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高校学生对同性恋认知的分析与讨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6 共283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3 分析与讨论
  
  3.3.1 不同盾类型下的积极联结与消极联结强度
  
  前面在矛盾态度的定义中我们提到,矛盾态度在积极联结和消极联结上有相等的强度,这与单一维度的态度是不同的,Petty 认为对旧态度反对和对新态度赞同之间的无意识的冲突产生了内隐态度的矛盾性[64],以个体对同性恋的态度为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媒体的正面宣传,个体可能认为自己对同性恋这一群体的评价已经由原来的消极倾向变为积极倾向,但在看到或接触到同性恋时,仍会产生不愉快的体验或回避的行为等。
  
  在 GO/NOGO 的实验任务中,我们对感受性指标 d‘做了分析,在同性恋-积极联结与同性恋-消极联结下高矛盾者与低矛盾者,确实存在差异,在感受性指标上,高矛盾者无论是积极联结还是消极联结,都有较强的辨别力,而低矛盾者则对于消极联结的感受性指标高于积极联结,这也表明在内隐程度上,低矛盾者更加倾向于消极的评价。
  
  在我们又在感受性指标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反应时的研究,高矛盾者在积极联结和消极联结上反应时没有差异,说明其在积极联结和消极联结上的强度相同。低矛盾者在积极联结和消极联结的反应上的存在差异,低矛盾者在消极维度的反应时更快。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同性恋的矛盾态度确实存在。
  
  3.3.2 矛盾态度与内隐矛盾态度的一致性
  
  我们运用 ThomPson 的矛盾态度简单评定量表将被试分为了高矛盾组和低矛盾组,高矛盾组的被试在对在同性恋-积极联结与同性恋-消极联结下高矛盾者感受性指标没有显着差异,反应时的差异也不显着,表明了高矛盾者在积极联结和消极联结上有着相同的可接近性。而低矛盾组的被试则显示出了在感受性指标和反应时上的差异,低矛盾者对同性恋-积极联结的辨别力不及对同性恋-消极联结的辨别力,对同性恋-积极联结的反应时也慢于对同性恋-消极联结的反应时,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 Thompson 问卷外显测量的高矛盾者,在内隐态度上也具有矛盾性。
  
  3.3.3 矛盾态度的消极倾向性
  
  通过对高矛盾这和低矛盾者对同性恋态度的消极维度上的辨别力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消极维度上,高矛盾者和低矛盾者都有着较高的辨别力,低矛盾者的辨别力略高于高矛盾者。通过对高矛盾这和低矛盾者对同性恋态度的消极维度上的反应时的分析,高矛盾者和低矛盾者在同性恋-消极联结上差异并不显着。
  
  在对高矛盾者在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辨别力上对消极联结的辨别力要略高于积极联结,虽然这种差异并不显着,而低矛盾者在辨别力上对消极联结的辨别力要显着高于积极联结。可以看出,无论是高矛盾者还是低矛盾者对同性恋这一特殊群体的态度存在着一种消极倾向性。蔡华俭在对个体对自我的认知的研究中证实了自我和积极词语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72].杨福义等人的研究显示在对他人的认知或者态度上, 他人的概念和消极词语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73].那么是否是由于人们更倾向于将同性恋归为他人群体而导致了这种消极评价的倾向性?还是由于对自我的积极评价的程度较高而衬托出了消极评价?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3.4 矛盾性的态度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影响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矛盾组的个体在对同性恋态度的反应时上慢于低矛盾的个体,许多学者对此作出了解释,Bargh(1992)与 Bassili(1996)认为在个体对某一态度对象持有矛盾态度事,态度评估任务中就持有了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之间的回答竞争,导致了反应时的增加[28] [29].Jonas 认为态度矛盾性使个体倾向对更加系统的信息进行处理,因而会增加反应时间[31],VanderPligt 等认为对某一态度对象持有矛盾态度的个体,为了解决矛盾,需要对两种相反的评价进行整合,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选择,因此反应时间会变长[71].在我们的研究中,对同性恋持有高矛盾态度的个体在反应时慢于低矛盾者,支持了上述的理论,但反应时的增加究竟是由于相反的评价之间的反应竞争,还是由于处理更加系统的信息而导致,本研究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3.5 态度强度与态度矛盾性
  
  在对态度的研究中,如果将态度定义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连续体,在某一个极端的大小就是态度的强度,那么在本研究中,在同性恋-消极联结下低矛盾者反应时最短,那么应该被认为低矛盾者的态度最强,但是在同性恋积极维度上低矛盾者的反应时又是最长的,那么又可以被认为是弱的态度。这种矛盾的结论使用先前的态度定义是无法解释的。很显然态度不是单纯的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我们的研究也证明了矛盾态度的存在。
  
  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对矛盾态度究竟是强的态度还是弱的态度展开了研究,一般认为,包含以下 4 个特点的态度为强的态度,一是较强的不易变性,二是会对信息处理产生影响,三是不易说服性,四是能够预测行为和意图。有研究认为矛盾态度为弱的态度,易变性大、容易被说服,稳定性差,不能准确预测行为及意图。但是,也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研究结果,认为矛盾态度的不易改变,不易被说服,能够对行为和意图有很好的预测,因此,虽然态度强度与矛盾态度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相关,但是矛盾态度的特性是不能够单从强度来分析的。我们举一个在说服性方面的例子,如果是一个单维度积极的态度,也就是说积极联结很强而消极联结很弱,这时给予一个消极 说服信息,可能会对这一积极态度产生影响,但如果一个矛盾态度在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上都有着相同的强度,并且在积极维度的强度要高于单一维度的积极态度,那么这时给予一个消极的说服信息,这一消极信息对矛盾态度产生的影响可能会小于对单一的积极态度产生的影响。
  
  这对于为什么矛盾态度在某些方面是强的态度,而在某些方面是弱的态度做出了解释。根据以上的分析,对于矛盾态度究竟是强的态度还是弱的态度,我们不能够像单一态度那样分析,而应该在其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上进行讨论。本研究也可以对态度强度和矛盾态度的关系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3.3.6 不同民族对同性恋的态度
  
  在对汉族和蒙古族对同性恋的态度感受性指标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汉族被试,在同性恋-积极联结和同性恋-消极联结中把信号从噪音中分辨出来的难易程度相当。虽然当同性恋消极联结作为信号时,被试从噪音中分辨信号更容易一些,但是这两种联结的差异并不显着。而蒙古族被试,在同性恋-积极联结和同性恋-消极联结中把信号从噪音中分辨出来的难易程度存在差异。蒙古族被试更易分辨同性恋消极联结中的信号。但可能由于本实验材料均为汉字,对蒙古族被试的反应可能会有所影响,因此这种差异只达到边缘性显着。
  
  在对汉族和蒙古族对同性恋的态度反应时指标的分析中,汉族、蒙古族被试在态度的积极极维度上的反应时差异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在近代对同性恋的压制,使不同名族的个体对同性恋的积极方面表现出一致性,蒙古族被试在态度的消极维度上的反应时明显快于汉族被试,这可能是因为游牧民族生存环境较汉族的生存环境来说,蒙古族生存更加艰难,在发展中其本身对繁衍与发展的要求使其在文化中排斥同性恋而导致的。关于对同性恋态度的民族差异的研究较少,对这一问题还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