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保健学论文 >

功能训练改善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6-12-14 共325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改善小学生身体素质实验结果
  
  对实验组 30 名学生,进行了 8 周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后,就其基本身体素质进行了第二次测量。测试指标包括反映力量素质的 1 分钟仰卧起坐,反映速度能力的 50 米快速跑,反映耐力的 400 米跑,反映灵敏素质的 25X4 折返跑,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
  
  4.2.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后实验对象力量素质对比情况分析
  
  上表显示:实验前后,实验组 1 分钟仰卧起坐分别为:33.10 个、35.56 个;实验前后,经过 T 检验,有显着改善(p<0.05),对照组 1 分钟仰卧起坐分别为:
  
  33.00 个、33.63 个;经过 T 检验,差异不显着(p>0.05),实验后组间对比,1分钟仰卧起坐分别为:35.56 个、33.63 个;经过 T 检验,差异显着(p<0.05)。
  
  1 分钟仰卧起坐主要测量实验对象的腰腹力量。经过 8 周专门练习后:实验组的仰卧起坐平均次数由原来的 33.10 个变为 35.56 个提高幅度 2.46 个,经过 T值检验,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的仰卧起坐平均次数由原来的 33 个变为 33.63个,提高幅度 0.63 个,经过 t 值检验,无显着性差异。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模块中躯干支柱力量练习对人体浅层大肌肉群效果很好。包括腹直肌、大部分腹内斜肌、腰方肌、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都得到更好的锻炼,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虽然肌肉力量有一定增加,增加不明显,因此,在对力量的影响上,实验组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优于对照组。
  
  4.2.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后实验对象速度素质对比情况分析
  
  上表显示:实验组 50 米跑平均成绩分别为:9.59 秒、9.58 秒,实验组前后经过 T 检验,差异不显着(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 50 米跑平均成绩分别是:9.58 秒、9.57 秒,经过 T 检验,差异不显着(p>0.05)。
  
  实验结果表明: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对提高小学生速度素质不太明显,原因可能为:50 米前侧是在九月份,当时没穿那么厚衣服,但是后测试时学生穿衣较厚,影响测试结果。速度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在后天的短时间训练可能不会产生太大变化的。
  
  4.2.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后实验对象耐力素质对比情况分析
  
  上表显示:实验前后,实验组 400 米跑平均成绩分别是:117.03 秒、113.23秒,实验前后经过 T 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前后,对照组 400 米跑平均成绩分别为:118.23 秒、117.00 秒,经过 T 检验,差异不显着(p>0.05)。
  
  实验后,组间对比,实验对象 400 米跑平均成绩分别为:113.23 秒、117.00 秒,经过 T 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或较长时间保持一定强度的活动或对坑神经、肌肉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作为人体一种重要的运动素质。这次实验以 400 米跑为身体素质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人体疲劳时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肌肉仍以次最大强度进行工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 400 米跑时间由 117.03 秒变为 113.20秒减少了 3.83 秒,经过 T 检验,具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 400 米跑由 118.23 秒变为 117.00 秒减少了 1.23 秒,经过 T 检验,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实验对象实验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主要原因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了实验对象平衡稳定能力,减小了跑动过程中的重心晃动,提高了跑的经济性。
  
  通过实验得出,经过 8 周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提高了青少年 400 米跑的时间,身体运动功能练习不但可以加大肌纤维的力量,而且能提高神经-肌肉各器官适应较长时间的工作能力。依运动生理学分析,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能够增强肌肉的力量耐力,可以增多肌群中的毛细血管和肌红蛋白的数量,改进输出功能,使肌红细胞的血红素增加,改善学生承受无氧负荷的能力。通过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可以较为显着地提高小学生 400 米成绩。身体运动功能练习采用多变的练习形式,改善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小学生参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时,兴奋性较高,能快速转移注意力,并且不会感觉十分疲惫。
  
