尚且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但学生的职业素养普遍较差。不利于企业和员工的长远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融入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融入课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促进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为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提高技工院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实现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研究不多,大多研究的是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入,技工院校很大一部分属于企业办学,作为企业办学如何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入,这一问题至今仍无人研究,如何让具有企业办学背景的技工院校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入,发挥技工院校应有的作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西安技师学院隶属中国西电集团。属于企业办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注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入。但是校企文化融入不系统,路径不清晰,对校园文化的功能认识不足,校园文化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方面的作用有待深入挖掘。
本选题目的在于通过对西安技师学院校企文化融入研究,研究技工院校校企文化融入的目标和原则,融入途径,保障机制。同时系统分析总结西安技师学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入的案列和经验,对兄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1.2.2 研究意义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研究,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能够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进行,能够提升学生对企业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实践层面来讲,对于指导学校校企文化融入,把脉学校校企文化融入难题和病症,给出解决校企文化融入的药方,促进学校校企文化融入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来说,校企文化融入研究,能够更加完善现在此方面的理论,使之更好地指导服务于实践。
1.3 研究依据
1.3.1 理论依据
1.3.1.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即教育”,其内涵实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二是“社会即学校”,其内涵是要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三是“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徐莹晖和王文凌 2010)。
1.3.1.2 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基本功能的理论
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思想精髓:一是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强调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用科学来决定职业教育问题;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 “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其内涵要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三是职业教育的功能,提出职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四是职业教育的目的,他将职业教育最终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黄炎培 1985)。
1.3.1.3 第斯多惠的“文化适应性”理论
德国着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理论。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袁一安 2001)。因而,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入,挖掘蕴涵在其中的教育因素,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3.2 现实依据
2010 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融合优秀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技术人才。这些政策的出台,说明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国家积极倡导的。
西安技师学院是企业办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融入自然而然“润物细无声”的,在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历史时代,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融入企业文化,融入那些企业元素,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企业文化,这些问题还无人研究,如果不加选择全部融入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长此以往,学校就被彻底“企业化”,逐步丧失育人的社会公益功能,因此,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技工院校目标是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校企文化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现实问题,缩短学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
在我国,校园文化的概念最早是在 1986 年 4 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第 12 届学代会上提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已经初具规模,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并且开始朝着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发展。在中国期刊网上以“校园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会得到上千篇论文。通过对中国知网和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后,形成如下文献综述:
第一,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和特研究。高占祥(1992)出版的论校园文化,阐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是我国较早关于校园文化的着作。高等教育学单列校园文化一章(潘愗元和王伟廉 1996),阐释了校园文化的含义、功能、特征。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着作(张德和吴建平 2000),王邦虎(2000)出版的校园文化论,葛金国(2006)出版的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这些论着都对校园文化的含义、功能、特征、意义作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校园文化一般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一般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以上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第二,关于企业文化的起源、内涵、功能与类型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源于美国管理学家关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崛起。威廉·大内(1982)Z 理论—美国企业届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指出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造就了日本企业的成就。王慧中(2011)认为,与国际优秀企业找差距时,管理和技术有差距,但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差距。安雪梅(2005)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对策作了分析。企业文化一书(张德和潘文君 2007),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着作(欧庭高和曾华锋 2007),企业文化要义着作(罗长海和林坚 2003),以上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类型作了系统的论述。
关于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通常由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四个层次构成;关于企业文化的功能:通常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以上学者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关于校企文化融入的政策研究。2010 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融合优秀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2010 年 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技术人才。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明确指出,坚持产教融合,发挥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以上政策的出台,都从一定的角度,指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方向,也进一步明确了校企文化融入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关于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研究。朱发仁(2004)提出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种企业化的校园文化,要实施企业化的价值标准、企业化的办学理念、实施像企业那样严格、规范、标准、高效的管理并引入企业质量认证体系。高职文化要对接企业文化,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所需人才,办出特色(王琦等 2011)。武文(2014)认为,我国校企合作经过三十年的探索,形成了“工学交替式”、“订单培养式”、“项目驱动式”、“2+1结合式”、“产学研结合式”、“ 顶岗实习式”六种模式,在校企合作,校企文化对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李良玉(2013)认为,高职院校要引进企业核心价值观,实行工学结合和订单培养,实行全方位和全过程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入与融通。
