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健全有关制度
1. 完善并严格执行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执行不仅是监督和规范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活动、保障人权以及检察人员不受诬陷的重要措施,而且直接关系到证据的合法性和证明力,涉及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处理也具有重要的实质性影响,必须完善并严格执行同步录音录像制度(1)明确同步录音录像的法律性质。
虽然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负责人对《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进行解读认为,检察机关对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活动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根本目的是规范讯问行为、防止违法讯问甚至采取刑讯逼供手段进行讯问等问题发生,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从性质和出发点讲,是一项检察机关自觉主动规范讯问活动、接受对讯问的监督、加强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内部工作措施。其结论为“讯问录音、录像是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职务犯罪案件工作中规范讯问行为、保证讯问活动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但笔者认为,该解读也没有否认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据属性,修改后的刑诉法第 48 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将证据概念从“事实说”转变为“材料说”,应根据同步录音录像资料证明的内容来确定其属性。
当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用于证明讯问程序合法性时,同步录音录像客观真实的记录了讯问活动过程和场景,重现“笔录是怎样形成”的,应属于证明讯问过程的视听资料证据种类。在这种情况下,同步录音录像以图像和声音形式,直观形象的记录犯罪嫌疑人及侦查人员当时的场景、气氛、语调、神态等,充分再现讯问过程的每个细节,有力弥补了书面讯问笔录的不足。
当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用于证明案件事实时,同步录音录像是固定保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方法之一,重现“案件是怎么发生的”,应属于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据种类。其与传统讯问笔录、亲笔供词相比,只是载体不同,证明内容完全一致。并且,同步录音录像完全保留了讯问当时语音环境,更具有同步性和完整性,观看同步录音录像比阅读笔录更能全面清晰的了解被告人供述,较书面笔录更具有证明力。
(2)有条件的扩大同步录音录像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在法律许可、当事人同意、技术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不仅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要同步录音录像,询问证人也要同步录音录像,不仅讯问、询问要同步录音录像,搜查、查封、扣押、电子取证等也要进行同步录音录像。
(3)应加强监督,明确责任,确保同步录音录像的全程性、完整性。
讯问人员、检察技术人员及其他人员具有未按照刑事诉讼法第 121条和《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对讯问活动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根据《检察人员纪律处分调理(试行)》等规定,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给案件侦查、起诉、审判造成较为严重后果或者对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较为严重侵害的,应当视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给案件侦查、起诉、审判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对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的,应当视情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2.完善并严格执行证人尤其是侦查人员出庭制度。
刑事证人(包括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有利于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和公开审判原则,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和公正裁判有助于全面核实证据,查清案件事实。为此,应从立法上进一步明确证人资格和出庭作证义务,严格限制证人可不出庭作证的法定情形,建立和健全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制度和证人拒证的法律责任制度,确保证人出庭作证。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合法取证的仅仅靠侦查机关一纸说明,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人员应当出庭”但侦查人员经通知后不出庭说明情况将导致何种后果,刑事诉讼法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责任,如果因侦查人员不能按照法律规定出庭说明情况,最终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法庭就应当依法排除相关的证据。
3.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
沉默权制度的本质是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我保护,赋予其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要配套制度。国际司法经验表明,沉默权制度有利于限制侦查行为,预防和减少非法取证行为。根据施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需要,我国应根据国情,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沉默权制度中的合理因素,逐步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从而减弱侦查机关对口供的依赖心理,促使其改变过分倚重口供破案的侦查模式,提高侦查行为的文明程度和法治化水平。
4.健全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一是落实对侦查人员非法取证的责任追究制度。将侦查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取证行为的合法性相联系,完善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对一定非法取证责任人员应有的惩处制度,我国刑法第 245 条规定对某些非法取证行为已经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处罚。该条法律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然而,这里的规定仅仅针对非法取证行为已构成犯罪的情形。实践中,还有大量违法甚至严重违法,但尚不构成犯罪的非法取证行为,对实施这些行为的侦查人员也应规定相应的惩戒制度,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等。二是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明知是非法证据而不依法排除的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经济责任。
引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存在自发性、行政性,土地流转夹杂着无序性、随意性等现象,再加上农村居民对相关法律规定认知不够,导致一些个人约定、民俗性约定明显超出法律约束,给案件的处理造成很大困难。而这些问题又切实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当前我国...
第3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司法适用3.1区分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罪与非罪3.1.1出资不足额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界限出资不足额是指股东不足额出资,一种是发起人、股东由于不可抗力等无法避免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出资不足额,11另一种是发起人、股...
结语刑事诉讼制度不应该是仅仅着眼于追诉犯罪本身,正义也不仅仅意味着犯罪案件的可靠结果。正当的程序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过滤掉人们的恣意,从而保障人们在程序中受到公正对待。改变刑事诉讼程序追诉犯罪的单一程序工具主义价值标准,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初查...
摘要依据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性,遵循刑事诉讼程序法治理念,遵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照依法反腐、法治反腐的原则,从充分发挥职务犯罪初查程序的价值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初查程序。首先,应当在...
第二章G市民事检察建议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G市各区检察院适用民事检察建议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G市各区县检察院民事检察建议在适用过程中呈现如下问题:(一)整体民事检察建议书的制发数量少,且各单位制发数量不平衡...
正当防卫制度能够彰显司法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倡导公民面对不法侵害能够奋起反抗,其本质特征是保护合法法益。对于互殴中的正当防卫认定问题,各理论学说有不同的主张。...
第三章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第72、73条规定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对象,但规定地比较笼统,在此我们需要结合司法解释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适用条件、适用对象加以分析。第一节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一...
引言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的数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笔者作为一名法院审判人员也多有接触。由于目前我国并未出台规制虚假诉讼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对于该类案件,笔者在审理中关于事实的认定及当事人责任的承担存在着诸多困惑与无奈。...
第二章专利权用尽原则的适用分析专利权用尽原则在适用中有很多问题,本文只针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展开分析。第一节专利权用尽原则的适用扩张--方法专利的用尽针对方法专利是否适用专利权用尽原则,没有找到我国关于这个问题的案例,本文列举美国的两个判...
摘要对刑事案件和民事交叉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为解决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刑民交叉问题处于民法、刑法理论研讨的边缘地带,现有的研究或者仅侧重于先民后刑、先刑后民、刑民并举等方面的问题探讨,直到现在,理论界仅是从实体法角度去进行研究,所能得出理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