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信息,基层腐败防治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这场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它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所以付出大量的毅力和勇气。反腐败的路充满着荆棘,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才能把反腐坚持下去。只要我们的政府坚持公开透明的机制,人民群众能够密切配合,我们国家的反腐工作就会坚定的进行下去。总有一天,腐败问题会成为历史,随着时间消逝而去,我们国家的土地将成为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一、著作及译著类[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 《论法的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
二、杂志类
1.刘洪霞:《浅析分权与制衡原则及其对中国反腐败的借鉴意义》,载《改革与开放》2010 年第 24 期,第 43-44 页。
2.葛传红、张金翠: < “深度民主化”:反腐败研究的一个可疑结论--评《腐败症候群:财富、权力和民主》>,载《国外社会科学》2009 年第 4 期,第 150-154 页。
3.朱春雷:《 乡镇改革:乡镇制度的重建--基于基层政权合法性与有效性的视角》,载《湖北社会科学》2008 年第 12 期,第 25-27 页。
4.刘洪霞:《浅析分权与制衡原则及其对中国反腐败的借鉴意义》,载《改革与开放》2010 年第 24 期,第 43-44 页。
5.李景治: 《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载《学术界》2014 年第 4 期,第 5-16 页。
6.任中平、张振雪: 《党内“一把手”体制的由来、危害与治理》,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 年第 3 期,第 90-95 页。
7.曾绍东、周晓朗: 《权力与笼子:“一把手”权力制约与监督探析》,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 年第 5 期,第 89-96 页。
8. 王继连: 《当前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载《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年第 4 期,第 136-137 页。
9. 柯敏: 《当前国企腐败的特点及预防研究》,载《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 年第 6 期,第 43-44 页。
10.许云昭: 《必须高度重视“集体腐败”的治理》,载《理论视野》2011年第 4 期,第 27-29+43 页。
11.吕德文: 《小官贪腐发生机理》,载《人民论坛》2014 年第 33 期,第 26-27 页。
12.陈启昌: 《加强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管理的若干思考》,载《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 年第 5 期,第 38-39+70 页。
13.禤品胜: 《工程建设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易发环节的分析及对策》,载《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 年第 5 期,第 36+38 页。
14.刘玉靖: 《试论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及其治理》,载《学术论坛》2012 年第 3 期,第 17-20+25 页。
15.于学强: 《论当前腐败的表现特征与反腐败的认识误区》,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4 期,第 5-10 页。
16.黄建: 《论“蚁贪”现象的成因与消解》,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 年第 10 期,第 37-42 页。
17.杜仕菊、陈功: 《转型期执政合法性的维护与发展--以服务型政党为分析视角》,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3 期,第10-15 页。
18.徐少兵: 《反腐倡廉建设须重视清除“腐败文化”》,载《企业导报》2014 年第 17 期,第 43-45+48 页。
1 任中平: 《民主与法治:权力进笼的制度路径》,载《探索》2015 年第2 期,第 78-84 页。
19.于学强: 《“小官大贪”现象的深层原因透析》,载《领导科学》2012年第 8 期,第 63-64 页。
20.龙屏风、谢薇: 《司法腐败之社会人文环境因素探析》,载《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 年第 7 期,第 205-206 页。
21.黄明哲: 《关于加强信仰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载《廉政文化研究》2011 年第 3 期,第 15-21 页。
22.浦恩寿: 《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研究》,载《管理观察》2015 年第 22期,第 32-33+36 页。
23.杨清华: 《试论问责制的核心理念及其与反腐倡廉的契合性》,载《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2 期,第 6-10 页。
24.黄树贤: 《进一步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载《中国监察》2011年第 16 期,第 4-8 页。
25.闫国兴、齐经民: 《国外腐败防治体系分析及其经验借鉴》,载《领导之友》2014 年第 12 期,第 16-18 页。
26.沈蓓绯、高德华、蒋建宏: 《美国联邦政府的反腐监督机制》,载《理论视野》2014 年第 7 期,第 69-72 页。
27.沈蓓绯、邓建高: 《美国联邦政府制度反腐设计中的法律建设》,载《理论视野》2014 年第 9 期,第 66-69 页。
28.中央纪委监察部赴法考察培训团刘文辉、袁书银、王晖、爱松: 《法国防治腐败的特点及思考》,载《中国监察》2010 年第 9 期,第 46-47 页。
29.于文轩、吴进进: 《反腐败政策的奇迹:新加坡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载《公共行政评论》2014 年第 5 期,第 131-154+191-192 页。
