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大学生积极取向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09 共483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 结论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积极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信心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

  (1)积极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的自信心具有良好的促进性效果。

  (2)积极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信心干预有效,社会相互作用、心境状态、人际交往、外表、学业表现均有显著改变,实验组成员自信心的显著变化,主要原因在于积极取向的团体活动促使成员在积极的认知、情绪、行为上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3)在积极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中,促进成员自信心提升的疗效因子包括:良好的团体气氛、团体同伴的支持、团体活动的有效性、领导者与成员间良好的互动等。

  (4)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成熟度的增加、经验的积累,对照组在各变量上均有所改变,但均属自然发展; 实验组通过积极团体心理辅导改变了其自然发展趋势, 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说明实验组的积极団辅干预对大学生自信心影响不仅具有即时提高与改善的促进效应, 还有潜在的长期效应。


  6 不足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研究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上,需要进一步改进。如,某次活动时间把握不准确,成员感受分享不充分,对活动的规则阐述不明确等,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完善。

  第二,由于个别成员的特殊问题,单一的团体心理辅导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致使成员成长改善不是很明显,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筛选团体成员时,需严格甄选,根据个体差异,具体问题,应及时采取个别咨询。

  第三,研究选取的被试范围和被试人数的选择。本研究被试来自同一师范大学,被试人数过少,均为女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限制了结论可推广的范围。为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扩大被试范围、人数、性别。

  第四,特殊情况频繁,处理方式有待提高。实验组有 2 位成员缺席 5 次,最后不得不退出团体,作为封闭式団辅,退出对活动效果和其他成员产生影响;团体中出现的突发状况,由于领导者经验、经历有限,处理的方法有待改善。

  6.2 本研究的展望

  第一,自信的变化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辅导后的效果能否持续,能持续多久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为了正确的评估团体效果,追踪是十分必要的。最理想的情况,团体干预效果测量时间分别在前测、后测、1 个月、3 个月、半年、一年追踪,观察团体产生的效果,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有信度。虽然本研究中对团体内的成员在训练活动结束三个月后进行了追踪后测,但训练效果的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将逐步走近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独特的优势。

