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的原则
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不能就事论事、急功近利,而应当正视现实、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战略与战术、宏观引导与微观放活、规划与实施等关系,做到既立足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又放眼长远超前谋划未来的发展。
7.2.1 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要体现前瞻性
战略定位涉及组织的远期发展方向和竞争范围的选择,因此,评价战略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助于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和长远利益的最大化,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既要考虑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又必须体现出长远性和方向性。办什么样的有别于他校的高职学院和怎样办出有本学院特色学校的理性认识和哲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支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着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作用。高等学校的战略定位,实现长期目标,还离不开自己发展的实际情况。每一所大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长处或优势,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短处或劣势。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更清楚自己要往何处去;了解自己的家底,才能打有准备之仗。每所学校在制订自己的发展规划,对自己进行定位时,要认真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注意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及长处。
7.2.2 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要体现独特性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最为关键的是特色。独特性是指民办高职院校在进行战略定位时要体现与众不同的特色和资源的依赖性。它要求民办高职院校依赖自身独有的资源,充分认识自身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与信息资源,从中找出自己的强项和特色;其次是要通过培养核心竞争力使得自己的战略定位聚点和实现方式在短时期内不为竞争对手所模仿。独特性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办学特征,是办学特色的最基本内涵。高校在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时,要了解其他高校的发展状况,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做到“人有我优,人有我特”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建设好特色学科、优势学科。
7.2.3 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要体现竞争性和合作性
制定战略的目的是使组织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使其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和资源的斗争中占有相对优势,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应该体现出竞争性,即通过战略定位,使得自己的优势得到强化。同时,为了某个战略目标,民办高职院校还可能与竞争对手或其他主体在某些领域进行有条件的合作,以取得双赢或者多赢的效果。例如民办高职院校应对自身的情况及所属环境的状况加以客观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据此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联盟,明确联盟的目标,进而确定应与什么样的学校或组织机构结成伙伴关系。
7.2.4 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要体现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体现出动态变化性和调整性,要求战略定位目标简单明确,同时不要僵化和过分具体,保持适当的张力,保证资源分配的灵活性从而使其本身的运作具有一定的机动能力。
7.3 对民办高职院校合理战略定位的构想
民办高职院校需要突破发展的瓶颈,走上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与公办院校平等竞争,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但是要实现这一理想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的因素很多,需要政府和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性指导,更要从民办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两个层面,清醒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同类院校中的位置,准确把握自身角色。
7.3.1 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
(1)民办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地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短期无法消除,经济条件不同的院校不宜进行攀比,尤其要避免依靠举借外债而盲目拓展学校规模的状况,而应将主要精力投放在内涵发展上。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产业结构的区分和社会的分层也决定了不同区域在人才需求结构、层次上的差异。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因素很多,但研究结果表明,构建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结构是重要因素,二者关系的本质是教育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区域性高等教育体系,因此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高职教育市场的地方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由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本身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只有两者联手互动,才能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高等教育,这构成了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首先,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才的广泛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绝佳契机。其次,公办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客观上要求大力发展民办高校。第三,民间资金充裕,投资办学的积极性高。地方经济的发达,民间资金充裕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精心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
社会需求是决定民办高职教育发展的唯一动力和评价标准,而社会需求又集中体现在劳动力市场。要根据企业需求、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适销对路”的专业。在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从发展定位看,基本上都是属于职业技术型的院校,全国还没有一所民办高校被批准具有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与公办普通高校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不同的是,民办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是以较低的分数起点进入大学学习,再加上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比较短、人才成长周期长,民办高职院校一定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就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努力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经济增长点出现在哪里,专业就办到哪里。由于市场经济的波动性,用人单位对专业的选择也随之波动。因而,民办高职院校应建立“专业库”,敢于改造甚至放弃多年举办的就业难的老专业,创造条件开设新专业。从劳动力市场来看,由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各具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区域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就业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要充分调动学生关注和把握人才市场走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行学分制或弹性学制,还给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和选择专业的权利。适当延长学制,允许学生工读结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建立一个学校与学生互动的机制,推出更多的专业,采用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以搞活职业教育“超市”.
(3)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城乡一体化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民办高职院校要抓住历史契机,利用自身贴近产业、面向基层的优势,充分发挥为“三农” 服务的功能,为农民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贡献智力和提供培训服务,努力成为城乡一体化。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