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理财产品市场分析及信用创造效应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现状。
在这部分中,作者收集、整理了我国商业银行 2010-2014 年发行的理财产品数据,并对理财产品市场的主要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
3.1.1 产品数量激增,总规模增速放缓。
2014 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 6.64 万款,同比增长 46%,较前一年39.8%的增速,稍有上升。截止 2014 年底,尚处于存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约1.5 万款。2014 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流量规模达 45 万亿,款均规模 6.86 亿元;2010-2013 年间,银行理财产品款均规模持续增长,2011 年达 8.47 亿元,2014 年较之下降 20%,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外汇占款收缩,基础货币存在缺口,导致整体金融信用规模下降,但理财产品数量依然保持增长,从而拉低了款均规模。
3.1.2 产品收益率整体提高。
2014 年我国约三分之二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 5%以上,远高于同期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同时,相较于 2011-2013 年间以 3-5%为主的理财产品市场,整体有所提高。从下图,可以观察到近五年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经历从 2-3%为主到 5-8%为主的上升通道,这与我国 2009 年以来 CPI 较快增长相一致。
3.1.3 城商行作为发行主体,异军突起。
自 2004 年起,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工农中建交、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在华的外资银行相继开始发售理财产品。起初,国内银行采取与境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合作的同业理财模式。之后,随着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国内银行逐步摆脱境外机构,开始主导市场发展。2008 年以来,在政府"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转型及中小城市投资真财富管理需求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下,城市商业银行也加入了这场"战争".
2010-2012 年,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增长迅猛,无论是产品发行量还是发行机构数均大幅提升;2010 年仅有 52 家城商行发行 1582 款理财产品,在全市场中占比,13.11%;2012 年 80 家城商行发行了 8605 款理财产品,占比 26.55%,产品余额 533.22 亿元,占全市场 10.42%;2014 年 117 家城市商业银行发行了20662 款理财产,占全市场 31%,超过国有控股银行成为市场主力。
3.1.4 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短期化。
2012-2014 年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的得以延续。一方面缘于商业银行对存贷比考核导致关键时点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存款的需求;另一方面较短的期限也满足了投资者对高流动性需求。
通整理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平均委托期短期化趋势明显,自 2004 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委托期逐渐缩短;2014 年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的平均委托期较 2013 年稍有上升,约为 121 天。
2014 年发售的理财产品中,1-3 个月(含)类型的产品占比最高达 58.64%;综合来看,超过六成产品期限不足 3 个月,近九成产品期限在半年及半年以内;较 2013 年,3-6 个月、12-24 个月两类中长期理财产品占比上升,这也是导致 2014 年理财产品平均期限延长的直接原因,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银行信贷投放不足,原有贷款需要通过展期以保证偿还,市场上的这种需求推升了中长期理财产品的占比。
2011 年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高达 32.18%,但 2011 年 7 月银监会叫停 30 天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后,1-3 个月(含 3 个月)的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2010-2012 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市场化特征明显。期限结构平坦化,收益曲线上移,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呈上升型,投资期限越长,产品收益水平越高。2011 年首存款准备金上调和加息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曲线相对于 2010 年整体上移,2012 与 2011 年基本重合。
理财产品定价趋于市场化:一方面,保本型理财产品作为存款替代工具,定价突破了存款利率的上限,成为利率市场化的尝试;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反映出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等方面的状况。
年末揽储效应明显,临近年关时某些商业银行为达到存款指标不计成本的发售高收率理财产品,加大了理财产品利差,而存贷比考核通过后则会停止这些做法,使利差迅速回落。
3.1.5 非保本产品占主导。
由于非保本型和保本型的核算机制不同,推动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向非保本型的转变。针对保本型理财产品,银监会明确规定:"银行应将理财资金及投资的资产纳入银行表内核算管理,并计提必要的风险拨备。"对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因为银行不需承担相应的风险而计入表外。因此非保本型发行数量的飙升也表明了银行通过理财产品进行表外扩张的现状。
从产品收益类型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有保本型向非保本型转变的趋势依然延续。2010,商业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共计 5868 款,占比 19%;2012 年,非保本型产品供给超 2 万款,占比 63%,市场占有率增长 22%,绝对支数相当于 2010的 4 倍;2014 年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达到 4.5 万款,占据了约三分之二的市场,尽管市场占有率较 2013 年的 70%小幅下降,但绝对数量超 2012 年发售支数两倍,约为 2013 年 1.5 倍。
3.1.6 投资币种始于美元,兴于人民币.
2004 年银行开始发售理财产品时,外币理财产品占据了约九成的市场份额,是市场的主力,其中以美元型理财产品为领头羊,单类占比超过 60%;相比之下,人民币理财产品只有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此后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发展迅猛,到 2008 年已成为市场的主要品种,此后继续维持这一势头,截止 2014 年,市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已超过 97%,是现在市场的绝对主要品种。从 2004 年的 13 款,到 2014 年的 6.45 万款,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数量在十年年中增长近 5000 倍;外币理财产品数量增长 15 倍,且呈现冲高回归的趋势,在 2011 年到达最大值约 3050 款,之后有所下降,2014 年共计约 1872 款。
笔者认为本币和外币理财产品数量与我国理财产品合作模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 2004-2005 年,起步阶段的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采取了境内机构与境外机构合作的模式,主要通过从境外机构引入理财产品或直接代销境外机构所发行的产品,因而大多数产品以外币为主。2006-2007 年是我国理财产品自主发展的阶段,境内机构在"代销"与"合作"中开始独立设计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数量开始飞速增长。2008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大量资产泡沫破碎对全球美元资产造成冲击。同时,在 2008 年及以后,国内商业以后加强了同业合作,大大拓展了合作渠道,开发了如:"银信""银证""银基"等模式,此时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已是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天下。2010 年,由于兑付危机频发,"银信"合作模式受到管控。2012 年以来,券商资管"新政"实施进一步,"银信"合作模式受到"银证""银基"进一步挤压。
3.1.7 产品品种拓展,另类资产理财产品剑走偏锋。
2011 年通货膨胀成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最大风险。由于国内未推行通胀保护债券且金融衍生品市场尚不发达,预防通货膨胀成为投资者财富管理的又一热点。商业银行借此机会推出通胀类理财产品,获得了很好的市场认同。如:华夏银行 2011 年 3 月底推出的加息保护产品--"增盈增强型 1082 号产品".这款理财产品的设定为存续期内如遇人民银行基准利息调整,则预期年化收益率相应的自动调整。该产品获得了 2011 年第四届中国最受尊敬银行暨最佳零售银行评选"2011 年中国最佳银行理财产品"奖项以及中国第四届金理财奖平勋"最佳银行理财收益奖".
