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树立正确理念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故有其人,然后有法;有其法,尤贵有人”.立法再明确,制度再完善,最后也要靠人来实施,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作为职务犯罪非法证据的排除主体,必须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充分认识非法排除规则具有的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纠正违法、规范执法的意义,切实在检察和审判工作中增强贯彻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自觉性。
1. 牢固树立人权保障意识。
人权不仅包括被告人实体法上的权利,还包括程序法上的权利。“我国学者孙笑侠把人权分为实体性人权与程序性人权,……人权本身是实体性的权利,但是在其实现中还必须依靠某种手段、方法或途径,它们派生于人权,但又不直接涉及实体的利益和需要,这就是程序性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程序设置和具体规定中都贯彻体现了这一宪法原则。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不仅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刑事诉讼法总则,同时通过证据、辩护、侦查措施、强制措施、审判程序等具体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司法人权的实际保障,更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更鲜明地反映了我国刑事司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内在统一的一贯立场,是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要发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落实尊重保障人权的具体制度,无论是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还是审判人员都应切实转变重打击轻保护的倾向,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2. 牢固树立程序公正意识。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指出: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一般认为,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方面,与实体公正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程序公正还具有其独立价值。侦查机关以侵犯公民的方式收集调查证据,以非法证据定罪量刑,不仅法律程序无法得到实现,而且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也不可能实现。审判人员不排除非法证据,即使实体裁判于法有据、并无不当,程序不公、不当也难以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信赖、认同和尊重,难以保障案件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因此,无论是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还是审判人员都必须进一步强化程序公正意识,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更加重视程序公正的独立价值。
3. 牢固树立证据意识。
没有证据就没有诉讼,没有证据就没有公正,证据是刑事审判的基石。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要从源头上杜绝非法证据,审判人员认定案件事实,也必须以证据为依据。“法律真实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法官判决的既判力是建立在这种法律真实基础之上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法律拟制或者推定的真实。这种真实虽然可能接近与客观真实,但永远也不可能等同于客观真实。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只对证据负责,从证据中求真实。”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审判阶段也是实施非法证据排除的最后一个阶段,审判人员应该敢于对非法证据进行排除,筑牢排除的最后一道防线。
4.牢固树立接受监督意识。
非法证据的排除,是对司法机关调查取证工作的否定,有利于刑事诉讼参与人监督司法机关,有利于制止非法取证行为,纠正违法行为。
人民法院要自觉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同时人民法院排除非法证据,也是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但检察机关尤其是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和侦查人员也要进一步强化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自觉接受内部和外部监督。
(四)提高自身能力
侦查是刑事诉讼的基础,“中外刑事诉讼的历史己经反复证明,错误的审判之恶果从来都是结在错误的侦查之病枝上的……完美的审判制度,往往也挽救不了侦查方向偏差所造成的恶果”.所以在施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着重源头治理。
1. 以人为本,培养专门人才。
做好检察工作,队伍建设始终是根本,也是保证。“当前,检察机关侦查工作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侦查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与检察机关侦查工作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面对职务犯罪的复杂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迅速提高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在职务犯罪侦查方面的工作水平和基本技能是当务之急。
2. 科技强检,转变侦查模式。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侦查自身基础建设薄弱,侦查手段有限,现代侦查技术缺乏,职务犯罪侦查过分依赖技巧或谋略,侦查模式一直以“由供到证”为主,导致了职务犯罪案件过分依赖口供,为获取口供,刑讯逼供、超期羁押屡禁不止,非法言词证据也相应而成,因此,必须要加强侦查信息化、装备现代化等基础建设,充分运用话单分析、数据恢复、心理分析等现代侦查技术手段,实现侦查模式从“由供到证”为主向“由证到供”为主转变。
3. 重视初查,提高初查水平。
“初查是反贪办案的先锋官和打头阵的工作,是桥头堡、滩头阵地或者破晓前夜,更是反贪办案带有前置意义或者引桥性质的桥段或者栈桥。”借助于精细化初查,逐步改变传统依赖审讯破案的套路。逐步地、从根本上消除非法证据的来源,做大增多客观证据的办案平台,真正实现初查打基础、侦查是攻坚,二者互相衔接,比肩继踵之良性运行态势。
引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存在自发性、行政性,土地流转夹杂着无序性、随意性等现象,再加上农村居民对相关法律规定认知不够,导致一些个人约定、民俗性约定明显超出法律约束,给案件的处理造成很大困难。而这些问题又切实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当前我国...
第3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司法适用3.1区分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罪与非罪3.1.1出资不足额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界限出资不足额是指股东不足额出资,一种是发起人、股东由于不可抗力等无法避免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出资不足额,11另一种是发起人、股...
结语刑事诉讼制度不应该是仅仅着眼于追诉犯罪本身,正义也不仅仅意味着犯罪案件的可靠结果。正当的程序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过滤掉人们的恣意,从而保障人们在程序中受到公正对待。改变刑事诉讼程序追诉犯罪的单一程序工具主义价值标准,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初查...
摘要依据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性,遵循刑事诉讼程序法治理念,遵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照依法反腐、法治反腐的原则,从充分发挥职务犯罪初查程序的价值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初查程序。首先,应当在...
第二章G市民事检察建议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G市各区检察院适用民事检察建议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G市各区县检察院民事检察建议在适用过程中呈现如下问题:(一)整体民事检察建议书的制发数量少,且各单位制发数量不平衡...
正当防卫制度能够彰显司法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倡导公民面对不法侵害能够奋起反抗,其本质特征是保护合法法益。对于互殴中的正当防卫认定问题,各理论学说有不同的主张。...
第三章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第72、73条规定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对象,但规定地比较笼统,在此我们需要结合司法解释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适用条件、适用对象加以分析。第一节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一...
引言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的数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笔者作为一名法院审判人员也多有接触。由于目前我国并未出台规制虚假诉讼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对于该类案件,笔者在审理中关于事实的认定及当事人责任的承担存在着诸多困惑与无奈。...
第二章专利权用尽原则的适用分析专利权用尽原则在适用中有很多问题,本文只针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展开分析。第一节专利权用尽原则的适用扩张--方法专利的用尽针对方法专利是否适用专利权用尽原则,没有找到我国关于这个问题的案例,本文列举美国的两个判...
摘要对刑事案件和民事交叉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为解决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刑民交叉问题处于民法、刑法理论研讨的边缘地带,现有的研究或者仅侧重于先民后刑、先刑后民、刑民并举等方面的问题探讨,直到现在,理论界仅是从实体法角度去进行研究,所能得出理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