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

一年级阅读教学论文(专业范文8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0-04-03 共8113字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而读是重中之重。即使是在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阅读也是不可替代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阅读可以激发你的创造力,可以给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任你翱翔。下面是一年级阅读教学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年级阅读教学论文第一篇: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育
 
  摘要: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让语文课改再起高潮。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关注教学法,到教学内容;关注价值观教学,到语言训练,关注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等都有丰硕成果,却忽略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最终目标,以阅读教学为研究范围,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论证阅读教学中低年段儿童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总结出适合低年段儿童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低年段; 阅读教学; 语言; 思维能力培养;
 
  针对低年段学生,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从《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来看,教学目标中有以下几个关键词:识字、积累、朗读、感受、交流、表达、阅读。当然,这几个关键词实际上在每个学段都会出现,只是掌握的尺度及侧重点不同。在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朗读、积累是低年级最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必不可少,也就说,思维能力培养应该从低年段开始,语文学习才能可持续发展。可是从目前的低年段阅读教学来看,往往注重语文的知识传授,特别是把识字与阅读分开教学,又或者注重价值观的浸透,忽略了思维训练。
 
  儿童思维能力从低年段开始培养意义重大。语言的理解、运用的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承担了语言材料、规则,语文方法、技能等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又要承担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功能。1962年,叶圣陶在为北京中华函授学校举办的“语文学习讲座”中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圣陶先生明确了语文的语用功能。“我们应该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用这种语言讲话’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再者,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时期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模仿、接收能力极强,可塑性极大,是智力、创造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部编版小学语文选取的课文文质兼美、贴近生活、行文结构有代表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更好的贯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相比以往的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更多适合儿童发展的思维因素,抓好教材教学,形成课程系统化,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儿童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使用第三年,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笔者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吸取了前人的有效经验,重视了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中忽略的问题,总结出阅读教学中适合低年段儿童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明确教学目标
 
  历年的语文课改,教师都把“怎么教”放在“教什么”的前面,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导致在课堂上稍微出现一些语言训练的设计就会成为一节课都“亮点”,也由此看出,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要有语用意识,只是在课改的过程中,没有提到一个层面上,导致语文教学没有明确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直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长陈先云先生提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核心素养分了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其中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在语言中培养。明确了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后,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作出改变,直到部编小学语文出版后,大家重视了“教什么”,清晰了教学内容,深挖起教材中培养思维能力的因素,从而明确教学目标,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有许多思维因素。只要注意引导学生推敲课文的语句,启发他们把握作者的思路,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各种材料、各层意思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就能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起到作用。例如《秋天》一文的语言很美,也蕴含拼音“一”变调的知识点,可采用对比读的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在语言美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复述生活经验等手段,引领学生进入秋天的情景,并挖掘文中“秋天来了,什么怎么样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又能模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话,从字、词、句三方面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根据学生情况,还能利用起课文插图,模仿课文说一段话,达到篇的语言训练。当然,在这之前必须要先做好逻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从感受天气、颜色、感受、方位等方面去把信息整理清楚,才能有效输出。又如《项链》一文中学习提取信息并辨析,训练推理能力;《多想去看看》一文中词语辨析与搭配,训练创造性思维等等,课文中蕴含广泛的思维因素,只要肯深挖教材,那么课文中的字、词、句、篇均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就能真正培养儿童语文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梳理段篇思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识字、写字是低年段重要的教学目标,笔者查阅了关于低年段识字策略的文献,的确有许多识字方法,如板画字理法、直观演示法、谜语识字法、儿歌识字法、游戏识字法、比较归类识字法、随文识字法等等,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大多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没能与文章同步,即我们说的随文识字,在以往都比较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把知识传授放于首位,却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建构、分析、组织与审美,字词是孤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孤立的,未能真正把教材用到位。因此,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达到字词教学融于课文的段篇架构中,梳理出段篇思路,让学生了解语言组织的条理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根据课文内容的差异,教学的切入点有很多。梳理段落结构比较容易处理。一年级的课文,从段落结构到语言形式很多是差不多的,比如《江南》《四季》《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雪地里的小画家》《小蜗牛》等,同样的结构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相同,也要区分不同,在比较中发现,促进思维的深入。同样的结构,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仿写仿说拓展,促进思维的扩展。比如:《青蛙写诗》一课,句式结构基本一样,我们就可以放飞孩子的想象,引导孩子联系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我要____”、“我能____。”、“我们可以_________。”说一句话。以此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再比如《比尾巴》一课,短文结构近乎一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每种动物尾巴有什么不同,还可以猜猜为什么它们的尾巴不一样,能不能交换?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它们的尾巴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你能仿照课文说说吗?
 