  第三,结合认知神经科学,进一步探究积极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自信心提升的心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CoppersmithS.Theanteeedentsofself-esteem.SanFraneiseo:Freeman.1967.283.
  【2】 Rosenberg M Convincing the Self.New york,NY:Basie Books,197.
  【3】 马斯洛(许金声译,1987):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200-201.
  【4】Jaekson MR. Self-esteem and meaning:a life 一 historieal investigation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1984.22.
  【5】Diekstein.Self-confidenee of managers in work and soeial situations :A Iookat gender differenees ,Sex.
  【6】 Baseh C E.Foeus group interview : an underutiliaed research technique forimproving theory and Practiee in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EdueationQuarter .1987,14(4)。
  【 7 】 Branden N The six Pillars of self-esteem Newyork:Bantam booksIne,1988.65.Smith.
  【8】 燕国材。教育心理十题。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164 一 165.
  【9】 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8 一 102.
  【10】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0 一 95.
  【11】 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B4 心理学(人大复印资料),2002,(8):12.
  【12】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00 一 209.
  【13】 戴海崎,张锋,陈雪枫。心理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18.
  【14】 Rosenberg M Convincing the Self.New york, NY: Basie Books,1979.
  【15】 Wylie RC.Thesel eonee Pt.In:Lineoln W.Theory and researeh on selected toPies Vol(2)。NE: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79.823 一 828.
  【16】Pelham & Swann,Confidenee and aeeuraey in Person Peree Ption:Dowe know wllatwethink we know about our relationshiP Partner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eial Psyehology,199 .
  【17】 Fleming&Watts, The Dimensionality of self-esteem :some results for a collegesam P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eial Psyehology,1980(5):921 一 929.
  【18】Gael Lindenfie]d .Confident children:help ehildren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Engelsk:HarPer Collin.
  【19】 车丽萍。自信心及培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56-158.
  【20】 燕国材。教育心理问题。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164 一 165.
  【21】吴霞,赵晋湘,邓庆华。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与心理调试浅谈[J].实用预防医学,2006(12) : 1507-1508.
  【22】程葵。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调适[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2.
  【23】黄雅静。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24】赵华龙,石艳玲。论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与自我调节[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5:21.
  【25】 [日]高桥环,王小英译。幼儿自信心形成。幼儿教育(杭州),1986,(7):5 一 6.
  【26】Flowers John VA behavioural method of inereasing self-eonfiden eeinelementarysehool ehildren:treatment and modeling results.British Journal of EdueationalPsyehology,1991,61(l)。
  【27】DoeseherS, BurtL.You, yourehild,and self-eonfidenee. OregonState UniversityExtension Serviee,1995,EC.1453:1152 一 115.
  【28】Numa yama Hiroshi.A stud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mother,5Pereeived matemity and their child.5develoPment .JaPanese Journal of FamilyPsyehology,1994,8(1):25-38.
  【29】刘海虎。上海市家庭心理研究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三代同堂家庭利于培养幼儿自信心。幼儿教育,一 991,(11):1.
  【30】郑希付。父母关系与子女行为异常。心理科学,1997,(4):20.
  【31】李献中,李宏志。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自卑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
  【32】倪士光,张步先,赵国亮。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信心干预的探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
  【33】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心理科学,2000,23(1):77 一 79.
  【34】 Maggs J L, Schulenberg J. Reasons to drink and not to drink: Alteringtrajectories of drinking through an alcohol misuse prevention program. AppliedDevelopmental Science,1998,2(1):48-60.
  【35】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80-182
  【36】 McGuire P A. Templeton positive about largest psychology award: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in positive psychology will be handsomely rewarded. APA monitor,1999,30(5)。
  【37】赵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0.
  【38】 Kennan M.Sheld on Laura King.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56(3)216-217.
  【39】Sheldon KM ,Laura K.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J].AmericanPsychologist ,2001,56(3):216.
  【40】邵迎生。对积极心理学学科定义的梳理和理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8( 3): 54-59.
  【41】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42】 Seligman E P,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 5-14.
  【43】 Carr A.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human strengths. Brunner-Routledge.2004, 51-53.
  【44】陈晓娟,任俊,马甜语。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心理科学,2009,32(2):487-489.
  【45】 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
  【46】宁顺颖。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表和模式。当代教育科学,2011,17:55-57.
  【47】毛延芳,崔德蕴,李英,王丽捷。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杏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25-26.
  【48】 任俊,施静,马甜语。Flow 研究概述。心理科学进展,2009,Vol.17,No.1,210-217.
  【49】 Fredrickson,B.L.Positive emotion.In C.R.Snyder&Shane J. Lopez (Eds.),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New York:Ox 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50】 Fredrickson,B.L & Branigan,C.Positive emotions.In T.J.Mayne,G. A .Bonnana ( Eds.),Emotion: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New York :Guilford,2001.
  【 51 】 Fredrickson,B.L&Levensom.Positive emotions speedre cover from the cardiov ascular sequel of negative emotion s.Cognition and Emotiom ,1998.
  【52】王艳梅。积极情绪的干预:记录愉快事件和感激的作用。心 理科学。2009,32(3):598-600.
  【53】 Seligman,M .E.P.Authentic happiness: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New York:Free Press ,2002.17.
  【55】罗艳红,蔡太生。积极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08(7):83-85.
  【56】官群,孟万金,John Keller.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4):72-78.
  【57】温金梅,张影侠,韦志中。 团体心理教育的服务方向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7):46-48.
  【58】Sheldon KM ,Laura K.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J].AmericanPsychologist ,2001,56(3):216.
  【59】 Duckworth AL,Steen TA.Seligman ME.positive psychology in clinicalpractice[J].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5(1):629.
  【60】李小光,徐娅霞。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266-268.
  【61】祝楠,王宁霞,魏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四川震后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0,5.
  【62】赵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中国知网硕士论文,2010.
  【63】韦敏。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64】叶红萍,陆伟。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 上旬刊,2011( 10) : 181-183.
  【65】李普。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探析[J].嘉兴学院报,2008,20(5):130 一 132.
  【66】 Seligman M.E,Rashid .T.Positive psychothe rapy.American Psychologist,2006.
  【67】 Fredrickson,B.L.,Joiner,T .Positive emotions trigger upward spirals towarde motional well-being.Psychological Science,2002,13:172-175.
  【68】毛延芳,崔德蕴,李英,王丽捷。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杏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25-26.
  【79】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0】 秦金亮。 质化研究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71】 张雯。 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72】张潮,孟丽。团体心理辅导中领导者的角色分析。教育探索,2011,11:135.
  【73】Irvin D. Yalom.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李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