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

长春ZH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5 共343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长春 ZH 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长春 ZH 有限公司整个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这些现存问题现状进行介绍与阐述,以及对引发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最终对如何有效优化与完善长春 ZH 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了整体改进与完善建议。

  长春 ZH 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在现阶段的运营过程当中,主要面临着公司层面与业务层面的问题,包含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与内部监督方面的问题,且主要通过企业价值观念、人才构成、设备水平、信息控制系统、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等元素体现出来。造成长春 ZH 有限公司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观念落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导致的企业内控实施效率低、企业内部治理机构不完善、企业内部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企业内部预算管理不规范这四个大的方面。

  为从上述四个方面解决长春 ZH 有限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就必须结合该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现存的问题及成因,从更新企业内部控制观念、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意识等层面出发,探求提高企业内控效率的优化方案。其次,需要综合公司相关部门职能上在内部控制方面制定优化方案。具体包括设立一个统一独立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即审计监察部,并明确该机构在整个企业内部控制过程当中所承担的职能与责任;设立绩效考核小组,使得绩效考核发挥真正的作用,进一步调整与优化财务职能。再次,综合公司运营流程与决策流程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优化方案。主要包括定价、回收、加工与销售流程的优化,以及决策流程的优化。最后综合公司财务控制提出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只有以上一系列的改进建议与方案,才能有效促使长春 ZH 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摆脱国有企业体制控制面临的各种问题,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提升长春 ZH 有限公司的企业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只有不断优化与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保持自身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与生命力。长春 ZH 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有改制企业,其在企业性质进行更新的局面下,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变得日趋重要。然而,企业内部控制并未固定僵化的,为了有效保障整个企业在市场当中抢占一席之地,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形成重要的认知与规划,本文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以及长春 ZH 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践活动,对长春 ZH 有限公司在未来新形势下的内部控制发展趋势展望如下:

  第一,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方式适应化。随着长春 ZH 有限公司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方式也必将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与优化。传统的内部控制以权能配置与互相监督为基础,进而通过权力授予、职权分配与岗位分离等方式,来实现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而其所采用的这种传统的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满足该公司的内部控制需求,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过度分明的职能分工及牵制机制,不仅会降低企业信息的沟通与传递,降低企业员工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同时还会出现部门之间互相不容及互相推诿的问题。基于如此,随着长春 ZH 有限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其与该公司的内部控制方式也会日益适应。

  第二,企业文化观念与企业控制环境融合化。企业文化观念的统一,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同时也可以有效促使公司内部员工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与意识,从而自觉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当中。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落脚点在于人,通过促使企业内部员工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当中来,就必须形成与企业员工内在心理相契合的内部控制环境,而这一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与形成,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文化观念的形成,因而企业文化观念会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从而促使各个员工内在自觉主动地履行自身职能,以共同推动企业目标的有效实现。

  由此可见,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日益符合员工内在心理的过程中,长春 ZH 有限公司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观念,这就意味着长春 ZH 有限公司在未来新形势下,必然会呈现出企业文化观念与企业内部控制融合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闫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1.
  [2] 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会计研究,2004.
  [3] 郭小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操作全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 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
  [5] 陈玲,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
  [6] 吴水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
  [7] 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内涵与框架体系,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
  [8] 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
  [9] 黄晓波,完善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农业经济,2005.
  [10] 苑桂芬、甘青树,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
  [11] 潘煜双,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
  [12] 郑君国,中美内部控制规范比较研究,中国农业会计,2009.
  [13] 金占明,李若山,徐明磊.,COSO 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会计研究,2005.
  [14] 易丰良,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2012.
  [15] 王异,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商业经济,2012.
  [16] 张俊峰,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程序、重点,中国内部审计,2011.
  [17] 曾祖雷,集团企业内部控制探析,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
  [18] 吕笑,如何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国际商务财会,2010.
  [19] 王兆东,建立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探讨,交通财会,2009.
  [20] 黄晶,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创业月刊,2009.
  [21] 季晓云,组织变革及其对内部控制的新挑战,商业研究,2012.
  [22] 陈明,李阳,中美内部控制要素的比较,商业会计,2011.
  [23] 李志,肖明芳.试论内部控制发展趋,财会通讯,2012.
  [24] 向宏志,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资本市场,2012.
  [25] [美]Charles P. Culllinan、Gail B. Wright. 美国证监会审计案例精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6] Mitra S, Hossain M, Marks B R. Corporate ownership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liness of remedi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12, 27(9):846-877.
  [27] Doyle J, Ge W, McVar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 44(1): 193-223.
  [28] Ashbaugh-Skaife H, Collins D W, Kinney Jr W R.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 44(1): 166-192.
  [29] Krishnan J 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An empirical analysis,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5, 80(2): 649-675.
  [30] Hermanson H M.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Accounting Horizons, 2000, 14(3): 325-341.
  [31] Kopp L S, O'Donnell E. The influence of a business-process focus on category knowledge and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005, 30(5): 423-434.
  [32] Bronson S N, Carcello J V, Raghunandan K.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voluntary management 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006: 25(2):25-39.
  [33] Ogneva M, Raghunandan K, Subramanyam K R.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ality: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Accounting Review, 2007, 82, (5):1255-1297.
  [34] Hammersley J S, Myers L A, Shakespeare C.Market reactions to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302 of the Sarbanes oxley act of 2002,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8, 13(1): 141-165.
  [35] Stefaniak C M, Houston R W, Cornell R M. The effects of employer and client identification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ors' evaluations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012: 31(1): 39-56.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会计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