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绿色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
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现代生态学和现代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一类被各自然学科渗透以及融合了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生态经济系统,并对其运动和发展规律进行重点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机整合生态系统同经济系统的结合程度,为经济发展提供良性发展模式,最终有助于达成可持续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生态经济学基础理论作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规律性理论,是现代生态经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全局进行合理阐述的基本规律。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基本观点对于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与经济增长模式之间关系的阐述为我们提出绿色信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要求我们从生态的角度去注重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2.2 绿色经济理论
绿色经济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 1989 年,是由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 Pearce 在其着作《绿色经济蓝图》一文中阐述的,他认为,可以从社会生态条件来考虑构建一种被称之为“可承受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种经济的发展不会由于人类盲目贪婪地追求生产的持续增长和物质的极大丰富而带来难以承受的生态危机和社会问题,同时,不会导致自然资源的耗竭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严重冲突。
绿色经济理论是关于环境保护、绿色经济资源与环境成本和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理论。它为研究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内在机制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传统经济学只注重财富的创造和经济增长的研究,根本没有涉及环境保护及保护资源这一问题,而绿色经济学首先指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进行选择决策的必要性,进而寻求环境恶化的经济学原因,最后设计经济机制来减缓以至消除环境恶化,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到最好的调和。
2.3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着名的经济学家庇古在研究福利经济过程中提出的,关于这一概念的完善,最早的文献记录是由美国的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按照其所从事的经济制度研究思维加以完善的,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经济学概念。关于其准确的定义,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经济主体所参与的经济活动极其行为表现对与这一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主体或周边环境所产生的某种影响。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这一影响有利也有弊,具有两面性,那么也出现了外部经济性与外部不经济性的概念。
我们所探讨的环境问题其实属于外部不经济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由于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者在从事某一生产的环节,会无法避免地产出不同形式的污染物,那么为了维持平衡,就需要对其进行治理,而对于污染物的治理必须要求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必然会造成生产者进行生产所发生的成本的上升,如果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不发生改变,那么生产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所获得的利润的下降,这将直接导致企业竞争力的减弱。在社会活动中,作为“经济人”的企业,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在不受到惩罚和约束的条件下,肯定不会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作出不利于利益最大化的处理,那么就会把污染物直接排入到环境中去。作为无用的“物”,这些污染物是没有经企业作出任何处理的,必然会给环境造成负面的有影响,间接地导致全社会福利水平的降低。很多污染治理行为一般都是由国家出资并组织实施的,这其实是一种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间接地导致了社会经济利益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者出于私利在把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之后,就增加了社会环境污染问题和相应的成本,而降低了自身污染物处理的成本,这就是企业污染成本的社会化问题。
2.4 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作为人类历史上必然的、长期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对于其概念的阐述已经出现了很多种解释,风险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对其未来行为或活动所作出的决策以及由于所存在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最终导致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的程度。风险管理理论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最早是由美国的所罗门许布纳博士在 1930 年提出的。在我国是从侧重风险损失控制和处理的角度来解释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的目标多是为了在出现可能引起的事件时,识别风险并作出反应以保证组织目标和行为间的一致性。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种重要延伸,在项目内促进风险管理的基准计划和应急计划,还能提高计划的确定性和控制活动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能满足项目管理全过程的需要。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排放的废气、废物等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只是污染的程度有所不同。那么,企业作为我们生活所在的生态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往往会为了利润而在生产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违反国家有关环保方面的规定,每年因为排污受到处罚,甚至被勒令关闭或停业整顿的重点污染企业不在少数,这就会出现一类企业风险,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经营,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以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污染行为为考察和评价对象,通过污染风险的识别、分析、预测等就可以对其污染指数或程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这一评价结果就可以作为评判企业环境行为有何不利影响及其绿色信用等级的主要参考指标,进而通过企业的风险管理来实现环境污染行为的有效控制,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绿色信用等级。对于政府和金融机构而言,通过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来提高企业的环境行为风险管理能力,对其作出必要的绿色信用评价,就可以有效地、合理地降低政府对于环境的治理成本,也可以提高金融机构在企业环境行为中的资金运行效率,保障金融机构对于优质绿色信用等级企业的投入资金的安全性。
2.5 信用管理理论
信用能够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正是由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节约了流通费用。信用还能加速资本积聚和集中,有效调整国民经济,促进国贸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信用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了社会经济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地位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政府组织、企业、金融机构、个人以及其他形式的组织,这些经济主体为了达到预期的信用活动目标,采取积极地、目标一致的经济与环保行为去维持一定标准下的信用关系,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行,帮助这些参与主体防范或减少由于信用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在信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征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类,按照需求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信用政策和标准,对现有资本和信用资源作出必要的调整,进而实现信用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证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信用体系以一个良好的状态运行,并在运行中不断对信用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等作出调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信用风险。可以说,信用管理还能够成为金融机构在自身管理上实现创新的一种新思路。
第一章引言2008年次贷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影子银行成为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影子银行体系作为本次危机的主要诱因已被广泛接受。其实影子银行体系并不是新鲜事物,其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资产证券的开始,而本次得只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发...
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商业银行是我国重要的融资中介,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信贷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与否不仅决定着自身盈利水平,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
摘要银行保险发展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它是一种新的金融发展模式。随着金融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金融市场日益成为一个自由联系且紧密相连的统一市场,银行与保险这两大金融支柱也日益融合,在业务发展上相互不断渗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金融...
第2章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2.1村镇银行的概念2.1.1概念及特点概念: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
第3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现状分析3.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现状3.1.1政策辅助银行业在进行信用评估的目的在于规避信用风险,减少由于信用风险没有及时避免导致的资产损失。这种信用风险难以规避的原因在于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中小...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第一节结论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和微贷理论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套微型金融信贷评估方法。首先是放贷之前的市场定位、客户信用调查与评估财务信息的评估和抵押担保物的评估分析,对于这四个方面...
结语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是必然的,但目前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和各种政策向好带来的机遇,又要面临大型银行抓大不放...
第3章保定市村镇银行发展和制约因素分析保定市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本章以成立时间较长的A村镇银行为例,从其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入手,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该行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找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
第3章其他国家与地区民营银行分析3.1台湾民营银行的经验及教训台湾虽然与我国社会形态有所不同,但是金融业与我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都是在政府控制下实行严格管制。研究台湾民营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有深渊的意义。3.1.0台湾发展民营银行的背景20...
第6章引导并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在我国出现之后发展快速,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存在的风险及今后发展趋势,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对这一新兴事物采取得当的措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