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3 共394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绪论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教育培养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国家未来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高职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的重任,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所以,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高职院校目前的培养现状来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整个思政教育的生命线,核心和灵魂。但是,随着如今经济环境迅速变化,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责任感淡化问题日益显着,所以,如何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是整个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它不但是每个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对于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

  1.1问题的起因

  高职院校学生是有其特殊性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不但集中性很高,数量众多。同时,也是一群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特殊职业技能的青年人才,是建设小康社会,振兴民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备基础。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应当把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重点,用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人生理想来引导他们走入社会。

  如何让高职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如何让让他们了解身上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把职业技能和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最终推进社会的发展,民族经济的进步。

  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不单单是让高职学生掌握科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让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们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怎样培养他们的社会职业素养,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人,是历史和当前社会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在这个背景下研究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不仅对高等职业教育有重要意义,也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校辅导员,现在面对的学生大多是90后,面对当今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承担与缺失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大多数高职学生有着较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敢于承担家庭责任,重感情。总的来说,还是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对当前社会环境认识明确。但忧的是,另一方面,在社会影响下,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桓轻怕重,做事缺少全局意识,比较功利。高职学生作为高级技术人才,承担着今后建设社会的责任,如何让高职学生承担起对个人、对家庭、对别人、对环境的责任。这是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1.2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中国国内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情况分析

  在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检索后,笔者收集和整理了目前关于大学生责任感的相关文献有:“2007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责任论》,谢军着;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社会责任伦理》,田秀云、白臣着;上海出版社出版的《责任心理学》,况志华、叶浩生着等等”.从中看出,国内专家和学者首先着重于对大学生责任现状的研究,其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原因的研究,最后,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中问题解决路径的研究。

  “学者王宏亮在大学生责任现状方面认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在人生价值观上,人生信仰与人生目标缺失或者错位;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我意识浓重,公德意识缺乏;在婚恋与求职问题上,角色意识弱化。”

  “学者朱蕴丽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领域出现了责任意识文化的断层现象。应试、应考教育人文理念中的责任意识往往是过眼云烟式的‘快餐文化',学生不可能系统地去领略或被浸润,社会转型时期多元的价值观体系对传统责任意识也有很大的冲击”.②“学者张锋兴指出:注重社会大环境的营造,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家庭教育要强化责任意识并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大学生自身要从思想和行动上提高责任意识”.③

  1.2.2其他国家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情况分析

  当前,西方各国都将培养大学生“责任公民”意识作为大学德育课的核心内容,责任公民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例如:“在美国,高校十分注重对大学生个人与社会双重价值观取向的正确引导,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参与意识。《美国教育目标法》规定高校要注重通过社会服务、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增强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最终促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真正能够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④在英国,“各高校会从培养大学生与人和睦相处、与社区互动等细微之处入手,着重培养大学生丰富的情感和高雅的情趣,其德育的主要内容主要遵循莱斯特中心蹄选的四个核心和六个关系”,即“强调对别人的尊重、公正、合理、诚实守信;处理好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区和社会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和与上帝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关键是行为主体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当前,我国的东亚近邻国家日本的高职学生的体系还是比较健全的,日本遵循着《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即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格的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和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②“而新加坡则以好公民的标准对高职学生展开道德教育,设计了 35个德育项目,包括个人与修养、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具备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良好公民。”

  “国外比较侧重于利用组织学生旅游、参观、志愿服务、体育比赛等实际活动来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而实际活动的发起和组织机构主要是各个高校。近年来,这种隐形课程所具有的对高职学生道德教育所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并成为了各高校德育课程改革方向的指向标”.④

  1.3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本文的各项研究中,为了引起高职思政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并触发教育者们对关于如何加强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思考。积极细致的通过各项问卷抽样调查,研究统计,深入研究分析现今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现状,概括出高职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与担忧。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已的感想与建议。

  社会是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共同生活的一个大集体。高职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承担者和实施者之一,肩负着社会与国家赋予的责任与义务。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只有意识到这一社会责任的神圣性与崇高性,高职的学子们才能更早的进行人生定位,确定人生目标,直至踏入社会,才能更好地去爱岗敬业,爱人爱己,感受当下,并将社会的发展与自我发展统一协调起来。这样,他们才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建设和谐社会,而社会才能最终走向真正的小康水平。

  因此,面对高职学生如何培养自主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使命感,是高职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所以,这必将是一项艰难而漫长,需要全社会支持以及循序渐进发展的工程。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在现实,科学,严谨的态度下,认真考察,最终确立立题。研究的重点是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重视当前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问题,重视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增强高职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提高,加快当今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建设。

  本文对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完善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责任感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现实状况。具体来说,本文针对湖南几所高职院校的情况展开调查,重点考察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为完善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分析,初步探讨适合高职学生社会责任培养模式。在探索目前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方式方法有效性方面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状况和成因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索解决对策,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1.具体分析本文的调研策略

  首先,了解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相关概念,以及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分析总结出社会责任意识对于当今高职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为高职院校该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并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出建议和分析。

  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原理为指导,在整合相关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探讨现状问题,在共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有针对性的对当今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概念进行确定,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状况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希望在提高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情况下,在共建和谐家园的情况下共建社会和谐、2.具体分析本文的策略方法。

  (1)通过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查查阅相关论文,浏览相关书籍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收集来得第一手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调研。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目前所存在的现状和问题。通过这种最基本的调研手段收集整理数据,同时系统的分析整理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尽可能系统全面的分析相关成果数据,进而明确研究问题和状况,为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提供帮助。

  (2)具体的调研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尽可能的确保本次调研的客观真实性,同时调研结果真实有效。这是本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查阅各种相关材料,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总结出与结果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3)个案分析:在进行大量数据釆集以及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对现状进行把握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分析出相应的规律。在确保调研数量基础上保证调研的质量。将案例材料以及相关概论定义进行系统的论述,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在对现状进行大量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用统一的评判标准对培养目标进行分析。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