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结论与不足
主要结论
家族教育作为民间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之时,家族教育对于社会的转型及近代社会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而无锡村前胡氏教育家族的成就在于涌现出的一批教育家群体,这些教育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在中国的教育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研究,本人得出以下一些结论,第一,胡氏教育家群体崛起的原因与其区域文化有关。第二,胡氏教育家群体的成就是通过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等活动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中获得的。第三,胡氏教育家群体对当时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留学风气等都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同时,根据分析对其进行历史定位,客观评价了其教育家群体的社会影响和意义,并探讨了其对当今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启示。
存在不足
关于本研究的选题,一方面是由于对无锡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吴文化的向往,另一方面源于本人对家族教育领域的了解程度。然而,对一个家族的教育家群体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不是朝夕的事情。本研究搜集的材料还不够全面,对于胡氏家族与无锡其他家族的比较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的方法尚不够成熟,对于胡氏家族教育家的课程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究还缺乏更深入的分析。今后本人将继续关注家族教育的研究,深入发掘家族教育的文献资料,探索其在家族兴盛和人才培养的成功机制,以期对现代教育及家庭教育有所启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档案及古文献:
[1]胡雨人。锡山二母遗范录 [M].无锡:无锡印刷。
[2]唐肯。常州。毘陵唐氏家谱[Z].民国三十七年铅印本
[2]王寿康。续修王氏家谱[Z].民国十三年铅印本
[3]秦世铨等。锡山陡门秦氏宗谱[Z].民国十年归厚堂木活字本
[4]荣汝宁。梁溪荣氏宗谱[Z].嘉庆十五年三乐堂活字本
[5]荣福龄。荣氏宗谱[Z].民国二十四年活字本
[6]华鸣玉。华氏(通十支)宗谱[Z].咸丰四年木活字本
[7]华文汇。华氏宗谱·华氏传芳集[Z].光绪三十二年木活字本
[8]彭慰高、彭祖贤。彭氏宗谱[Z].光绪九年衣言庄刻本
[9]青浦县志[Z].光绪五年尊经阁刻本
[10](清)姜晟撰。余肇钧。姜杜芗先生自订年谱[Z].《年谱丛刊》第 106 册
[11](清)吕培等。洪北江先生年谱[Z].《年谱丛刊》第 116 册
[12]唐文治。茹经先生自订年谱[Z].民国二十四年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学生会铅印本。
[13]杨寿枬。苓泉居士自订年谱[Z].《年谱丛刊》第 192 册
[14]钱基博。自我检讨书[M].刊于《天涯》2003 年第一期
[15]无锡严氏私立经正学校二十周年纪念册[M].1922 年铅印本,苏州档案馆藏
今人论着:(按时间先后排序)
1、着作:
[1] 陶愚川。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M].全八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5]柳治微。中国文化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6]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7]丁钢。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8]吴霓。中国古代私学与近代私立学校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9]胡复钧。胡氏宗谱(村前版)[M].江苏无锡市太湖印刷厂,1998 年出版
[10]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2]王炳照。中国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3]日本家族史论集[M].吉川弘文馆 2003 出版
[14]党明德,何成。中国家族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15]胡世庆编着。中国文化通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6]吴洪成。小学教育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7)。
[17] 俞可。海上教育教育家[M].海派文化丛书,2010.
