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孟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美学思想在许多方面的研究开创了先河,其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仅从孟子美学思想的总的特征来思考一下其对后世的影响。孟子美学思想的总的特征,与他的整个思想的特征分不开。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的思想并加W发展。对于孔子的学说,孟子既全面继承,又根据时代需要作了重要发挥。在美学上,孟子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思想主张,同时也体现在这些思想主张代表的美学倾向方面,具有独特的贡献。
孟子美学思想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里仅从其人格理想、美的追求和"养气"理论加兑明。孟子人格理想影响深远。继孔子之后,孟子极为推崇人格,他对个体人格的主动性、独立性,情感和意志的力量极为重视、突出强调。孟子理想中的的人格是指具有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坚定不移地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者,是不会被任何艰难险阻所吓倒的勇敢博弈者,是绝不会在任何邪恶势力面前屈服的坚强斗±。这说明孟子对于高尚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一直强调人格的历练、祗栃,《孟子?告子下》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也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动屯、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孟子?尽屯、上》中又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巧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屯、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3由此可见,孟子对人格的历练认识非常到位,他始终对那些历尽千难万阴而不屈不挽的宝贵人格由装赞美,他认为圣人之所^式为圣人、英雄之所W为英雄,无一不是经过种种磨难的键炼,没有这种千键百炼的雄屯、壮志,是难w大有作为的。
孟子鼓励美的追求。对于美,他认为要主动追求、敢于追求、勇于追求。在这方面,孟子和孔子不同,孔子的人格理想基本上主张温良恭俭让,是一种温柔敦厚的理想,孔子主张"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孟子则不同,他比孔子更有激情、更有斗志,他主张斗争,敢于抗争,不畏权势,不怕邪恶。孔子认为"君子有兰畏:畏天命,展大人,畏圣人之言",而孟子基本上无所畏惧,对于"天命",孟子认为"天命"不能违背、难1^>1改变,只能听之任之、顺其自然,没有什么可担忧、害怕的。对于"大人",孟子不畏,甚至直接藐视。所谓"大人",《孟子?尽屯、下》中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吾何畏彼哉"。3对于"圣人之言",孟子不畏。他认为"人皆可W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并且指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也下》)。
同时,孟子强调美的追求与个体人格自由追求的统一。由于孟子主张性善论,他W其本身具有的"善"为出发点,同时"善"为追求目标,所孟子认为"善"者无畏,强调一无所畏的强大力量,这是对人格的情感意志的力量的高度褒扬。正因为送样,孟子的美学思想别开生面,为儒家美学开创了新路径。孟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比孔子更为深刻地触及了审美和艺术的特征,突出地强调审美活动作为个体人格的自由活动,既要注重社会因素,更要注重个体情感、意志力量和创造性因素。孟子"养气"说影响深远。就儒家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从后世的美学研究和实践中可UA清楚看到,孔子、孟子美学思想的影响都很大,也各有侧重,但全面地分析来看,孟子的美学观点影响更为显着,如在艺术方面的影响,就显现了影响的深刻程度不同。在涉及艺术的社会影响、社会价值和作用发挥的时候,孔子的美学观点影响很大;在涉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等问题的时候,孟子的美学观点的影响就尤为重要了,举例来说,这一点集中地表现在孟子的"养气"说上。"养气"说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实之谓美"等说法,反映了孟子对美的认识,体现了个体人格的道德修养与美密切相关。历朝历代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问题上,无一抛开"养气"之说来谈,H国时曹丕提出了"文W气为主",唐代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说",清代桐城派提出了"文气说",从中我们都可体会出孟子"养气"说的影响。孟子"养气"说之所W影响如此大,根本原因就在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所反映的内在,它既是道德精神,又是个体情感、意志的内在强烈要求,因而它具有鲜明的审美情感的特征。
