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保险硕士论文 >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24 共619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

  2.1 人口老龄化

  2.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在 1950 年至 2010 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60 岁以上人口数量从 1953 年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 4150 万增长到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近 1.8 亿,增长了 4 倍多。在这 60 年里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最初的金字塔形结构,演变为目前的纺锤形结构,并最终将形成倒金字塔形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其中,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人口生育高峰所形成的队列推移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为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发展年代的战后婴儿潮,出生率急剧上升,初期表现伴随着出生婴儿和幼儿死亡率的下降,使得人口的自然增产率有了提升,其结果是人口结构更加年轻化。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经历了一个生育率急剧下降的时期,使得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进程加快。以下是我国已经进行的1953年、1964 年、1982 年、1990 年、2000 年、2010 年 6 次人口普查反映的按 5 岁组划分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人口金字塔)的变化情况,其中左侧为男性数量,右侧为女性数量。下图(图 2-7)为 1950 年至 2010 年我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图,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动态过程【1】

  
  由上图,可以很清晰的分析出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整体可以划分为下方表格(见下页表 2-1)中的五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国的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而战后婴儿潮的爆发使得人口迅速增加,1962-1970 年中国创造了迄今为止历史上人口年增长速度的峰值水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都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渐进式的逐步转变。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过程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逐步实现的,经济社会层面为老龄社会的到来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简而言之即为“先富后老”.而反观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其发生在我国经济发展尚不发达的情况,而且较之国外的人口老龄化,不仅仅人口出现短时间爆炸式增长,更是有“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从年轻型人口结构急速转变为老龄化社会,简而言之我国是“未富先老”.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亿人,占16.60%;15-59 岁人口为 9.4 亿人,占 70.14%;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8 亿人,占 13.26%,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19 亿人,占 8.87%.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29%,15-59 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3.36%,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2.93%,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91%.【2】

  
  2.1.2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达到成年型,世纪之交达到老年型,15年走完了许多国家需要 50 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转变,而且这种转变被视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可逆转的,而其发展变化与总和生育率有着很大的关联。人口老龄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和生育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总和生育率 2.1 是人口再生产的更替水平,它具有“信号”指标的性质,超过这个界限,总人口将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低于这个界限,总人口将出现下降趋势。全国总和生育率未来 30 年应保持在 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①.中国 2000 年的总和生育率为 1.22,而根据《中国 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2010 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1.18110,其中城市为 0.88210,镇为 1.15340,乡村为 1.43755,中国已经进入了超低生育率的行列。持续走低的生育率与计划生育之前 30 年的人口高速增长互相作用,急剧的加速了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并且伴随着“严重少子化”,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人口结构的冲击最终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风险。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通常会使得社会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口的平均年龄,中位年龄都会不断增加,会进一步加剧老龄化人口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发展迅速,规模巨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①.根据预测,2030 年以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2030-2050 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未富先老,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如果说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其对于老龄化所带来的赡养需求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而我国则是“未富先老”,2000 年进入老龄化阶段时的人均 GDP 才 850 美元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水平。中国的老龄化发展速度快,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 7%上升到 14%,中国仅仅用了 27 年的时间,而反观发达国家则至少用了 45 年以上的时间,其中美国用了 79 年左右,瑞典用了 85 年,法国则是 135 年②.

  老龄化发展城乡结构不平衡。由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目前中国农村 65岁及以上人口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 1.24 个百分点,而在发达国家,则是普遍的城市老龄化水平高于农村。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及儿童,从而导致了农村人口老龄化。

  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农村人口逐渐被城市所吸收,从而使得城市的老龄化水平逐步追上农村的老龄化水平,但是这一超越至少要在 2040 年以后。就当下而言,农村大量的留守老人与城市中务工的农村人口所形成的老龄化压力将会持续对中国的社会形成冲击。

  高龄化趋势明显。截止 2008 年年末,我国 80 岁以上人口已占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 11%,较 1997 年上升了 27%.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及生活环境的改善,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80 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上升趋势依旧会保持较高速度。

  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较大。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成梯次发展,东部经济较为发达,而西部的经济发展则较为落后,与此相对应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明显快于西部地区,其中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结构的上海地区(1979 年)比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化结构的宁夏(2012 年)早了 33 年③.

  2.2 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沿革

  2.2.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创阶段(1951-1957 年)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政务院于 1951 年 2 月 20 日颁发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社会保障条例,其颁布标志着我国养老等社会保险计划的正式启动。1953 年 1 月 2 日政务院又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意见》,对原条例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修改后的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劳动保险的实施范围,提高了若干劳动保险待遇的标准。1955 年 12 月 29 日,国务院办不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保险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