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物解放
1973 年 4 月,彼得·辛格在《纽约书评》上撰文首次提出“动物解放”的观点,其后他在这篇文章基础上写成了《动物解放》一书,书中列举了大量人类虐待、迫害动物的残酷事实,呼吁人们推行素食主义,倡导一切物种平等的主张。辛格的《动物解放》一书影响极大,其“动物解放”观点也成为多年来动物权利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口号。“动物解放”核心观点是要求把人文道德关怀的范畴扩展到动物身上,从外部强制性地限制人对动物的伤害行为。辛格在《动物解放》的初版序言写道:“这本书旨在探讨人类对非人类动物的暴行……反对对动物施暴,其重要性不亚于反对对人类施暴。”④辛格的“动物解放”理论核心就是要解放被虐待的动物,停止人类对于动物的施暴行为。
美国哲学家汤姆·雷根随后又提出了“动物权利”的主张,他认为在实验室和畜牧业中残酷地对待动物,或杀害动物是错误的,这并不是由于这种行为会给人带来有害的影响,而是由于它侵犯了动物的权利。与人一样,动物也很看重它们自己的生活,动物并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它们拥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和“一种对于生命的平等的天赋权利”。雷根指出,所有那些用来证明人的天赋权利的理由都同样适用于动物。“动物解放”和“动物权利”的核心观点都是“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它们享有不受迫害,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权利。“动物解放”、“动物权利”主要关注点在于人与动物的关系,而这也是许多动物小说所涉及的重点内容。沈石溪的一些动物小说中,就通过塑造受迫害的动物形象,来展现动物解放的观点。这类迫害行为主要包括屠杀野生动物、残忍杀害家畜和囚禁动物。野生动物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与人类本来可以没有交际。但人类常常为了自己的私欲而闯入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并对它们展开无情杀戮。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诸多猎人,就是这一人类形象的代表。《母熊大白掌》中猎人为了获得对于人类来说珍贵的熊掌,进山去屠杀母熊。当母熊逃脱后,又残忍地迫害小熊,用小熊的哀嚎声逼迫母熊出来。在猎人眼中,动物只是供人猎杀驱使的畜生。而对于猎人的无情残忍,作者始终是批判的态度。《混血豺王》和《刀疤母豺》中的猎人,因为对于豺这一物种的成见,以及个人恩怨,势必要将豺的族群赶尽杀绝,并且都以小幼豺作为诱饵,引诱豺群自投罗网。
《愤怒的象群》中,猎人为了获得象牙,而将年轻的公象残忍杀害,并割取了象牙。《斑羚飞渡》中,猎人们为了获得羊肉和羊皮,将斑羚群感到悬崖边进行灭绝式屠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地缩小。即便这样,蜷缩在自己狭小空间中的动物无法躲过人类的杀戮。沈石溪在批判猎人对于动物的残忍屠杀行为时,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动物的反抗精神。斑羚宁可牺牲族群一半的生命,也要避免被屠杀的命运。母熊拼死也要保护小熊,和猎人同归于尽。愤怒的象群为了给公象报仇,围攻了山寨。但动物终究是斗不过人类的,野生动物要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才能勉强保持族群的延续。以猎人为代表的人类群体,将动物的生命视作草芥,残忍地杀害动物,他们的形象给人以警示。
家畜的处境并不比野生动物好多少,其中牛是最惨的。“人类用极小的代价将牛犊养大,然后用铁器蛮横地将牛鼻扎通,用鼻绳——变相的锁链锁住牛,驱使它套上木轭在没膝的泥沼中牵拉犁铧艰难跋涉,役使它背着鞍架在崎岖的山道上汗流浃背地运送货物。假如牛想偷懒,鞭子就会毫不留情地在它背上抽上一道道血痕。”①然而当牛鞠躬尽瘁地为人类服务到老,没有力气再干活时,就要面临被无情宰杀的命运。“那头轱子牛牙口已过十岁,青春磨损,容颜衰老,多耕两趟地就会累得口吐白沫,房东便有嫌弃之心,全家商量后决定催肥零卖……三个月后,牛催肥了,就要开宰那天,当牛被屠夫迁走时,房东一家子都流泪了,老牛也热泪盈眶。但等新鲜的牛肉做成佳肴,房东一家却吃得兴高采烈满嘴流油。”②人类也许不可避免地需要食用家畜,但对于它们的屠杀太过残忍,让它们在极度恐惧中死去。《剽牛》中描写了一个山寨中的“剽牛”习俗,成年男子为了表现自己强壮和勇敢,会单枪匹马的宰杀一头公牛。公牛被拴在断头桩上,没有蒙眼,也没有绑腿,鼻绳放得一丈多长,使它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以同猎刀对峙周璇。剽牛的过程要先割断牛尾,再给牛放血,最后割下牛头。期间牛会痛苦挣扎,与剽牛者不停地周璇对抗,但最终都逃不过被割下头颅的命运。这与西班牙的斗牛表演类似,人类为了彰显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将动物作为牺牲品。在中国宰杀家畜的手法都是相当残忍的,《野猪王》中杀猪是把猪捆绑起来,任其痛苦呻吟,从脖颈下刀放血直至鲜血流干。宰杀其它家禽家畜的手法也相类似。中国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却没有《动物福利法》。目前,包括英国、美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一百多国家通过了动物福利的相关法律,这是对“动物解放”和“动物权利”的践行。沈石溪曾概括说:“动物福利,即人类应该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要尽量保证那些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如在饲养时给它一定的生存空间,在宰杀时尽量减轻动物的痛苦等。”③沈石溪在小说中揭示人们对动物的残忍虐杀,正是要唤醒人们的良知,唤醒人们对于动物福利的重视。“动物给了我们热量,给了我们安慰,给了我们赖以生存下去的生态圈。或许现在,我们无法保证不再剥夺动物的生命,但我们至少可以减轻动物死亡的痛苦。”④人类对动物犯下的另一个罪行是囚禁动物,让动物失去自由。“动物一旦被关进动物园,基本上是终身监禁,而且殃及子孙,世世代代都要生活在铁笼子里。”⑤虽然现代动物园越来越重视生态化、自然化,尽量模拟动物真实的生活环境去设计兽笼,用玻璃取代铁丝网。但是“再模范监狱也是监狱,再美丽的动物园也是人类这个物种居高临下、恃强凌弱囚禁破害其他物种的犯罪场所。”①《老猴赫尼》中猴子从小就被囚禁,它一直希望能逃回森林去,可当它逃走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在森林中生存,最终不得不又回到人类身边。这些长期被囚禁的动物已经失去了野外生存的本领,人类不但囚禁了它们的身体,要囚禁了它们的灵魂。它们成为被关爱的囚犯,供人取乐的展品。
