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导致近年来妨害公务类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尽管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开始不断被弱化,而其服务的职能亦开始逐渐加强,但是社会形形色色的事务,不可缺少管理者,而管理行为是否得以有效施行也会直接关系到管理效果的好坏和社会的正常运作,因而对于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的活动理应进行保护。作为法律保护的最后也是最具强制执行力的保障,刑法的规定无疑是一道对公务行为保护的最后屏障,也只有具备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才会受到刑法的制裁。而对于这道最后屏障的合理设置,也将直接影响到公务行为的执行效果,甚至会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于公务行为的配合程度。一方面,公务行为亟待保护,另一方面,公民的利益也需要保障,如何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是立法者需要不断进行权衡的。
刑法中关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无疑就体现了立法者对于这种利益进行权衡的结果。一旦刑法设定过于严苛,容易让人产生恶法的感觉,从而导致受管理者从内心产生抵触心理;而若刑法设定过于宽松,又着实不利于对公务行为的保护,不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纵观我国刑法对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还是较为宽松的,一方面,在执法主体亦即妨害公务罪的犯罪主体的规定上,刑法采取了列举式的规定,这无疑杜绝了实践操作中的类推解释,给刑法保护的范围设定了一个范围。另一方面,在行为方式上,也只是简单得规定了"暴力、威胁"的方式,并没有对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规定。
然而在实践中,妨害公务罪的多发、犯罪形式的多样、恶性程度的不断加大,都给办案人员的办案带来了很多难点,也就导致了理论界对于妨害公务罪的众多问题产生争议。笔者认为,在社会环境不断改变的今天,刑法对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也亟需改变。一方面可以借鉴域外立法中将妨害公务罪的规定拆分成若干个具体的罪名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应当完善对犯罪对象和行为方式的规定。
当然,要根本上解决妨害公务的行为,绝不能光靠刑法的威慑,还需要多角度的改进,例如执法者在执法过程的规范程度以及群众对于公务人员及公务行为的认可程度,都是根本上减少妨害公务行为的途径。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任何一方面的努力,无论是立法的完善还是实践操作的更优化,都是减少妨害公务案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只有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
三、雇主安全保障义务之判定的学理依据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创立,都需要有合理的理论作支撑,才能为社会大众所自觉遵守并得以长久。安全保障义务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深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确有其存在的学理依据。在我国,法理和司法解释对此没有作出说明...
二、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的规定,前三款均规定了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即使用了暴力、威胁的方法,而第四款中虽然不需要具备暴力、威胁的方法,但必须造成严重后果。纵观整个刑法条文,不乏对暴力、威胁有所要求的罪名,...
结语当今社会经济正以一种高速的姿态在不断前进,现实生活中的犯罪形式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逐渐变化中,以借为名型受贿犯罪的出现可以说在社会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了群众们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在司法办案领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它是具有一定代表性,...
结语。通过上述相关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介入因素下刑法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程度。但我国现在关于该理论研究较少而且局面混乱,所以,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迫切需要深化,特别是介入因素的出现能否阻断先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
结论物权保护是一个综合性法律问题,既有公法上的保护也有私法上的保护,即使就私法上的保护而言,也存在物权法上保护和债法上的保护。公法上的保护是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量而不并侧重于物权本身的保护,实际上对于物权人来说,其物权的保护更多的需要私...
引言。一、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案件数量与日俱增。仅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1.在如此多的事故中,交通事故认定是核心,它是当事人承担何种程度刑事...
三、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犯罪对象,又称行为对象,主要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物。根据我国刑法第277条的规定,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主要被规定为以下几类,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引言隐名股东起源于隐名合伙,早在800年前就存在这种现象。?欧洲中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上贸易的兴旺,隐名合伙制度得到发展,特别是商业革命在隐名合伙制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隐名股东问题的研究也随着隐名投资纠纷的出现相伴...
中文摘要本文选取了两组在职务消费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占便宜消费的案件,通过对案件情况的简单介绍,提出两点问题。一是这种占便宜消费行为如何界定,二是对这种占便宜消费行为如何处罚。首先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明确这一行为的危害性,其次通过对占便宜消...
摘要所谓合意,是指当事人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当事人是否就某交易事项达成合意,决定着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这是一个事实判断问题。于实践而言,当事人历经反复接触、磋商,到底是否缔结了合同,从何时我们可据以判定当事人间存在合同关系,有无一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