2、论文:
[1]欧阳宗书。中国古代宗族教育管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 (01)。
[2]尤岩。以教育推进实业--荣氏家族的致胜之招[J].人民教育,1994 (02)
[3]佐藤仁史。清朝中期江南的一宗族与区域社会--以上海曹氏为例的个案研究[J].学术月刊,1996 (04)
[4]韩凝春。清末民初学制变革中的江浙族学[J].天津师大学报,1996 (06)
[5]梁景和。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7(04)
[6]吴吉远。清代宗室教育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7 (06)
[7]王日根。明清民间办学勃兴的社会经济背景探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 (02)
[8]江庆柏。清代苏南望族与家族藏书[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 (03)
[9]王秀田。沉寂于历史深处的报界女杰--胡彬夏。名人档案 [J].2010(7)。
[10]李琳琪。从谱牒和商业书看明清徽州的商业教育[J].中国文化研究,1998 年秋之卷
[11]江庆柏。清代苏南望族与家族文献整理[J].清史研究,1999 (02)
[12]王先明,尤永斌。略论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的历史变迁[J].史学月刊,1999 (03)
[13]徐永志。略论晚清的宗族[J].历史教学,1999 (11)
[14]王先明。近代新学与社会文明转型的几点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00 (02)
[15]孙华莹。论明清商人重教兴学及其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04)
[16]谢俊美。常熟翁氏的文化传承与家族繁衍[J].2000 (05)
[17]唐秀平。论民国时期江苏私塾教育[J].南京社会科学,2000 (10)
[18]阎广芬。试论明清时期商人与教育的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19]刘艳元。1990 年以来明清江南宗族史研究综述[J].学海,2001 (01)
[20]程永明。中日近世商人家训比较初探[J].日本研究,2001 (01)
[21]钟春翔。简析清代江南的家族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 (01)
[22]魏叶国。以德为本的清代教育世家[J].南方文物,2001 (02)
[23]冯尔康。十八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01)
[24]柳琴,左松涛。略论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私塾改良[J].历史档案,2002 (02)
[25]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02)
[26]蒋明宏。变迁与互动:清代苏南家族教育研究--以苏、松、常、太为中心[D].南京大学历史系 2004 年申请博士学位论文
[27]李明。中国古代宗族教育的核心--孝道[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 (01)
[28]李真瑜。文学世家的文化意涵与中国特色--以明清吴江沈氏文学世家个案为例[J].社会科学辑刊,2004 (01)
[29]郑智芬。近年来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研究综述[J].克山师专学报,2004 (02)
[30]林济。国民政府时期的两湖新族学与乡村宗族[J].近代史研究,2004 (03)
[31]蒋明宏。东林学风与明清苏南望族[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 (01)
[32]李真瑜。明清文学世家的基本特征[J].中州学刊,2006 (01)
[33]李浩。中国古代商贾家族教育传统试探[J].民俗研究,2006 (02)
[34]李浩。桐城张氏家族教育传统试探[J].民俗研究,2006 (03)
[35]杨华。90 年代以来古代家训文化研究综述[J].甘肃农业,2006 (05)
[36]王其和。中国家族教育的历史重现--评<中国家族教育>[J].东岳论丛,2006 (06)
[37]李红婷。过去的免费教育:宗族义学[J].文史博览,2006 (09)
[38]刘德龙。对于中国传统家族教育的资源评估与文化解读--党明德主编<中国家族教育>简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6 (10)
[39] 秦海岚。留学生对近代女学的贡献。女性教育研究 [J].2007(3)
[40]于秀萍,童广俊,于长亮。明清以来沧州的家族教育述略[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 (04)
[41]党明德,张婷。中国家族教育的特点[J].齐鲁学刊,2007 (06)
[42] 马军。家族教育--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5)
[43]张雁,蒋明宏".教"与"赡"之争--荣德胜"教重于赡"思想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7)
[44]白明东。晋商常家的家族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5]蒋明宏。近代化视野中的苏南家族教育--以无锡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08 (03)
[46]陈燕华,田良臣。近代江南家族习业教育初探--以无锡为例[J].民办教育研究,2008 (03)
[47]白明东。晋商常家的家族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04)
[48]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49]王秀田。民初知识女性的角色认同--以胡彬夏为个案[J].陕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 [J].2008(4)
[50]胡杰。村前胡氏。胡雨人研究 [J].2010 (2)
[51]程莉。东至周氏家族人才辈出及原因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0(4)
[52]秦敏。德清俞氏家族文化与教育[J].河池学院学报,2010(4)
[53] 别必亮,曹华清。论清末女子的教育[J].职海钩沉[J].2011(11)。
[54]胥文玲。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家族祠堂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