沈石溪对于人类残害虐杀动物行为痛心疾首,他曾在文章中说:“人类漠视人类以外的另类生灵,恣意掠夺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为谋取他们身上的皮毛、羽翎、牙齿、骨头和肉而大肆屠杀,为丰富业余生活而粗暴地剥夺他们的自由将它们长期囚禁在动物园的笼子里。更有甚者,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地方捕捉到黑熊后,在熊肚皮上钻一个洞,将一根金属管插进熊胆,源源不断地索取入药的胆汁,以谋取暴利……对另类生灵的蹂躏和践踏,释放了人心中的恶,继而漠视、藐视和蔑视同类的生命,制造种种惨绝人寰的悲剧。”②沈石溪正是要通过他的小说,呼吁人们停止对动物的暴行,平等地善待一切生命。
沈石溪的小说中也描写过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这也是作家所希望的人与动物间的关系。如《野牛传奇》中小女孩将小牛犊养大,与牛犊如同朋友般玩耍。牛犊长大后照顾小女孩,并从虎口中救出小女孩。《虎女蒲公瑛》中“我”将小虎崽从蟒蛇口中救出,并悉心照料长大,让它学会自己捕食。而虎女也曾在我被大象攻击时,救我脱离险境。当虎女成年可以独立生活后,我将它放归了山林。《棕熊的故事》中,我金猫的爪牙下救走了小熊崽,并精心喂养照料,小熊崽把我当作它的妈妈。母棕熊为保护熊崽被雪豹咬成重伤,临终时它将小熊崽托付给我养育。这些作品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朋友,平等的对待它们。沈石溪通过作品中塑造的不同动物形象,揭示了人类对于动物的迫害,唤醒人们对于“动物解放”和“动物权利”的认识,让人们主动意识到“动物保护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牵动每一个人的神经,直逼每一个人的心灵,是建立生态道德不可或缺的一环。”③
第四章我国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的SWOT分析4.1优势分析。4.1.1良好的宏观环境。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更重要的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良好的外部因素都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共中央...
第二章挣扎里的温情1980年代先锋时期的余华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在余华先锋时期的虚伪的作品里出现的各种苦难与死亡,大多是人性恶的结果,这种描写也是基于余华童年时期的记忆和经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余华对大字报充满好奇心:我迷恋...
2.3先锋式的反叛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掀起了一场先锋文学的浪潮。正当余华感到自己的创作停滞不前、迷茫困惑时,卡夫卡给他带来了新的创作源泉,余华也在新的灵魂感悟之时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积极地融入到他的创作之中,并在先锋文学这股浪...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不仅历时长远,而且题材和风格多变。本文仅从其代表性作品三恋出发研究作者呈现的非理性生命体验。陈思和对《小城之恋》的评述是:她死死地把她那沉思着,偶然又闪触着机智与纯真的眼睛盯住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她注意到当代人行为中的理...
一、文学研究空洞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上所述,文学研究空洞化是指现当代文学作品没能够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上达成共识。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具有以下两种:1.研究领域的过热化如上所说,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于文学研究而言,...
叶梅,这位湖北恩施籍的土家族女作家,以执着自信地展现鄂西秀美神奇而又雄浑险峻的自然风光和书写鄂西土家族儿女的生存境况、精神品格及其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命运的作品名扬文坛。研究者则称其作品为土家族文化小说[1],极力挖掘其作品中所蕴涵的土家族优...
第1章半殖民主体的眩晕穆时英笔下的摩登上海被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主观心理投射,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令人眩晕的半殖民都市景观。学者史书美在其着作《现代性的诱惑》一书中强调了穆时英笔下半殖民主体深层心理的眩晕之感,认为这种主体在性情上颇使人惊奇地...
第三节严歌苓小说中男性群像的文学价值综上所述,中国大陆男性群像与美国华裔文学男性群像虽然都有去势化倾向,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不同的。首先,大陆作家的性别意识没有美国华裔作家的强烈,这主要表现在了对小说中男性群像的塑造上。大陆作家...
任何一个学科的命名、理念、及知识体系的建构都是繁复的,且是源远流长。以新文学和现代文学两者而言,如果去探究它们之间是哪一个概念最先使用的?是哪一个人最早提出来的?恐怕十分艰难,也似乎不会有定论。记得钱玄同曾说,创造新文学的第一人...
张恨水,这位曾被老舍先生赞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以其洋洋洒洒上千万言的创作位列中国现代作家最多产者之中。无论是其早期长篇创作中所流露出的名士才情、市民趣味,还是后期中短篇讽刺小说表现出来的犀利透彻,都给一代代读者留下了摸不去的印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