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学校成长的条件剖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6 共984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成长的光合作用:自组织能力。

  德国着名物理学家哈肯认为,如果一个系统在没有任何外在的指令下,系统就能自行地按照某种潜在的规则自我组织起来,形成有序的结构,就是自组织。

  一个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越强,其生命力就越强,成长的时间就越久。光粒子可以自发地前后紧接、移动一致串在一起,形成一道光束。细胞系统是靠吸收能量和散发热和排泄物的方式发挥能量得以存活。学校系统成长就是通过与外界环境物质与能量、信息的交换,经历从无序混沌状态转换为有序结构,这样循序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学校持续成长,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从整个学校生命集群出发,每一个学校有机个体都是自组织能力的来源,而每一个个体内部的"学校人"也都发挥着这样促使学校不断"光合作用"的能力。

  (三)量与质基础上的超越:社会性生命的成长。

  前文中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是针对学校有机体个体而言的,那么学校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员,不再是简单的个体,本身具有社会性。学校成长过程不仅受到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的影响,相反,学校成长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所以,学校有机体不能"自私"地只是享受独自的成长快乐,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和梦想,追求量与质基础上的进一步超越--社会性生命成长的实现。

  学校成长的最终实现也是教育向上发展之时,因此学校的社会性生命成长也可以变相地说是教育社会功能的良好实现。学校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是促进劳动再生产重要手段。劳动力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学校成长促进教育发展,教育发展进而促使科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带动国家经济飞速前进,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影响。学校成长过程中自然产生高层次人才,学校在国家发展目标引领下培养国家所需的政治性人才,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传播,不断壮大国家政治力量,从而对国家政治起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教育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手段,那么学校则是文化得以实现的必要场所。所以学校无论是量的扩张还是质的提升的过程,都是文化不断积累、交流与升华的过程。学校成长的实现,促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面的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生活在社会系统中,每一个生命机体都是社会的一员,最终崇高价值的体现就是社会价值的实现。一个人成长不能代表整个民族的成长,一个学校个体的成长也不足以代表整个学校有机群体的有质成长,点无法代替线,线更不能代替面来实现其成长的最终追求。所以,学校的社会性生命成长体现在自我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社会价值的体现--"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学校成长最终实现有机群集的持续成长,每一个学校机体自主帮助他校的成长,当"点带线、线带面",就会绘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学校整体持续成长的宏伟巨作。

  二、学校成长的动力分析

  "自力"与"他力"的综合协同自组织理论中的协同论强调,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竞争与协同作用力的结果,基于此点,笔者进一步将学校成长的动力分为"自力"和"他力",认为学校成长是"自力"与"他力"综合协同作用的结果。

  (一)学校成长的"自力"1.学校成长的根本动力学校成长过程中各种活动的主体都是人,人的需要是致使其行为的动机,才是推动其行为的动力。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将人的需要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不同需要是人产生成长行为的动力,这种动力是推动人各种行为的本质动力。学校成长的行为主体是人,所以人的成长需要是其成长的根本动力。人的主观意识不想成长,学校但靠死的"建筑集合"是难以实现成长的。学校的成长保证了学校长久生命力的存在,而学校的这种存在又进一步满足人们传统的需求。因此,学校人的行为动力是学校成长的根本动力。其中包括三种"学校人"动力:第一,校长效用最大化的原动力。我们通过前面的分析知道,中小学校长对于学校成长而言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正是由于校长的特殊地位,推动其自身行为的内在动力对学校决策和成长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第二,教师效用最大化的原动力。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决定了人行为的驱动力。教师也是一样,进入学校加入教师行列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实现需要的一种手段。所以,教师对自身需要的追求是其行为的最根本动力。

  当学校成长过程中为教师所带来的"回报"与需要一致甚至高于需要的时候,教师的动力就会形成一种相互激励,产生良性循环。第三,学生成长利益最大化的原动力。学生存在于学校中,本身就是一种追求成长需要的方式,学生对自身成长需要是其产生各种行为的最根本动力。 此外还有学校其他职员也是同样的道理。学校的生命存在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变得有意义。"学校人"的需要是学校成长的根本动力。

  2.学校成长的直接动力学校人的需要是学校成长的根本动力,它是一种主观的行为动力。这种动力并不能直接推动学校成长,它是通过人的行为间接作用于学校成长。也就是说,促进和实现学校成长的行为本身才是其成长的直接动力。本文从从中小学内部分析促进和实现学校成长直接动力,包括:

  (1)学校激励机制的催化力。学校激励机制是指学校激励活动的各项要素在运行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及其激励效果之间内在联系的综合机能。

  [1]

  高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协调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及学校成长之间的平衡,激发企业各成员积极行动,从而增加学校成长的根本动力的推动作用,对中小学的学校成长起催化作用。

  (2)学校技术的保障力。学校技术是指支持学校组织运作的软硬件设备和学校组织工作开展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未达成学校组织目标的计划、监督和控制,摆阔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材和设备。

  [2]

  技术是学校运行的基础,学校成长需要技术的支持。学校各种活动的运行需要硬件技术的保障,更需要软件技术的支持。

  对于一个组织系统来说,内部技术的保障力是其成长动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基础动力之一。

  (3)学校内部制度的规范协调力。学校内部制度是学校组织自身有效运行的体制和机制的总称,是对学校组织中的各种人和活动相互之间关系的制约。学校技术的零散、无序、无规则,是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才能维持学校组织的正常运行。制度的规范与协调力在学校成长过程中,对提高效率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资源的有效融合,减少运作中不必要多生成本,提高各要素之间的有效联系,使学校运作井然有序,提高学校成长的效率。

  (4)学校愿景的牵引力。学校愿景就是学校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想和展望,为学校指明前进的方向,是学校成长的目标和行动纲领。学校愿景从根本上回答了学校是什么、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目标的战略与策略问题。所以,学校愿景是学校成长的动力--牵引力。

  (二)学校成长的"他力"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处于这个系统内并具有开放性的学校必然会受到学校自组织之外的他组织因素的影响。

  1.校间竞争的压力生物自然法则"优胜劣汰",在学校系统中同样适用。民办学校的日益壮大,择校现象越演越烈,促使学校生存的环境危机四伏,同类学校之间的竞争是更加激烈。原本是 A 学区的就读生却偏偏选择别的学校,这说明什么,是原来的学校不好,比不上后选择的 B 校。这样下去,A 校就会在校界口碑越来越差,生源越来越少,相应的各方面连锁反应都会出现,学校最终面临的消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谁不想做别人的榜样,有哪个学校不愿意成为更多学子的选择。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每个学校有机体不得不去"强身健体",不断"充电".

  2."市场"需要的拉动力市场的需要是指社会对产品的需求。主要是指"消费者",即家长群体对商品的需求,如今这种需求不再停留在"价廉",在普及义务教育环境中,"消费者们"更加需求的是"物美".所以,并不是什么样子的学校产品出厂,家长都是照单全收,全部买单的。学校系统需要提高自己的技术、设备、知识、能力等条件来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所以,"市场"的需求是学校成长重要的拉动力。

  3.政府与宏观政策的指导力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的法则和成长的规律去遵循。作为中华人民公国中的一个子系统,自然也有其成长需要遵循的自然法则。建国以来,我国从高度中央集权的公共教育权力制度,逐渐权力下放,形成分工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国家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成长让需要国家政府"有形之手"来宏观调控着总的方向。本文研究的是国家公办的正规的中小学,所以学校的成长资金或者资源都是需要国家宏观调配,保证资源均衡的基础上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我国从学校系统形成开始,一直不断的进行着改革,这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作指导,学校进行任何行动都是参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政策等。从国家的大方向中寻找自己的小方向,这样才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4.合作伙伴的推动力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是我国近几年学校成长过程中一种形式。华东师范大学由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和陈桂生教授主持的"教育行动研究实验",建立的校际合作与学科教学研究共同体,取得了硕果累累的研究成果。

  在实践中,合作大学为中小学开放图书馆数字资源、提供教师进修和培训等,充实了中小学的知识资源也推动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所所优质学校和有效学校的建立与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合作伙伴对我国中小学的学校成长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学校成长如同一个人成长一样,单靠自己内在的成长需要和动力,是无法实现成长要求的,一个人活着一个组织一个生物系统,其成长都是需要自动力和他动力的综合协同作用才能促成其成长。推动学校成长的条件不能单看成长要素或是动力,学校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实现持续性的成长既需要量与质转换互化的成长,也需要协同综合的动力系统。学校成长实际上是一个协同综合成长的动态过程。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