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保险硕士论文 >

平安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30 共814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2.2 功利性问题

  保险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办企业原初都是为了赚钱,但企业如果过于功利而不综合考虑自身的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就会走向失败。世界上因过于功利而缺乏道德操守和罔顾社会责任而失败的企业很多,比如美国安然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 年披露的营业额达 1010 亿美元之巨,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①,然而由于欺诈交易、内部交易、逃税避税等一系列严重违反企业道德操守的违法行为,使得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 2002 年在几周内破产。因此,企业要想永续经营下去,就切记过于功利。平安在自身发展中也遇到管理者过于功利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平安的“投连风波”事件和“富通门事件”.“投连风波”事件反映出平安在发展中出现了以下三个问题;1、从保险产品设计方面,这种具有投资功能的投连险的保障力不够。保险的本质在于其保障性,转移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是保险的最基本功能。业界为了追求保费规模,大多销售大量的具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使得目前寿险产品结构比例失调,投资产品的险种过大,这种结构是不科学的,也违背了保险的保障本质功能。

  2、从公司内控管理方面,公司对销售队伍的管控不完善。公司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就必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销售队伍。由于保险人才的缺乏,使得新增的代理人大多素质低下,经过简单的上岗培训后,在对投连险的险种特点并不能完全领会的情况下去销售,会加大销售误导的可能。

  3、从营销方面,为追求业绩而罔顾职业道德,销售误导严重。投连险是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高端消费者设计的,代理人在销售过程中一定要告知消费者投连险的风险性。一些代理人为了高额的业绩,通常并没有区分消费者。使得那些最需要保障的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性质以及潜在的投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也被推销这种产品,从而加重了这些消费者的负担,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如果说投连风波是由于平安管理制度上的疏忽导致的危机,那么投资富通事件就不得不说是决策者战略上的失策。平安投资富通始于 2007 年 11 月,以 196 亿元人民币购入富通集团 9501 万股股份。不久,平安继续增持富通集团 4.99%股份,使得平安对富通的总投资达到 240 亿元人民币。当平安在持有富通大量股份的时候,许多投资机构认为平安投资富通是稳赚的;但随着次贷危机以及全球金融风暴使富通股价跳水,导致平安投资巨亏了 230 亿元,这次投资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亏损。

  巨亏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有关,马明哲董事长就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全球性金融风暴导致的富通股价跳水;但是,业界也有许多人士认为投资富通失败的原因与以马明哲为首的领导层心态浮躁,急于对外扩张,缺乏海外并购经验有关。其次,对风险的预测和可行性研究不足,当然这里的风险不仅包括经济全球化的不稳定风险,也包括政治风险。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决策依据的可靠性和内容的真实性,平安投资富通失利,很大程度上因为调查研究不够,没有真正弄清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富通虽然是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可在知名的背后却掩盖着因投资美国债券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最后,获取收购信息的不准确行和不对称性。尽管平安在收购之前进行了差不多一年的考察,还聘请摩根大通作为独家投资顾问进行评估,但获取的信息并不对称,有些重要的信息甚至向投资者隐瞒。比如,富通集团持有美国次级债务的大量资产,包括 1.23 亿欧元的债务抵押债券和贷款抵押债券,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的爆发,其资产泡沫化,亏空就理所当然了。

  平安投资富通巨亏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企业在自身长远战略发展问题上,必须切记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特别是保险行业,必须要严守风险评估关;在经营理念上必须要对股东方负责,不能仅凭几个领导就盲目下决策,在重大决策方面应充分考虑各方面意见,做出最有效率和价值的决策。

  3.2.3 人才流失问题

  众所周知,平安是保险人才的黄埔军校。这个头衔就说明平安培育了大批保险领域的优秀人才。在人才管理和培养方面,平安有 “竞争、激励、淘汰”三大人才培养机制,有以绩效为导向、公平透明的考核机制;有倡导个人价值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价值文化等。首先,平安十分强调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其次,平安倡导公司和个人双重价值最大化。公司价值是个人价值创造的前提和基础,个人价值是公司价值实现的动力和结果,平安积极为员工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通过不断完善公司的绩效考评体系、员工和干部培训体系、薪酬和激励机制以及职业规划等,给员工创造价值实现的平台,在员工创造个人的价值的同时,公司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最后,平安始终强调团队的重要性,他们一方面把经营管理的根基建立在公司制度和机制上,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十分注重人才团队的战斗力。使得公司整个运营机制更多地依靠整个平台和团队的力量。

  虽然,平安拥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平安的人才流失问题仍然很严重,据统计,从公司成立之初到现在,平安至少流失 80%的员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流失问题关乎企业的发展,难免不会引起重视。