国内另类理财起源于 2007 年,商业银行是主要发行机构。2010 年以来另类理财产品扩张另辟蹊径,白酒、油画、陶瓷甚至火腿都能成为其投资标的。
3.1.8 销售渠道拓宽,电子化渠道增长。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新的服务模式日新月异,投资者不断感受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改变。如:
工行推出的"融 e 购商城"正式商业银行建设电子销售渠道的实例。中国工商银行"融 e 购"商城于 2014 年 1 月 12 日正式营业。融 e 购秉承"名商、名品、名店"的定位,以特色性、便利性、专业性、安全性为原则,有机整合客户与商户,有机链接支付与融资,有机统一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努力打造客户喜爱的消费和采购平台、商户倚重的销售和推广平台、支付融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三流合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2012 年 7 月 19 日,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发售的"乾元"2012 年 135 期固定期限资产组合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上市交易,交易名称"乾元 01"成为国内首款可交易的银行理财产品。
虽然受到 T+6 交易模式和较窄的涨跌幅限制,导致交易不活跃,但"乾元01"在理财产品发行、流转的制度安排以及信贷类产品公允价值评估方面为银行理财产品建立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3.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扩张作用。
商业银行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扩张主要通过抬高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以揽储,为表内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提供支持;同时,通过发售理财产品将表内资产表外化,进行表外融资。银行通过理财产品表外化进行融资导致不受监管的信用扩张,本文在此对信用扩张的模式进行分析。
通常主要有六种模式:
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银行向客户发售的理财产品在存续期内投资于信托公司设立的信托计划,或该信托计划的投资方向是向融资企业发放贷款;而融资方以其信用或抵押物作为还款保障。
信托受益类理财产品可以分为"过桥"模式和"双信托"模式。"过桥"模式的流程是 "过桥"企业(通常为融资公司的关联企业)作为信托公司某专设信托计划的单一信托委托人,将设立的信托投资方向设定为向融资企业发放贷款,理财产品购买"过桥"企业的收益权,并为整个循环提供流动性。
"双信托"模式为企业将自有资金设立自益型信托计划用于银行推荐的融资企业,并将信托计划受益权转让给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在期间共出现了企业的自益型信托和银行将理财产品资金委托信托公司设立的信托计划两支信托计划。
委托贷款类产品:投资结构与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相似,但募集资金不通过信托计划进行投资,而是委托其他具备贷款经营资格、符合监管的第三方机构(如:贷款公司、财务公司等)向融资企业发放贷款;较信托贷款类产品,佣金等相关费用更低。
特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被界定为投资类银信业务,主要投资于具有收益权的各类财产,如:不动产收益权、股权收益权、经营收益权等,实际是一种权益类的投资。
委托债权投资类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在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的委托职权投资资产,收益来源为债权资产到期收回的本金和利息。
资产池类理财产品是目前主流的理财产品运营方式,主要流程为:首先,银行通过其表内资产组建资产类产品;其次,根据客户需求成立信贷资产类产品;之后银行将两类资产混合放入资产池。
第一章引言2008年次贷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影子银行成为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影子银行体系作为本次危机的主要诱因已被广泛接受。其实影子银行体系并不是新鲜事物,其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资产证券的开始,而本次得只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发...
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商业银行是我国重要的融资中介,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信贷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与否不仅决定着自身盈利水平,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
摘要银行保险发展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它是一种新的金融发展模式。随着金融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金融市场日益成为一个自由联系且紧密相连的统一市场,银行与保险这两大金融支柱也日益融合,在业务发展上相互不断渗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金融...
第2章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2.1村镇银行的概念2.1.1概念及特点概念: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
第3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现状分析3.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现状3.1.1政策辅助银行业在进行信用评估的目的在于规避信用风险,减少由于信用风险没有及时避免导致的资产损失。这种信用风险难以规避的原因在于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中小...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第一节结论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和微贷理论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套微型金融信贷评估方法。首先是放贷之前的市场定位、客户信用调查与评估财务信息的评估和抵押担保物的评估分析,对于这四个方面...
结语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是必然的,但目前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和各种政策向好带来的机遇,又要面临大型银行抓大不放...
第3章保定市村镇银行发展和制约因素分析保定市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本章以成立时间较长的A村镇银行为例,从其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入手,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该行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找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
第3章其他国家与地区民营银行分析3.1台湾民营银行的经验及教训台湾虽然与我国社会形态有所不同,但是金融业与我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都是在政府控制下实行严格管制。研究台湾民营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有深渊的意义。3.1.0台湾发展民营银行的背景20...
第6章引导并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在我国出现之后发展快速,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存在的风险及今后发展趋势,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对这一新兴事物采取得当的措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