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而学术界通常比较关注留守儿童消极的一面。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更大。本研究则基于留守儿童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探索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两种积极品质的发展。留守儿童能否在不利的环境中发展良好,其心理弹性状况是关键要素。而留守儿童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又决定着个体在生活中体验了更多的快乐还是痛苦,如果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较高,体验到更多的快乐,他自然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行为问题也会减少;反之,如果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较低,经常体验到负性情绪,那么他通常会表现出一些心理或行为问题。因此,主观幸福感作为反映个体对自己生活评价的指标,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心理学变量。本研究则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以期为以后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及提高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提供思路。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河南省三所农村中学的 981 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留守、非留守儿童在生活事件及其各因子上差异显着;留守、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的家庭支持维度上差异显着,而在心理弹性及除家庭支持外的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着;留守、非留守儿童在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及总体生活满意度、负性情感、总体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显着。
(2)留守儿童在生活事件的受惩罚及其他因子上,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人际协助维度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留守儿童在生活事件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其他因子上,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维度上,生活满意度的学业满意度与环境满意度上,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不同父母外出状况的留守儿童,其生活事件总分及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因子存在显着差异,其生活满意度及学业、自由、环境满意度也存在显着差异;与父母联系、团聚频率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状况。
(3)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两两相关,生活事件的其他及健康适应因子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具有显着预测作用;生活事件的其他因子、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具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及其他因子对留守儿童的负性情感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的不同纬度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着预测作用。
(4)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 生活事件 心理弹性 主观幸福感
引 言
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同时,它对中国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经济收入;然而,另一个群体也应运而生,这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最早是指 90 年代因出国热而留守在国内的“海外留守儿童”,但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也不断受到关注。在本研究中,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①。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一类是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在对留守儿童的研究结果中,多数研究者得出了较悲观的结论,他们认为,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及行为问题[1-4].这样的研究结论在社会上的传播,势必会让社会各界带着“有色”眼睛去审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特别是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消极态度,只会让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变得更加艰难。然而,留守环境真的只能给孩子带来成长的“灾难”吗?
事实上,很多留守儿童发展了很好的独立能力,大部分留守儿童能够理解父母的艰辛[5],这些都是他们在留守环境下发展的积极品质。因此,我们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也要一分为二,既研究他们在留守环境下发展的缺陷,也研究他们积极品质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基于留守儿童处境不利的事实,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留守儿童积极品质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之所以被称为留守儿童,是基于这些孩子经历着亲子分离的现实,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孩子相对其他孩子而言,会面对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一些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证明,情况的确如此[6-7].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都是不利的[9-10].然而,留守儿童经历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后,他们的发展就一定会差吗?关于这个问题,上世纪 70 年代研究者们已经给出了答案。他们发现,在压力和逆境的环境下,儿童的发展是存在个体差异的[8],也就是说,在同样的不利环境下,有些儿童出现不良适应,而另一些儿童却适应良好。
这也是“心理弹性”这一概念能够被提出的原因。心理弹性关注个体在经历压力或负性事件后的适应过程,而这种适应的动态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的体验[11].由此可见,生活事件、心里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三者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研究者对生活事件与心里弹性关系的研究已有探讨,也有研究者以青少年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但是,目前探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索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三者关系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本研究则以初中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三者间的关系。
留守儿童作为我国不容忽视的群体,其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研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进行探索,丰富了留守儿童相关研究的同时,也丰富了心理学中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三者关系的研究。
留守儿童因为没有双亲的陪伴,在其生活中通常会比普通儿童遭遇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而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儿童又往往具有叛逆心理。因此在处理一些负性生活事件时,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能否起到一定的间接作用,使其对自身的生活质量的评价得到提高,这一问题是本研究要探索的重要问题。该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将对降低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率、增加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部门提高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提供新的思路。
目 录
引 言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生活事件的研究综述
1.1.1 应激及应激源的概念
1.1.2 生活事件及其相关研究
1.2 心理弹性的研究综述
1.2.1 心理弹性的定义
1.2.2 心理弹性的研究历程
1.2.3 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
1.2.4 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
1.3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1.3.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1.3.2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与特点
1.3.3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3.4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1.4 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
1.4.1 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1.4.2 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4.3 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5 问题提出
2.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2.1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2.2.2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2.2.3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2.3 施测程序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现状分析
3.1.1 留守、非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现状比较
3.1.2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3.1.3 不同留守状况的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差异分析
3.2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分析
3.2.1 留守、非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比较
3.2.2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3.2.3 不同留守状况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差异分析
3.3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3.3.1 留守、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3.3.2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3.3.3 不同留守状况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3.4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3.4.1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分析
3.4.2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3.4.3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3.4.4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4.讨论
4.1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特点
4.1.1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现状
4.1.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影响
4.1.3 不同留守状况对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影响
4.2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特点
4.2.1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
4.2.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
4.2.3 不同留守状况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
4.3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4.3.1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4.3.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4.3.3 不同留守状况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4.4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4.4.1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分析
4.4.2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4.4.3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4.4.4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5.结论
6.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