  要梳理整篇行文的脉络,要找到切入点,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教师本身就要利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来解读文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与逻辑思维。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梳理文章思路,让学生观察插图,把插图中蕴含的生字词找出来,在说故事内容的时候进行识字,从而引导学生把故事说出来,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整体把握后再进行分析,积累“爬呀爬”、“老牛可以用来赶蚊子”等词句。又如《乌鸦喝水》一文,就可以以故事情节来梳理文章思路:乌鸦口渴———瓶口小,喝不到水———看见石子,相处办法———把石子放进瓶子———水位升高,可以喝到水。在梳理的过程中解决生字,为了更加明确思路,还能打乱情节,让学生排列,既能巩固生字,又能训练逻辑思维,一举两得。
 
  三、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相对而言,低年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把教材中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更有助于学生加深语言的理解与运用。部编小学教师用书中有不少是建议借助利用学生熟悉的经验、知识来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如《荷叶圆圆》一文,“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的“立”即可以展示停机坪停留的飞机,让学生对“立”字的感知更形象,体会文章用词的妙处。这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一种途径,另外一种有效途径则是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文文字中,而是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阅读学习世界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动脑思考,对文字进行认识理解,从而增强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与理解能力。例如《明天要远足》一文中,理解“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可以先配上大海的视频,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再播放在课前搜集学生到大海去游玩的相片,唤起学生期待的心情,与文中的作者形成共鸣;又如《小池》一文中,教师制作一段初夏时节荷塘中的泉流、树阴、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的视频,并配上音乐,学生从视觉、听觉感知,而且唤醒感觉,把形象事物与诗句融合起来,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理解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能帮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加速学生的发展。
 
  四、多角度有效设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主动发现新事物,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新发现、新见解、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基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设问就非常重要。如果设问无效,会直接限制学生思考的广度与深度,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笔者发现,在课堂中依然出现不少缺乏探究性、思考性的问题,直到番禺区开展研学后教课题,加强对于研学问题设计的培训与实践后才从意识的根源上出现改善。因此,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就要更加深入,问题的设计要多元化。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复述、演读文段、扩写、补写或改写文章结局等问题策略,对于发挥学生想象,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都是有效的。而实际上,部编教材在课后的问题设计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如《我多想去看看》课后的问题: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既能让学生参考课文架构进行交流,又能让学生进行个性思考,有自己独特的答案;如《大还是小》的问题: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设问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学生既要有条理地说出来,又要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观察生活,才能有自己独特的回答,这样的问题也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引入类同课外文段,培养学生评判思维
 
