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美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31 共330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7 章 美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

  美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历史悠久、范围宽广、影响深远,根据上面的阐述可以明确:"美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志愿服务工作在中国开展较晚,上世纪 90 年代才逐渐兴起,虽然近二十几年有所发展,尤其通过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赛事唤起了国人的志愿服务意识,但也局限在狭隘的专业性志愿服务范围内,与世界志愿服务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旧甚远,随着我国志愿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志愿服务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加上志愿服务意识薄弱、志愿组织运行资金匮乏、志愿者权益保障立法不完善及其他各种先天不足、后天发展滞后等现象,发展志愿服务困难重重,这就使"立足我国国情、参照欧美志愿服务发达国家先进模式和经验"成为势在必行的一项举措,从而充分挖掘我国志愿服务本身的价值,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7.1 培育志愿服务的思想之根:志愿精神。

  在美国,志愿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同价值存在于每个公民的思维当中,把它作为美国国家精神之一,主要缘于对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和大肆宣扬。而在我国,一方面公民志愿服务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志愿精神传播途径的匮乏,组织形式也比较单一,公众缺乏对志愿服务真正内涵的认知。我国民众经常把志愿服务与慈善行为概念混淆,认为只要是针对老弱病残的服务就是志愿服务,大部分人群不能将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上升到大家的全方位需求上。再者,我国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做得不到位,民众基本没有志愿服务思想概念,要加强志愿服务在全社会的普及教育,国家和社会群众都要大力推广志愿服务,让志愿精神成为我国的公共精神。

  首先政府应把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的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之一,在笔者看来,全民和谐远比经济发展重要,政府应该通过媒体等形式加大对志愿服务、公益事业的宣传广度、密度及力度,促使公民对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要鼓励全社会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的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宣传与教育,引导公众、企业了解和重视公益服务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形成"志愿服务,人人有责"的文化氛围,为志愿服务发展夯实社会基础。

  相比之下,关于志愿组织的宣传资料在美国随处可见,美国的志愿组织主要有《志愿者手册》、《领导技巧》两本教材,详细的介绍了志愿者和志愿服务以及作为志愿者应有的要求和责任。其次学校可以专门开设志愿服务课外活动课,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活动课外课程,让学生从小具备志愿服务观念和意识。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除了把志愿服务履历当作入学和毕业门槛之外,还应大力宣传志愿服务工作,将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例如开展志愿者社团活动、张贴横幅于校园,进行志愿服务相关的宣讲座谈会;通过在广播台、校报上开辟专栏、利用校园网或建立专题网站等。通过宣传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还要整合宣传资源,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迅速更新最新志愿服务动态,加大对先进模范人物与事迹的宣传力度,突出展示志愿者精神面貌。强化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与实践经历,提高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与支持志愿服务的使命与责任,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为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力量,除此之外,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强调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和宗旨,高校应当开展相应的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提高对志愿服务的实践认识,广泛结合企业与社会资源,努力挖掘更多的有利资源,组织规模更大、服务群众更多的活动,而不仅仅只是停留于周边的养老院、贫困儿童。最后,企业应该鼓励员工适时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并把志愿服务时间当作择人门槛之一,从而提醒求职者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7.2 拓展志愿服务的保障之源:资金支持。

  美国志愿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各级政府通过资金资助的方式,吸引志愿服务团体与政府一起,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从而防止政府直接参与导致的高成本,低效益。相比而言,中国开展志愿服务的最大障碍就是:资金短缺。当前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应顺应时代发展,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资金方面采用政府为主,辅助以企业和个人的投入。其次,更应该从内部加强财务管理,尝试调用国际刺激,以他山之石,弥补自身的短缺。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妥善经营,志愿团体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资金筹措机制。政府给予合理的资金来源渠道,保证税收优惠,同时,大力购买志愿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企业一方面为志愿团体提供大量资金,另一反面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数据显示,美国非政府组织的经济来源中,所占比重最多的是私人部门,达到 47%,公共部门紧随其后,占 43%,私人捐赠仅占 10%.对比我国当前的现状,国内志愿组织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且常年不足,导致组织建设困难,培训机制不健全,宣传不到位,奖励方式落后等种种问题,从而志愿服务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很大一方面是政府未对资金筹措这一问题作出相关规定,国内的企业对志愿服务的态度也并不热络。以高校为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志愿服务团队资金有限,仅仅是学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划拨的活动经费,这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目前国内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捐助,一般是面向和政府机构紧密挂钩的相关志愿组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因此,充足的资金是确保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首先,政府部门要着力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并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其次,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呼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企业成为支持高校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资源整合和组织整合,采取政府行为和市场化手段的多种方式,政府引导先行,社会募捐为主,高校自身加强建设,同时允许一定程度的商业手段筹资,这样才能不断增强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促进整个社会对志愿服务的支持与参与。

  7.3 推进志愿服务的治本之策:政策法律。

  志愿服务的外部发展,主要依靠资金的支持和志愿精神的宣传以及国家法律政府政策的保障。然而,在我国,这三者的发展都不是很完善。最为突出的就是,法律规范不完善,相关部门没有给志愿服务组织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据,更没有健全的法规指导。

  要想志愿服务工作长足发展,法制化不可或缺。志愿服务明确立法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承认志愿者合法地位的重要手段。美国将志愿服务作为公益事业的重要内容来做,我国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城市工作处处长汤晋苏也曾说:"志愿活动不仅是一个道德规范,也应是一个法治的规范。"指出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权威相关法律法规,致使志愿者们正常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使志愿服务的社会动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志愿服务的立法,将不仅能够保持志愿服务事业长期规范的开展,又能加强志愿服务的理念的宣传,提高志愿服务的认可程度。例如高校志愿服务,它是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促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因此,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引导,解决现存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要加快全国统一立法。虽然近年来,国内的志愿服务地方立法发展较快,这给全国范围内的正式立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鉴于各地立法存在的差异性,需要全国立法予以规范。因此,立法部门要着手组织志愿服务立法的专项调研,尽快启动志愿服务的全国立法工作,在借鉴国外和我国地方志愿服务立法有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社情,建造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使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有法可依,从而确保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引导,使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在立法中,不仅要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组织体系、运行机制、资金保障等内容,还要重新调整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对象关系。

  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利,保证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要大力规范志愿团体的行为,规定志愿者的义务。要大力倡导、鼓励全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在法律框架内推动志愿服务稳步向前发展。最后,政府应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不断渗透,改进管理体制,规范管理和运作,公正合法地保障志愿者权益。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