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金融硕士论文 >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10 共391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如今,我们早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活动及经济管理活动,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近年来,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以互联网特有的形式渗透到金融领域:P2P网络借贷、互联网支付以及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向传统金融发起了明显的挑战。而经过蓄势、探路后,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掀起了新的高潮。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姻”的产物——余额宝,首日上线即完成了 5000万货币基金申购的惊人业绩。2013年10月,百度金融理财平台上线。仅几个小时后,就有超过12万户用户参与购买其产品“百发”,销售额超过10亿元。余额宝曾经的傲人业绩就这样被轻松超越。而2014年春节期间,又一股力量“?一微信红包异军突起:据统计,其间参与微信红包的用户达到两亿左右,绑定银行卡的用户约一亿左右。互联网金融是怎样的一种新的金融生态?它何以有这样的魔力?

  互联网金融高潮迭起,与之相伴的是人们对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担忧。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平台和技术的优势,立足于客户的需求且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热卖,将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抽离银行体系;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侵蚀着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互联网大赚眼球且十分有效的营销方式,也时刻在给银行带来无形的压力。对于以”存款立行“的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无疑在对其客户、业务等多方面进行强有力的冲击。那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来说是洪水猛兽吗?它到底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多大的影响?

  进入2014年,互联网金融热度不减,而商业银行再也按捺不住,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击大幕正在徐徐开启。2014年1月,交通银行同交银施罗德一道与易方达展开合作,推出”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同期,浙江工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的类似产品也相继推出。各类”银行宝“虽然名字不一,但是其共同的特点都是货币基金代销渠道的T+0赎回到账。这显然是专门针对互联网理财产品而推出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开始发力P2P网贷的争夺。招商银行在试运行两个月后,于2014年推出了其P2P网贷平台——小企业e家投融资业务,拉开了银行抢食P2P网贷的序幕。互联网金融发起挑战,商业银行开始反扑,两者到底如何共存,商业银行今后应该如何应对?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第一次会议,***主席任组长并召开会议发表讲话,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可见,互联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更加有必要对上文所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立足于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商处银行盈利的角度,量化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希望可以在当前阶段厘清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和其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具体影响,同时为商业银行在此背景下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参考。

  第二节 文献综述

  本部分所综述文献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而其他的研究相关文献综述将在后续相关章节涉及。

  一、 国内相关研究

  互联网金融极大地影响了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和发展方向。

  宫晓林(2013) [1]从金融脱媒、渠道、融资、战略以及定价等方面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且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得出结论: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方式和经营模式不会产生动摇,而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袁博、李永刚、张逸龙(2013)[2]认为互联网金融由于会带来“去中介化”、“全智能化”和“泛金融化”,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互补共赢将是一种良好的生态。邱勋(2013〉[3]以余额宝为例,着重分析了互联网基金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认为其主要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理财产品以及基金代销业务造成了冲击。

  对于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郎炜(2013) [4]认为电商企业涉足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而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互联网拓展新客户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文章通过对建设银行“善融商务”电商平台的研究,认为在发展电商平台的问题上,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跨界合作并结合银行自身的金融服务优势。郑良芳(2013) [5]在综合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优势后,对商业银行应对其挑战提出了十条建议,包括商业银行自身需加快转型步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加大利用互联网技术、进军电商领域、进行精准营销等。冯娟娟(2013) [6]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比较入手,认为商业银行应重视客户体验,全面提升科技研发水平并发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与互联网金融在合作中寻求共赢。

  二、 国外相关研究

  对于电子金融(Electronic Finance)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Stijn Claessens,Thomas Glaessner and Daniela Klingebiel (2002) [7]指出电子金融在全世界不同程度地改变着金融服务的结构和性质,这些改变不仅发生在工业国家和发达新兴经济体,也发生在正在幵始使用电子金融的部分金融体系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也将发生在巴西等认为应该尽快将电子金融引入的国家,尽管他们的基础金融设施很脆弱甚至不存在。Franklin Allen, James Mcandrews and Philip Strahan (2002) [8]认为电子金融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具有金融脱媒、促进银行业的合并、促进信贷的获取等作用。Lihui Lin,Xianjun Geng and Andrew Whinston (2001) [9]认为电子金融使得金融业成为竞争更为激烈的行业,因为它模糊了不同金融机构间的界限,使得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并且使现有的金融服务以新的形式出现。

  面对这样的挑战,金融机构需要找到超越地理位置和物理网络的竞争优势: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关键,特别是利用IT技术研发的专有的新产品和服务。国际清算银行(BIS)货币与经济部门(Monetary and Economic Department)的论文(2001) [1°]认为电子金融为金融体系带来了效率改进的同时也对金融系统和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由此文章对于交易清算系统、支付体系和金融机构现在和未来的可能变化提出了新的监管建议。总的来说,由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出现时间不长,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研究均集中在理论层面,没有对此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的研究。

  而从互联网金融的不同形式入手,量化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具体影响将会有利于更深入地研究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言,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和国内外研究互联网金融概念及其对传统商业银行影响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第二部分对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厘清,认为互联网金融不等于金融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它是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对互联网及相关技术进行运用、且因此而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的新兴金融模式。本部分同时也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并将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分为第三方支付结算类、互联网融资类和投资理财类三个大类,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和发展现状以及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优势比较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从微观的层面入手,主要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关项目进行分析,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不同业务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量化分析。同时,对美国相关类似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探讨。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对商业银行造成较大冲击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是余额宝类产品、第三方支付结算和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平台,但是它们不会对商业银行造成颠覆性的影响。

  第四部分从具体业务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两者的竞争形势。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不同业务冲击的应对策略。

  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建议部分,在总结本文观点的基础上,在宏观层面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提供了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同时,通过对两者在不同种类业务上竞争形势的探讨,对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进行了阐述。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时,主要釆用理论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的分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互联网金融的不同业务模式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影响机制入手,从微观的层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的影响,并进行了一定的量化研究。第二部分为国外经验的借鉴,通过类比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在趋势上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由此,在理论与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并得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对策建议。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第一,现有的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界定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且通过分析不同业务模式下我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形势而得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的文献也非常少有,大多数研究都只是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较宏观的优劣势层面入手。本文在厘清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不同的业务模式,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当前的竞争形势和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分析。

  第二,国内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均集中在定性分析上,尚没有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的研究。本文从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入手进行了量化分析,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盈利状况的影响进行了更加细节化的研究。

  二、不足

  由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由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提出),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使得本文在研究中可借鉴的理论较少。也是由于兴起时间不长,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缺乏规范性,因此相关数据的获取也有一定难度。这些因素带来了一定的研究难度,使得本文的研究不够全面详细,存在不足。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金融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