  于永正老师退休反思:我明白了语文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讲,真的作用有限。如果我再教小学语文,我会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与温儒敏老师对如何运用部编教材的解读是一致的,温儒敏老师提倡“连滚带爬”地读,提出“我们的语文课要改一改,不能满足于精读精讲,不能要求阅读全都围绕写作,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交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提出提倡阅读教学的“1+X”,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类同课外文段,或文章架构类同,或文章内容类同,或文章语言特色类同,将类同的课内课外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对此加以思考评论、审美批判,对培养学生的评判思维有很大作用。温儒敏老师建议,拓展阅读课文可以推荐北大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教社出版的《语文素养读本》,笔者认为这套读本价值性较高,有些文章是一本书的选文,还可以引导学生读整本好书。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教师要有“语言即思维”的意识,用好教材,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教育,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发挥语文学科的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C].//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8.
  [2](英)S·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3]罗国莹,刘丽静,林春波.语用学研究与运用.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235-236.
  [4]文秀兰.“说”“写”在一年级同步训练的可能性与可行性[J].教育科学论坛,2018(4):65-66.
  [5]马米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一年级阅读教学论文第二篇:小学一年级阅读中绘本漂流的运用
 
  Construction of First-Grade Picture Book Rafting Mechanism
 
  SHEN Yuan-ming ZHU Li-juan
 
  学期初,笔者通过多种途径与一年级的家长达成了共识:课外阅读很重要,那是孩子精神成长的奠基工程,而且阅读的起步宜早不宜迟。于是,笔者积极利用闲暇时光和阅读课,给他们讲故事,激发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同时也要求家长们积极利用亲子阅读的方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此举得到了家长的普遍支持。几个星期过去了,笔者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兴趣不浓、敷衍应付、依赖性强、不爱交流等问题,对此,笔者陷入了沉思。让一年级的孩子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人生打好底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那该采用什么方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兴趣、自觉地去阅读,阅读后还能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众人分享呢?于是,笔者想到了一种简单实用而又不失有趣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绘本漂流”。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对于培养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明书目———构建“悦”读序列
 
  一年级的绘本阅读要根据孩子阅读的差异性,遵循兴趣为先导、发展为基础的原则,明确班级阅读的书目,并构建相应的序列。
 
  1.零阅读或接近零阅读的孩子的阅读书目
 
  对于“零阅读”或接近“零阅读”的孩子来说,其阅读的书目应该以“图画”为主,再配以简单的几句文字,而且这些文字反复出现,在幼儿园阅读书目的基础上加以调整,这样,孩子们就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就能将阅读的视野转移到简单的文字上,通过图画和文字结合,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参阅比较权威的阅读推荐,笔者推荐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艾瑞·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中江嘉男的《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玛格丽特·怀兹的《逃家小兔》、安娜特·缇森的《巴巴爸爸》系列、宫西达也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等。
 
  2.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孩子的阅读书目
 
  对于有了阅读基础的孩子,可逐步引发他们对文字的关注。这个群体的孩子已经可以尝试通过文字,再结合图画,展开自己的想象,将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了。笔者为这部分孩子推荐的阅读书目虽然也以图画为主,但是力求每一页都配有简短文字,这样能让这个群体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积累语言,陶冶内心情感。笔者给这部分孩子列的书单包括李瑾伦的《子儿,吐吐》、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加比·戈尔德萨克的《和朋友们一起想办法》系列、姜善南的《从小爱科学》系列、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的《不一样的卡梅拉》、克斯多夫·马斯尼等的《小兔汤姆成长的烦恼图画书》系列等。
 
  二、践行“悦”读———让快乐“漂”起来
 
  在确定书目后,可以通过践行绘本“悦读”,让快乐在孩子们当中漂起来。
 
  1.“我读过!”———“悦”读签名轻轻飞
 
  明确了书目、制定了激励机制后,笔者绘制了一张能纳入班级所有孩子名字的表格,粘贴到每一本绘本的封面。孩子在阅读了该书后,在表格上郑重签下名字。这样,在活泼灵动而又充满仪式感的绘本漂流活动中,让每个阅读的孩子从小养成珍爱图书的良好习惯。
 
  另外可以用一两句话说出对书的感受,张贴在书的扉页上,然后再写上推荐指数,第二天将书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这种分享和交往不仅使孩子享受到共读的快乐,也收获了友情,充分发展了孩子的社会性。
 