孟子的这些说法就同艺术创作的问题联系起来了。作为艺术家,胸中如果缺乏这样一种"浩然之气",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审美感情,就不可能有巨大的创作冲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作意愿,更不会有艺术创造上的成功。另外,孟子的美学倾向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其对后世的影响肯定不仅仅表现在美学思想的具体观点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这些美学观点代表的孟子的美学倾向,这种美学倾向的影响力是空前的。孟子的美学思想对个体人格的自由和力量予W积极肯定,代表了积极向上、无所畏惧的思想倾向,对后世影响深广。孟子的美学思想具有民主精神,富于进取性、批判性、开创性,为后世很多人提供了效仿的榜样,后世积极进取的、不满现状的、追求进步的美学家、艺术家,或多或少受到孟子思想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主张,如明代李赞的"童屯、"说,与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屯、"体现的观点大有关系。孟子的美学倾向,更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本人的文章中,其文章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汉代的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明确指出孟子的文章有"宏深"、"巧远微妙"的特征,其文章坚持真理、长于雄辩、所向披靡、富有激情、气魄宏大,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从司马迁、韩愈、苏拭这些文学巨匠的散文中,都可W看到孟子明显的印痕。这无疑也可看作是孟子美学思想影响的一个方面和一个部分。孟子美学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一致性,两个方面都对后世影响巨大。
对于美术作品的研究,多数文章采用单向的研究方式,如同类作品的横向比较,及不同时期作品的纵向比较。笔者认为《美的历程》在研究方式上较其他着述不同,它以美学规律形成的现实因素为切入点,整体研究文学艺术作品的格调,笔者对于其美学研究方法有以下认...
真正的笑只属于人的范围,它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也蕴藏着多方面的内容,每一种笑都是特殊的,不可一而概之。不管何种笑、何人笑、笑何人,要分析表象之下的本质意义就必须放到笑的发生环境中去,顾全各方因素,方可见其特殊性。...
一、崇高与优美的美学起源关于崇高与优美的论述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过,但这一时期还并未将崇高与优美分而论之。崇高的概念形成在古代的修辞学之中,在希腊文中崇高也被称之为高度庄重雄浑,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十分流行的术语。但是在这一时期,崇高...
第五章工业化进程工业废墟艺术形象表征同城市化进程一样,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在改革开放的后三十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化的进程中同样制造工业废墟,这些废墟不是工业庞大的废弃物,主要指废墟的空间。在艺术呈现中,多以工业厂房,破旧设备为题材。建...
第三章陆九渊文艺思想的理论构成通过前文的叙述,已经对于陆九渊的主体思想有了大致的把握,也对其文艺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对于陆九渊文艺思想的理论体系向来缺乏较为系统的整理。我们知道陆九渊的理论成就以心学为主要依托,对文、道、气都有一...
“隐秀”与“幽玄”这对中日古典文论范畴, 它们的相异性根源于两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幽玄”范畴的源头虽在中国, 但在本土的美意识发展深化的内在要求下, 该范畴被赋予了多种含义, 不同时代的不同学者对此认识也不尽相同。...
一、引言悲剧艺术是人类探索存在起源和经历痛苦生活的产物,标志着人们试图确定自我存在和高尚价值.因此,悲剧的审美价值往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高贵美.当人们的生存面临着压倒性的优势的公然否定时,他们仍然坚持斗争,直到丧失抗争力,以展示人类的崇高和尊严...
《谈美》一书是朱光潜在1932年于留学期间写成的一本书,在这部篇幅并不巨大的书中,他并没有用一种严肃的学术语气,而是用一种更像朋友间畅谈的口吻,力求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去解释他所坚持的思想。《谈美》可以看成是朱光潜庞杂文艺美学思想...
文学批评从古希腊时期的摹仿说一路走来,经过了实用说、表现说,虽然每一种理论都足以对一般的艺术进行令人满意的批评,但无可否认,它们在实际应用时都只考虑了艺术品和其外在参照物之间的关系。直到20世纪,理论家们才开始较为明确地认识到艺术品本身具有...
李渔,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浙江兰溪人。原名仙侣,字谪凡,又字笠鸿,号天徒,又号笠翁,别署觉世裨官、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李渔是明末清初着名戏曲家,小说家,文学家。李渔61岁时着作出共六卷的《闲情偶寄》专着,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