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证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9 共454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证研究

  为了检测从翻转课堂视角下出发所开发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认识锡剧"这一内容,在无锡市 N 区 T 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对比实验。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锡剧教学,实验班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锡剧教学,以对两组实验对象授课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4.1 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了无锡市 N 区 T 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对比实验。发放正式问卷 83 份,回收有效问卷 83 份,回收率为 100℅,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为使研究分析尽量客观,笔者先对研究样本上学期其他各科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如表 4-1 所示:

  【1】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平均数和标准差虽有一点差异,但是成绩分配上并未有显着差异(t= 1.041 ,p> 0.05),因此,这两班学生的基本能力可视为相同。

  4.2 实验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有锡剧知识测验试题、学生对锡剧的态度问卷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效果问卷。

  4.2.1 锡剧知识测验试题

  锡剧知识测验试题(详见附录一)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前后,对于锡剧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本测验在借鉴其他研究工具的基础上,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员依据校本课程"认识锡剧"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编制而成。所编制的试题总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试题所考察的是教师讲授或视频呈现的基础知识,总共 10 道题目,另一部分试题所测验的是学生通过探究学习需掌握的拓展性知识,同样编制了 10 道题目。

  4.2.2 对锡剧态度的调查问卷

  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是参考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该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及台湾学者江培菁、吕淑芬及黄国桢、张熏芳关于乡土学习态度的问卷量表编制而成。但是,为了使编制的问卷更能很好地反映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先选取了五年级一个班级进行了预试,并对预试问卷的数据进行了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项目分析分别运用了极端组法和同质性检验法对题目进行检验,极端组分析之后发现第 3 题、第 4 题、第 5 题差异不显着,其 Sig 值均大于 0.05,将其删除。而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每题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 0.4,说明每题与整体量表的同质性较高。之后为了进一步测验分数的正确性,进行了效度检验,此问卷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导师、与此相关研究老师和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员的指导,因此具有专家效度。随后对问卷的数据进行了 KMO 和 Bartlett 检验,结果显示其 KMO 值为 0.892,大于 0.5,Bartlett 球形检验的显着性概率值为。006,达到显着水平,说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最后,为了了解问卷的可靠性,进行了信度检验,运用了检验信度最常用的方法 Cronbach's αalpha 系数,检验结果显示总量表为 0.901,锡剧学习兴趣的分量表为 0.877,锡剧的价值认同分量表为 0.802,其 Cronbach's αalpha 系数均大于 0.6,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将题目删减之后,将问卷题目进行重新整理,共有 12 道题目,这 12 道题目主要调查学生对锡剧的学习兴趣和对锡剧的价值认同,其中有两个题目为逆向计分题,计分方式采用五点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对锡剧越感兴趣,对锡剧的价值认同越高。

  4.2.3 翻转课堂教学效果问卷

  本问卷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趣,以及教学实施中学习的态度。共 11 道题目,其中有两个题目为逆向计分题,计分方式采用五点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翻转课堂教学越有效。

  本问卷在正式调查之前,同样进行了预试并对预试结果进行了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其运用极端组法和同质性检验法进行项目分析的结果都比较理想,极端组分析之后,每题的 Sig 值均大于 0.05,同质性检验结果也同样显示每题与整体量表的同质性较高,相关系数均大于 0.4.效度检验的 KMO 值为 0.8012,大于 0.5,Bartlett 球形检验的显着性概率值为。006,同样达到了显着水平,效度较高,信度检验的 Cronbach's alpha 系数值均大于 0.6,信度较高。

  4.3 实验流程

  

  首先,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学生在锡剧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锡剧学习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做了详细的分析。其次,实验组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对照组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最后,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测试。

  教学结束之后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4.4 实验内容

  4.5 实验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教学前后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相关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异。

  4.5.1 两组学生知识、态度前测对比分析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在教学之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知识和态度方面的测验,表中的数据显示,在前测的知识方面,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分是22.0732,对照组学生的平均分是 19.2857,虽然有一点差异,但是两组的显着水平p>.05,差异不显着,同样两组在对锡剧所持的态度差异也并不显着,Sig 值为。113,小于 0.05.因此,我们可以把两组的基本情况视为相同。

  4.5.2 干扰因素的排除

  学生的性别、家长喜欢锡剧以及学生看过锡剧表演这三项背景资料的不同有可能导致学生对锡剧的了解和态度的不同,因此,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在教学实验之前,需要检验一下这三个因素的不同是否会影响知识测验的成绩及对锡剧的态度。分别进行了独立 t 检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数据显示,这三个因素对知识测验的成绩及对锡剧学习态度的影响不显着。不同性别在锡剧知识测验成绩和对锡剧的态度上的 Sig 值分别为。622 和。921,均大于 0.05,家长对锡剧的不同喜爱程度对测量成绩的影响不显着,其Sig值为。317和。080,均大于0.05.是否有看过锡剧演出经历的学生对测量成绩的影响仍不显着,其 Sig 值均大于 0.05.