  4.2.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后实验对象灵敏素质对比情况分析
  

  上表显示:实验前后,经过 T 检验,实验组 25X4 米折返跑,差异显着(p<0.05)。实验前后,对照组 25X4 米折返跑,经过 T 检验,差异不显着(p>0.05),实验后组间对比,经过 T 检验,差异显着(p<0.05)。
  
  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变动的环境条件下,准确、快速、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但同年纪、性别、体态相关联,并且同其他身体素质联系紧密,因此,应该把灵敏素质看作十分繁杂的身体素质组成部分。
  
  这次实验以 25X4 米折返跑为体质测量指标。25X4 米折返跑考察接受实验对象在快速奔跑中突然停止、急起和迅速改变奔跑方向的能力。经过练习后,实验组折返跑的时间由 25.47 秒变为 25.14 秒减少了 0.33 秒,经过 T 检验,差异显着;对照组 25X4 米折返跑时间由 25.53 秒成为 25.62 秒,增加了 0.09 秒,经过T 检验,差异不显着。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组为期 8 周的身体功能练习使力量传递到下肢,身体运动功能练习通过躯干支柱力量练习不稳定性对髋关节的训练,可以改善髋关节的活动性。通过对人体功能练习,可以使人们能在快速的不稳定动态中重新建立重心,增加身体的灵活性,提高了身体的灵敏素质。但平时体育课较多地关注大肌肉群,而忽视影响奔跑过程灵活性的身体重心。
  
  研究表明,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在改善小学生灵敏素质方面效果明显。实验组25X4 米折返跑成绩提高明显,对照组 25X4 折返跑提高效果不显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对改善小学生身体姿势、精准地做完动作,有显着成果。
  
  4.2.5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后实验对象柔韧素质对比情况分析
  
  上表显示: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坐位体前屈平均成绩分别是:11.35 厘米、11.80 厘米,经过 T 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前后坐位体前屈分别是 11.79 厘米、12.01 厘米,经过 T 检验,差异不显着(p>0.05)。组间对比,坐位体前屈分别为 11.80 厘米、12.01 厘米,经过 T 检验,差异不显着(p>0.05)。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肌肉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本实验采用测试指标是坐位体前屈,主要反映实验对象四肢各关节可能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以及下肢肌群、韧带的弹性。影响柔韧的因素有好多种,例如:关节周围组织的面积,以及跨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等有关,而韧带组织、肌肉的伸展性与提高人体柔韧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现实中女性柔韧性比男性柔韧性有点,坐位体前屈是评价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也是评价人体柔韧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 8 周训练后,实验组的坐位体前屈平均成绩由 11.35 厘米变为 11.80 厘米,提高 0.45 厘米,经过 T 检验,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的坐位体前屈平均成绩由 11.79 厘米变为 12.01 厘米,提高了 0.22 厘米,没有显着性差异。
  
  通过分析、研究测试数据显示:与未接受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小学生相比,接受身体运动功能练习的小学生对身体素质变化较为显着,这就表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效果明显,意义重大。
  
  4.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后学生主观感受调查分析
  
  实验后针对实验对象,设计了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调查问卷,根据实验对象在训练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如实的评价自己在练习前后的体会,经调查大部分实验对象感觉良好,并且对此很有兴趣。
  
  由上表的调查结果可见,经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以后,实验对象反映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 80%和 13.3%;非常喜欢和喜欢占非常大的比例,说明此手段非常受学生的喜欢,为今后在体育教学中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上表的调查结果可见,实验对象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和传统训练相比较显示,大部分学生喜欢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提问及为什么喜欢此手段时,一部分学生说好玩,一部分学生说新颖,以前没使用过这些器材,因此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起到了很好地效果。
  
  由上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课堂调查中,学生认为重要和非常重要共占据 96.7%,说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课堂很有必要。
  
  由上表的调查结果可见,经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以后,实验对象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非常重要和重要的比例共占全部;说明此手段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作用非常有意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保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