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蒙汉两族大学生自尊状况调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6 共236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蒙汉两族大学生自尊状况调查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蒙、汉两族大学生自尊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蒙、汉两族大学生自尊现状。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蒙、汉大学生自尊状况是否存在差异,为正式的实验研究提供提供现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 80 名,其中蒙古族学生 40 名,汉族学生40 名。以往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参加实验均有报酬。
  
  (二)研究工具
  
  Rosenberg 自尊量表该量表包含 10 道题目,4 级评定,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数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根据在中国被试群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的第 8 个条目(“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与其他项目的相关非常低,因此在后面的分析中删去该题目(周帆,王登峰,2005)
  
  (三)实验程序
  
  (1)对 40 名蒙古族随机年级的大学生和 40 名汉族随机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自尊量表的问卷调查。
  
  (2)统计完成并解析 Rosenberg 自尊量表。
  
  (3)统计完成并解析内隐自尊测量表(四)统计工具
  
  本研究Spss13.0对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 80 名蒙、汉两族大学生的自尊状况调查,结果发现两族大学生自尊水平方面确实有所不同,具体数据见下表:
  
  四、讨论分析
  
  1、经过分析,可以由调查问卷统计得知,15 分以下的汉族大学生有 2 人,占 5%蒙古族大学生 3 人,占 7.5%:蒙古族学生比例比汉族学生稍微高一点。得分在这个区间的学生自尊水平很低,表现为对自己做各种事情都没有信心、自我否定,人际关系敏感,并且缺乏责任感,容易陷入不良情绪,这些学生需要受到格外关注,亟需提升自尊水平,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2、15 分到 20 分的蒙古族学生人,占 12.5%;汉族大学生 8 人,占 20%.蒙古族大学生的比例依然高于汉族大学生的。得分在此区间的大学生自尊水平相对较低,对自己不能形成客观的评价,容易受他人负面评价的影响,自我接纳性不强,对于挑战不能勇于面对,觉得自己不行、不如别人,这类学生的自尊心不足.

    3、20 分到 30 分的汉族学生 10 人,占 25%,蒙古族大学生 12 人,占 30%,在这一部分中,蒙古族大学生的比例高于汉族大学生的:得分在这个区间这类大学生自尊水平正常,处于人群中的中等水平,有比较正常客观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性良好,对于挑战能够适当的面对,对事物能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有主见,社会关系良好.

    4、30 分到 35 分汉族大学生 15 人,占 37.5%,蒙古汉族大学生 11 人,占 27.5%,汉族大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蒙古族大学生的,得分在这一区间的大学生表现为高自尊,对自己的接纳性良好,敢于面对挑战,并对自己有信心,比较不容易受外界的消极影响,人际关系良好,认为自己有价值,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呢、完成任务。
  
  5、35 分以上的汉族大学生 8 人,占 20%,蒙古族大学生 6 人,占 15%:得分在这一区间的大学生自尊水平很高,完全接纳自己,生活幸福感和愉悦感很强,人际关系良好,容易帮助他人,对自己接纳,非常自信。
  
  通过自尊测量法,得到了珍贵的数据,由此可以帮助进一步研究不同民族大学生在自尊方面的民族差异。由于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迥异,接受的学校教育存在差异,家庭文化以及习俗更是存在不同,自尊的形成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测量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差异,以此来为我国的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研究作为新的补充材料。
  
  在数据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少数民族和汉族在自尊方面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的,这不仅受到民族传统风俗文化差异的影响,而且也与各民族差异的文化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正是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才导致不同民族大学的心理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不断的加大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培优补差,促进各民族大学生的深入交流,保持我国民族特色的差异化和多样性。
  
  比较方向:通过蒙古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在自尊差异比较,可以为本文研究蒙汉两族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差异,从而分析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如何对各族人民产生的影响,进而为完善相关政策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对不同成长环境和背景下的蒙汉两族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建立相对完善的心理指导。
  
  重要性评价:历史上我国是礼仪之邦,提倡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注重品德教育,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不足,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监测较少,心理辅导也是近年才兴起的学校心理健康辅助手段。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确实导致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得不到调整和维护,直到酿成苦果才引起社会的重视。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自杀、杀人案件屡屡出现在公众视野,凸显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内蒙古自治区这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我们的校园文化由于兼容并蓄,融合了少数民族同学的心理特点,在我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重要,而且需要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民族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交往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使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更快融入校园氛围,应对各个阶段面临的挑战。组织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不同背景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加强文化、体育、艺术方面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都能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自信,加强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的沟通。文化艺术从来都是沟通不同民族间的桥梁。通过使学生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起自尊,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自尊量表,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心理自尊是存在差异的,但是本文还将采用“内隐自尊测量”法进一步深入研究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自尊方面的民族差异。“内隐自尊测量法”可以在细节之处弥补自尊量表的遗漏之处。在内隐自尊测量当中,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自尊差异会得到更加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