  2.“我推荐!”———“悦”读想法大声说
 
  一年级的孩子在表达上往往会结巴,还缺乏自信。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全面发展他们的素质,可以花10分钟左右时间给1到2个孩子到讲台上来推荐他喜爱的书。由于刚开始,孩子们都难免会有些胆怯,于是笔者就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层层推开。
 
  (1)由老师示范引领
 
  一年级小学生不知道怎么读书,不知道怎么分享收获,不知道怎么表述自己的感受,更不知道怎么向同伴推荐优秀好看的书。此时,老师就要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第一步是师生共读。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老师首先要喜欢阅读,要给孩子们推荐书,老师尽可能地要与他们共读,在共读的过程中向孩子们渗透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为他们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培养与孩子的感情,只有参与共读了,指导起来才更有针对性,整个阅读过程才会更有实效。在与孩子们共读绘本的时候,除了看图画,我们还尽可能将孩子注意力集中到文字上来,引领孩子们从画面出发来自个儿表述相对应的文字,再从文字出发来想象画面,并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做出相应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共读,让孩子的阅读收到了实效。
 
  第二步是教孩子表达阅读的感受。读完一本有趣的绘本,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思考、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感受。如何将这些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在共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年级的孩子,要结合一年级段孩子的特点,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表述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感受的方式可以是孩子口述、家长记录,也可以是孩子用拼音的方式简要地进行记录。
 
  第三步是教孩子进行读书推荐。一年级孩子模仿能力强,没有一定的语言规范,那就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固定的模式加以模仿。比如做成读书推荐卡,提示孩子从书名、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我看完书后的问题是什么等几个方面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记录,向同学们推荐分享自己阅读的快乐。由于孩子的识字量有限,除了读书推荐卡,还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述,比如可以鼓励不善书写的孩子将自己的推荐录成音频或视频在班级群内发布,将自己的“悦读”想法大声说出来。
 
  (2)让识字量大、表达能力强的孩子率先推荐
 
  由于孩子的家庭环境、自身发展水平均有差异,因此,在绘本漂流的前一阶段,让识字量大、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上台推荐书目,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此来激发带动全班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3)实行人人轮流推荐
 
  “绘本漂流”的最终目的是给每一位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做好服务。因此,在老师的推荐、优等生推荐的引领下,等孩子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与语言组织的基本能力后,可以采用班级轮号的方式,利用阅览课、班队课和每天早上的时间,每天轮3到5个,人人都能参与到分享交流的过程当中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经过一段时间的“漂流”实践,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的阅读状态有了很大改观。
 
  首先是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绘本漂流中,尤其在传漂、推荐过程中,孩子们面对不同种类的绘本,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从好朋友手中漂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孩子们更是为之兴奋,因此在阅读的时候会更用心,阅读质量也大大提高。
 
  其次是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和理解力。绘本漂流中,孩子不仅能以固定的表达模式把故事简单地复述出来,也能讲出读完故事后一些简单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们变得自信、勇敢、阳光,在推荐时,表达也更加流畅、完整,想法也更深刻了。
 
  再次是拉近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绘本不仅仅是属于孩子的,更属于家长。绘本漂流中,每个孩子都会带着自己喜欢的绘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写感受,在温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共享亲子阅读的美好时光。
 
  绘本漂流,一项阅读的持久战,让笔者欣喜地感受到孩子与家长间丝丝缕缕的变化,感动于孩子们与家长间一个个甜蜜的绘本阅读故事,这不单单是一种特别的家庭教育研究,更是一份孩子童年最美的记忆。
一年级阅读教学论文(专业范文8篇)
第一篇: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育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阅读中绘本漂流的运用
第三篇:儿童阅读流畅性对阅读理解的作用研究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现状与阅读能力提升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解读 第六篇:一年级语文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第七篇:一年级教材《怎么都快乐》语文联读教学探索 第八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返回:语文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