  平安的人才流失问题,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从制度上来看与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关,平安的“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以及业绩考评体系,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鼓励和选拔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也对公司的老员工带来很大的冲击,一些在公司辛勤劳动十年、二十年的老同志,有的还在普通岗位默默无闻,有的不堪压力而离职。从经营者本身来看,平安本身也有不善待员工的一面,平安公司通过裁员的形式裁掉了“员工福利部”,整个福利部的 90%员工都被解雇,这中舍弃员工利益,追求公司价值的行为也与平安提倡的个人价值最大化与公司价值最大化口号想背离。

  诚然,金融保险人才的缺乏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才流动也就成为必然趋势。但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就必须要善待自己的员工--给员工一个长远的规划,一个能够展现自己的平台;只有善待自己员工的企业,才会做好服务,善待客户。因此,企业在建设自身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员工的发展规划,要切实为员工的前途和利益考虑,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使员工感到大家庭的温暖,真正做到员工与公司同命运、共发展,并和员工一起不断取得成功。

  3.2.4 执行力问题

  所谓企业的执行力,指的是企业的各级员工贯彻领会公司的战略意图,完成公司的各项预定目标的能力。要强化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就必须强化企业执行力的载体--执行力文化。所谓执行力文化就是把公司的各项战略决策细化成各项任务目标,以制度化的流程使员工们普遍认同,并规范、引导公司员工完成各项任务。这些执行公司战略任务的规章、制度、流程等都是一种无形的执行力文化。要推动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就必须建立这种文化。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大多都会遇到执行力问题,谈到平安企业文化的执行力问题,我们不得不说平安在投连风波事件的发生和解决所遇到的执行力问题。虽然说投连危机是中国保险史上第一次因为保险产品问题引发的公共危机,但是销售误导问题是这次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销售误导的背后一方面反映出平安在监督管理制度以及责任落实的不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平安在招聘培训代理人方面也没有切实执行公司的制度要求。

  投连风波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层充分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公司至上而下建立了:“高度一致的执行标准,严明的执行纪律和卓越的执行能力”,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平安成功完成了百万客户大回访;2003 年,马明哲在投连风波即将得到全面解决的时候,做出了“我们别无选择”为题的报告,提出了“品质优先、利润导向、规范管理、重在执行”的方针,重点强调“重在执行”;并把执行力纳入企业文化品牌战略。平安正是从战略的高度和公司存亡的角度看待执行问题,将执行进行到底,才使得公司成功的解决了“投连风波”.平安在其发展过程中,用事实证明了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性,“一流的战略、二流的执行”,不如“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因此,保险企业在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和规划的时候,必须强化其企业文化的执行力,只有一如既往的贯彻各项任务目标的执行,才能是企业走得更远。

  3.2.5 中西方文化融合问题

  平安在 H 股上市路演的报告中,指出自身独一无二的优势,即“国际化标准,本土化优势”.他们指出现代金融的成熟理念和管理技术都来自西方,我们大胆的实行拿来主义,并在平安不断的实践以取得成功,与国内企业相比,我们更具国际化;同时作为中国企业,我们比外资企业更加熟悉本土国情、行情以及中国人自身思想观念的特点等,与外资企业相比,我们更有本土优势。在这两个方面,平安比其他保险公司都要早好几年,因此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竞争的优势。的确,马明哲和他的团队把自身使命定位于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抱着“平安永远在创业”的决心,在学习引进西方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同时,不仅能够给平安新的国际化视野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将这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融会贯通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创新的形成了中西合璧,古今贯通的企业文化理念。这种企业文化理念相对于较晚进入的中国其他保险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具有优势。

  但是,平安缔造的“国际化标准,本土化优势”的企业准则,给平安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给平安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平安提倡的国际化标准,但真正融入到本土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而且在本土化的实践中是充满荆棘的,其结果可能会遭受惨痛的失败。比如引进投资连接保险由于销售误导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投连风波;投资富通由于决策的失误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些失败的案例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也与平安借鉴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并未完全本土化有关。

  西方文化注重理性思维与逻辑演绎,强调科学性与制度性,相应形成的保险文化尊崇科学的经营管理,长期经营的理念以及利润的回报。加上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生发展了几百年,有着高度完善的竞争体制,信誉良好的诚信机制,缜密规范的监管体制以及极度发达的舆论监督体制等,这些都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中国保险企业在引进西方体制下产生的保险管理体制、产品以及经营理念要想产生同样的效果,就也需要有相应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设施;但是,目前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情况和中国社会制度下的保险业,是不可能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的。

  任何不同文化的融合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平安的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也不例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的深入发展,我国保险业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平安也会慢慢地克服这些问题,真正做到“中西合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企业文化论文
返回:保险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