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

中美会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对比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1-03 共364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5 章 中美会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对比分析

  5.1 中国会计教育发展。

  建国后我国会计教育体系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下面对这几个阶段进行具体论述:

  1.在 50 年代,当时我国的会计教育课程体系是在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课程体系是以会计原理、行业财务管理、行业会计以及经济活动分析这四门课为主干课的,其一直沿用到 1978 年后。

  2.在 80 年代前中期,由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要求"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对于会计教育的要求也就提高了,这时便在原来四门课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门课程,形成以七门课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审计署成立了,急需相关方面的人才,所以许多院校便开单独开设了审计专业,审计学便从财会学科中分离了出来,审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审计原理、经济效益审计、企业财务审计、政府财政审计为主干课程的。

  3.80 年代后期,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同时企业自主权在不断增强,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时在财务管理、理财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所以很多院校便开设了理财学专业,理财学从财会学科中分离了出来,理财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财务学原理、资金运筹学、成本管理学以及成本管理学为主干课程的。

  4.90 年代初期,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于会计的新要求,会计学的相关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改变,形成了以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计算及会计以及高级会计学等为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

  5.90 年代中期,在国家教育委员会以及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下,许多院校在会计学下开设了注册会计师方向这一专业方向,之所以设立了这一专业方向,主要是为了能更快的出现注册会计师方面的人才,这一专业方向下的课程体系是以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审计、高级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等课程为主干课程的。

  5.2 美国会计教育发展。

  美国会计教育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按其发展大致可区分为五个阶段。

  1.1783 年至 1880 年。

  这一阶段是以 1783 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为起点的,在这一时期美国的会计人员的产生来自师徒制,这是从英国传过来的,当时的会计教育很不正规,师傅向徒弟主要是教授关于簿记以及会计实务相关方面的知识。

  2.1881 年至 1928 年。

  这一时期会计教育开始变得正规化。1881 年在宾州大学成立了美国第一家商学院,1883 年开设了第一门会计相关课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 1887 年正式宣告成立,第一家专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会计学院在 1892 年成立,到了 1896 年,纽约州通过了第一部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认证的法律,之后直到 1920 年左右,其他州也效仿纽约州先后通过同样的法律。这一时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可以说这个阶段成为现代美国会计教育的发端期的同时,也开始了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这种迄今为止仍深深困扰着我们的会计教育模式。

  3.1929 年至 1945 年。

  这个阶段之所以从 1929 年开始,是因为在 1929 年美国股市崩盘,审计丑闻被披露,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被公众获知,这造成了很大的危机,为此,在1933-1934 年这 2 年间先后颁布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证券交易委员会也由此产生,其负责制定上市公司的统一会计准则。同时在这一时期,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证券交易委员会又将制定上市公司统一会计准则的权力给了注册会计师协会。这次危机的处理对于整个会计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自然对会计教育也造成了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学习的内容转变为权威机构制定的公认会计原则以及相关理论。

  4.1945 年至 1985 年。

  这一阶段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开端,二战结束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开始复苏,发展势头愈发猛烈,美国本土自然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会计服务类公司的数量在飞速增加,规模在快速扩大,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空间非常大。为了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良好的发展,避免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同而对整个行业造成损害,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其他机构制定了注册会计师的准入条件:首先需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并接受相关的后续教育,其次最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会计从业人员想要成为注册会计师,那么就需要获得会计专业的学士学位。由于第二个条件,使得会计教育获得空前关注,会计教育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量的会计学术研究成果加入到了会计教育中。会计学术研究成果的引入使得学生资源、教学资源以及教师水平都有了提升,但同时带来了负面影响,即会计学术研究与会计实务脱节。

  5.1985 年以后。

  到了 1985 年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资本市场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获得大大进步,信息的生产成本和传输成本都大幅度降低,导致传统的会计工作人员原有的优势在不断减少,其价值也在不断降低。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而好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充分、有效率的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快速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显着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时,在这种大背景、发展趋势下,可以设计并维护会计信息系统,同时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企业高层有效解读和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的这类会计高端人才的价值日益凸显,成为所有企业争相聘用的对象。

  5.3 中美会计教育对比分析。

  会计想要良好发展,离不开会计教育。在我国,除了一些名校,在大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就有真正研究且研究透会计的人,绝大多数学校开设会计课程时间较晚且最开始教会计的教师绝大多数并不是那些真正了解会计的人,这些人可能不是会计专业的、也没有从事过会计相关的职业,但由于我国当时缺乏会计方面的教师,这些教师也需要自己摸索,这种无奈之举其实间接拖后了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最初的老教师已经对会计有了较深的理解,但包括他们自身以及高校招聘的会计教师,仍然没有在企业工作过,两者的不同在于后来的教师是通过会计专业学习的,他们或许去企业稍微了解过,但俗话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始终没有真正在企业工作过这大大影响其教学思维,影响其对会计的理解,影响一批批其所教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在从事工作时又继续受到影响。而且,连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会计学学生都是如此,那些在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后直接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更是如此。

  同时,当前我国的会计教育体系相对于美国而言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至 90 年代中期,我国会计学、理财学、审计学三个专业学科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并得到逐步完善。这种体系比较好地适应了当时的情况,为我国培养合格的财、会、审方面的人才起了积极作用,但现在看来,特别是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这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5.3.1 专业设置不规范。

  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不符。目前,受部门分割办学的的影响,中国高校中除设有会计学、审计学、理财学三个专业以外,还设置了其他一些很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国际会计、涉外会计、会计电算化、交通会计、金融会计、铁道会计、旅游会计等,这种所谓的实用性和相关性实际上是以牺牲通才教育和智力开发为代价的。这是一种缺乏远见、与今后发展要求相脱节的短期行为。

  5.3.2 课程之间存在重复现象。

  有些必需的教学内容则重视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

  这主要表现在:1.专业课越开越多,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用性基础课越来越少。

  会计专业课程从过去的五、六门增加到十多门,而一些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却越来越少。2.课程之间尤其是专业主干课之间重复较多。例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重复。3.一些重要的课程,如财务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存在明显遗漏。

  5.3.3 教师队伍质量不够高当前教师选拔和培训体系都不够完善,使得许多教师对会计理论掌握的程度还不够,导致其不注重会计理论教育。同时对于教师的培训,不仅包括对于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如何教学方面的培训,当前并没有一个较好的教师培训体系,使得许多教师在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上面都有所欠缺。而且现在高校中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对于教师职称的评定,更加注重其发表的文章以及参加的项目,而不太注重教学方面的成果。

  5.3.4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多数学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在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如果翻开会计教材,就会发现,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误导学生认为:"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而实际上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会计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