  4.5.3 教学前后,学生锡剧知识测验成绩的变化

  为了检测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成绩是否有明显的改善,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前后测的数据进行了 t 检验,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发现,对照组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着的提高,(t=.388,Sig<.05),同样,实验组的成绩也有了显着的提高。(t=1.489,Sig<.05)。可见,让锡剧进课堂有助于学生获得锡剧方面的知识。

  4.5.4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知识成绩的对比

  1.全部知识测验成绩的对比

  为了探究在知识获取方面,翻转课堂教学形式是否优于传统教学。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知识测验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分是 92.0732,对照组学生的平均分是 81.9048,并且两组学生的成绩的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t=-2.041,Sig<.05),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组的知识测验成绩高于对照组,即相较于传统教学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2.基础知识成绩和拓展性知识成绩的对比

  为了检验两组学生主要在哪一部分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着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基础知识的成绩相差不大,实验组平均分是 47.4390,对照组的平均分是 48.214 .而差异较明显的是后面拓展性知识的成绩,实验组的平均分 44.634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3.6905.由此可以得出在拓展性知识获取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4.5.5 学生对锡剧态度的分析

  1.锡剧态度分析

  为了探讨教学后,学生对锡剧的态度是否发生了转变,对两组学生的问卷完成情况进行了前后测数据分析。如下表所示:

  

  观察表格可知,对照组学生在锡剧学习之后,其对锡剧的态度有了一定的改善,其后测的平均数 42.0952 高于前测的平均数 39.1190,但是显着性不明显。(t=1.572,sig<.05))由此可知,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锡剧教学之后,学生对锡剧的态度有所改善,但是所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而相比来看,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其 t 值。015 小于 0.05.说明翻转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锡剧的态度发生了显着性的改变,达到了学校将锡剧纳入课堂教学内容的根本目的。

  2.从锡剧学习兴趣和锡剧的价值认同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观察上表我们发现虽然实验组前后测的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学生的平均成绩 51.3659 和满分 60 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仍需进一步分别对锡剧学习兴趣和锡剧的价值认同这两个维度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学生在哪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学习兴趣维度的前后测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Sig 值为 0.001,小于 0.05.说明学生学习了"认识锡剧"这一教学内容之后,学生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与此年龄段学生易接受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对锡剧的价值认同方面并没有得到大的转变,前后测显着不明显,Sig 值为 0.082,大于 0.05.

  4.5.6 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本问卷分为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态度两个维度,其用来调查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本问卷的总分是 55 分,兴趣满分是 25 分,态度的满分是 30 分,其中间值分别为 33 分、15 分、18 分,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平均分都高于中间值。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是比较满意的,认同这种教学形式,表格中学习的态度的平均数远大于平均值 18,反映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较强,翻转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5.7 实验研究的结论

  1.将锡剧纳入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对锡剧的了解和认识。从以上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在学习锡剧内容之后,其不仅掌握了锡剧的相关知识,而且对锡剧的态度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因此,开发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地方文化,了解地方文化的重要价值,而且能够培养他们保护地方文化的责任意识。

  2.相较于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前测成绩相差很小的两个班级,其后测成绩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的成绩,这一差距尤其在拓展性知识的测验成绩上表现的最为显着。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所倡导的课前学习,课堂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探究任务的形式优于课堂讲解,课后自己完成作业的教学形式。拓展性知识是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而获取的,对比两组教学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对照组将这一活动布置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则指导学生完成任务,首先进行分组,其次布置了需要探究的问题,并且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适当实时针对性的指导。由此可见,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优于学生自己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

  3.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改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翻转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同时实施之后,实验班学生对锡剧这一教学内容的兴趣,对锡剧的价值认同,以及保护锡剧的责任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相比之下对照班学生仅在学习兴趣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在另外两方面都没有明显的改善。

  4.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比较满意。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知,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是比较满意的,认同这种教学形式,大约有 90%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课前生动的视频呈现形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并且视频可暂停,可重复观看,可快进的人性化功能为他们自定步调的学习提供了便利。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和同学老师方便进行互动交流学习,他们大多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课堂的协作探究学习提高了他们合作学习、与他人沟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