30.熊建: 《新加坡反腐机制及其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载《经营管理者》2015 年第 8 期,第 332 页。
31.刘宸: 《中国和新加坡反腐制度的比较研究--以权力结构为视角》,载《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 年第 4 期,第 60-66 页。
32.高通: 《从近年反腐败大案看我国反腐的法治向度》,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3 期,第 102-112 页。
33.徐喜林、徐栋: 《法治反腐:中国反腐新常态》,载《中州学刊》2015年第 2 期,第 15-18 页。
34.李媛媛:《公职人员信息报告制度的理论基础:一种复合性理论框架》,载《东方法学》2014 年第 3 期,第 147-154 页。
35.任中平、张振雪: 《党内“一把手”体制的由来、危害与治理》,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 年第 3 期,第 90-95 页。
36.郭美辰: 《试论如何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反腐倡廉的主阵地》,载《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年第 2 期,第 3-5 页。
37.张扣林、姚婕: 《反腐败路径选择视角下的“三个结合”》,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 年第 4 期,第 3-7+50 页。
38.刘诗林、李辉: 《双重领导与多任务性:中国乡镇纪检监察组织监督困境的实证研究》,载《公共行政评论》2014 年第 3 期,第 107-132+178-179页。
39.刘希刚: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载《滁州师专学报》2003 年第 2 期,第 34-37 页。
40.陈立诚、刘剑文: 《财税制度反腐:一种源头治理的新进路》,载《政治学研究》2015 年第 1 期,第 59-70 页。
41.格桑曲珍: 《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形式探析》,载《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 16 期,第 182+184 页。
42.王国刚: 《基层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浅议》,载《财会学习》2015 年第 17 期,第 125-126 页。
43.蓝莹、周柔: 《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关于国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研究综述》,载《柳州师专学报》2014 年第 4 期,第 41-44 页。
44.胡成国: 《“小官大贪”的运作方式与防治途径》,载《领导科学》2012 年第 1 期,14-16 页。
45.李后强、李贤彬: 《大数据时代腐败防治机制创新研究》,载《社会科学研究》2015 年第 1 期,第 29-36 页。
三、学位论文类楚文凯:《社会转型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7年。
五、外文杂志类
1.Adam Graycar,Aiden Sidebottom. Corruption and control: acorruption reduction approach,Journal of Financial Crime,2012,p.194.
2.CAROL W. LEWIS,STUART C. GILMAN. Normative and InstitutionalCurrents and Commonalities: A Global Perspective for Public Managers,Public Integrity,2005,p.74.
3.Ratbek Dzhumashev. Corruption and growth: The role of governance,public spend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Modelling,2014,p.37.
4.Jeffrey Becker. Tackling Corruption at its Source: The NationalCorruption Prevention Bureau,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Science,2008,p.133.
5.Zohal Hessami. Political corruption, public procurement, andbudget compos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 Europea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4.
致 谢
三年前,我怀着崇敬、忐忑的心情踏进华东政法大学校园。三年多时间的学习,辛劳与困惑同行,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和交友的快乐。衷心感谢华东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们,给予我积极的支持和关心并提供了借鉴性的指导、无私的帮助和真诚的教诲。三年来,我获益颇多,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明军老师的严谨指导,在开题和论文初稿等撰写过程中,对我提出的许多中肯意见和宝贵建议,使得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感谢华东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 MPA 教育付出辛勤劳动的每一位老师,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渊博的理论知识和宽厚的人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每一个学员。在华东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习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生涯中难以忘怀的一页。
最后本人还要感谢在华东政法大学就学期间同窗的互相帮助,你们的鼓励与伴随,使我在学习生活中到处充满快乐和温馨,同窗友谊将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