蔺俊(2011)认为,高职校园文化营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具体包括责任文化、服务文化、质量文化、竞争合作文化、忧患意识与创新文化,杨金栓(2012)认为,职业院校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应移植企业精神,引企入校,嫁接企业制度。李良(2011)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提出把企业核心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中职校园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原则与途径,包括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企业文化为主导原则。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公司行为文化规范等途径(陶红和高先燕 2012)。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可从课程、教学、授课环节入手,从教学入手(周欢伟和马仁听 2012)。雷久相(2006)在校企文化融入方面的研究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途径给了笔者以启示。笔者发现很少有企办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的研究,国企附属技校属于企业的子单位,长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已将本企业文化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同于其他职业院校企业文化的融入。
第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研究。谢宏忠(2010)认为,在当前文化多样性环境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路径是在先进文化的传承中促进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实现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完成大学生的价值内化。梅纪萍(2011)从“培育高尚的精神文化、打造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的专业文化、锻造文明的行为文化、营造进取的创业文化”五个方面阐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1.4.2 国外研究
德国海因茨.G.格拉斯(1985)认为,职业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温床,校园文化应起到系统的导向作用。前苏联教育家 M.H.斯卡特金(1956)认为,职业学校需要有职业学校的文化。
日本的松本厚治(2009)认为,中职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稻盛和夫(1996)认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人才,所以,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从企业人才需求入手。
美国的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2005)指出了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和两者接轨的具体途径。鲁迪·多恩布什(2000)认为,中职校园文化是为就业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应融入企业文化,必须依据企业需求建设中职院校校园文化。美国的露丝·海荷(1996)认为,美国职业学校所营造的校园文化,将校企文化的融合看成振兴民族的必然性需要。美国塞德兹(2005)系统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建设自己独特的文化系统,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特长的人才。
英国的埃文斯(2005)认为,英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为企业的服务,中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企业文化为根,并将校企文化有机融为一体,以便于能培养出符合企业所需要技术人才。法国的维克多·埃尔(1988)认为,在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融入企业文化。
近年来,学者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入作了大量研究,但是,从企办院校角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融入少之又少,技工院校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种类型,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功能、办学定位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国企附属技工院校的双重身份,即是所属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又是职业学校,国企附属技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入具有特殊性,给笔者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间。
我认为对于企办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渗透问题,还有以下研究空间:第一,辩证看待企办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融入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建立企业化的校园文化,也有学者认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应以企业文化为主导,笔者以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组织,把学校企业化会使学校丧失育人的功能。所以,企办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融入,应该辩证看待,不能极端化,非此即彼。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大多是一些纯理论意义上的研究,本文结合西安技师学院隶属于中国西电集团公司,属于企业办学,这一特殊的研究视角,开展技工院校校企文化融入研究,突出开展工作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1.5 研究内容、思路以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二,界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内涵,比较两者的异同点,以西安技师学院与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企业文化融入为案例,分析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形成、核心,同时分析西安技师学院校园文化的形成、特征;评述中国西电集团企业文化对所属技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三,西安技师学院个案分析,从五方面研究西安技师学院在校企文化融入方面的做法。
四,分析总结西安技师学院校企文化融入的成功经验,接着分析西安技师学院校企文化渗的透存在问题。
五,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的对策与途径探讨。研究技工院校校企文化融入的原则与目标、保障措施与实施途径、运行模式和评价方式。全面立体研究校企文化融入,进而促进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1.5.2 研究思路
本文将从教育学、心理学中提取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阅读大量着作、学术期刊及对技工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入研究的数据分析,结合西安技师学院属于中国西电集团的实际情况,分析西电集团的企业文化对西安技师学院文化的形成和影响,以西安技师学院作为典型案例,从五个方面说明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具体作法、影响和启示。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完善技工院校校企业文化融入的对策,从目标和原则、保障措施与实施途径、融入模式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研究,最后本课题属于综合研究范畴,突出课题研究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和指导性。
1.5.3 研究方法
1.5.3.1 文献研究法
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为本课题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及开拓思路。
1.5.3.2 社会调查法
通过对技工院校、企业、学生的调研,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的深层次需求,以便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1.5.3.3 案例分析法
本文以西安技师学院作为重点研究案例,结合笔者本人的亲身工作经历,认真研究树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西安技师学院融入西电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案例,总结校企文化融入的成功经验,查找存在问题,为研究校企文化融入提供事实依据。从实践者的角度,开展课题研究。
1.6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不同于国内其他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入研究,是立足于技工院校(西安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和所属中央企业中国西电集团企业文化融入的现状,围绕立足服务和着重应用的主旨,开展课题的研究和实际建设工作,谋求多方面的成效和创新,强调实践性。为其他企办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提供借鉴。
本研究提出企办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模式,提炼了“天然融入式”、“政策引导式”、“主动构建式”三种融入模式,并且指出“主动构建式”的融入模式能够深度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其他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