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进措施。
观念和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会逐渐改善,法律制度的强化才是最有效的。警察采取到案措施一方面具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能,另一方面又会对公民权利造成限制。维护治安与保障人权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因素,要掌握平衡把握尺度绝非易事。“无救济则无权利”,为使嫌疑人权利得以真正实现,需要有救济途径及保障救济权力的部门。“任何人不得做自己的法官”,将各种到案措施整合为“传唤”后,监督与保障的职能应赋予相对中立的部门行使,内部交由非办案单位行使、外部交由复议、司法部门行使。权利救济机制通过内部审核监督,规范和完善到案措施;通过外部复议诉讼程序,控制和制约到案措施。内外部监督救济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以实现保障人权的目的。
(一)内部监督救济。
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对到案措施实施的事中、事后均可开展监督工作。从公安机关内部来讲,作为官僚制的行政组织体系,警种分工很细,职责明确,有相对中立性。
各部门间根据明确的职责分工形成制约关系,又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及考核奖惩等机制,使这种制约关系得以正常运行。公安内部执法监督机构包括法制部门和督察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的不同,法制部门侧重于执法监督,督察部门侧重于现场督察。两个部门均享有以下权力:(1)有权查调被采取到案措施人员的有关信息,包括个人情况及案件情况。(2)有权就警察实施的看管、审问进行监视,从中发现是否有不当看管、审问的情形。(3)有提出批评建议甚至直接惩罚违法行为的权力。法制、督察部门有权对执法中发现的问题出具执法建议书或督察建议书;法制部门有权对违法警察提出执法过错追究,督察也有权对警察执法中的问题予以问责。
1.法制审核。
根据《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本级公安机关对所属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及其人民警察的各项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各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是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本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协调和指导执法监督工作。包括刑事立案、销案,实施侦查措施、刑事强制措施和执行刑罚等刑事执法活动是否合法和适当;适用和执行行政拘留、罚款、没收非法财物、吊销许可证、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等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合法和适当;看守所、拘役所、治安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强制戒毒所、留置室等限制人身自由场所的执法情况。”
公安法制部门一般可以通过案件审核及执法检查对到案措施适用情况开展监督工作。对入所审查人员有处理结果的,无论是予以行政处罚还是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都需要经过法制部门审核,在审核时可以发现到案过程中的执法问题。对入所审查后直接释放的,则无须到法制部门审核,审核不到案件,也就无从发现到案过程中的执法问题。对于这类对象,可以要求办案部门建立办案场所入所人员台账,法制部门通过检查台账和审查笔录来发现和改进执法问题。通过以上措施,对存在执法过错的警察予以严肃追究,从而起到规范到案措施的作用。
2.警务督察。
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四条规定,督察机构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下列事项,进行现场督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调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公安督察部门要加强对办案场所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可通过查调办案场所的监控录像,从中发现和整改适用到案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公安机关应加大警务督察力度,尤其是要强化对违法实施责任人的惩处,来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二)外部监督救济。
公安机关外部监督主要是对到案措施的事后监督。复议机关、司法机关(检察院、法院),有相对的独立性。“司法审查是一种特殊的维护法律安定的国家行为,具有三大特点:(1)具有法律性和终局性。(2)司法性。司法审查与其他法律监督不同,是由司法机关行使的、通过司法行为实现的,因此具有司法的一切特色:纠纷的存在、被动性(有告诉才能启动)、中立性。(3)特殊的审查对象。”
25只有通过第三方的司法审查,才能真正起到监督救济的作用。
“传唤”到案后,经审查,无非作出三种处理结果。一是排除违法犯罪嫌疑,或者经过审查,时限届满,尚不能证实其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释放。二是证实行政违法,作出行政拘留、收容教育、强制戒毒等行政决定。三是认为涉嫌刑事犯罪,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可根据到案后续处理情况,确定到案措施的司法救济途径。
1.行政救济。
当事人认为“传唤”采取不当或违法,对前二种决定的,可依法向法院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先行向有关部门提出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法院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或申请检察院提出抗诉。
2.刑事救济。
当事人对于第三种决定不服的,应通过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由中立法官对相对人的申请进行审查,经过控辩双方同时参与的听审,作出专门的裁决。对该裁决不服的,可以对此项内容单独提出上诉。当然,如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的最终结果仍未进入司法程序并转为行政处罚的,仍可以进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3.国家赔偿。
民警采取“传唤”,造成公民合法权益受损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嫌疑人可以要求启动国家赔偿以救济自己的权益。
第三章外国养老保险缴费争议法律救济制度的代表性模式及启示社会保障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其法律救济制度设置理念相对成熟,具体制度架构相对完善,能较全面地保障当事人的权益。纵观世界各国,主要有社会法院模式、诉讼法...
五、对策措施涉诉信访问题所透露出来的本质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畅通的民意表达与维护司法权威的矛盾,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是一个综合工程,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仅凭法院一家之力无法彻底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涉诉信访问题的彻底解决,...
第三部分细化适用程序。一、程序运行的原则。(一)法定原则。到案措施直接涉及到公民权利。公民有三种不可分离的法律属性:(1)宪法规定的自由,这是指每一个公民、除了必须服从他表示同意或认可的法律外,不服从任何其他法律;(2)公民的平等,(3)...
第二章养老保险缴费争议法律救济制度设置理论争鸣与法理分析第一节养老保险缴费争议法律救济制度设置的理论争鸣一、三种学说介绍(一)行政救济说行政救济说为通说,该学说认为养老保险有着公法的性质,法律救济也应主要采取公法救济手段,即将行政救...
4.我国现行刑事公诉方式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4.1我国现行刑事公诉方式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我国刑事公诉方式也作出了相应的变更。重新回到79年全案移送的公诉方式。很明显地,这与我国法治土壤中固有的职权主义诉讼理念息息相关,是从我国...
中文摘要到案措施是公安机关现场处置时的有力武器,也是案件办理顺利进行的保障。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不合理,到案措施适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到案措施不能适应警察现场处置及办案的需要;另一方面到案措施使用过程中致使公民自由、权利、财产被...
摘要在侵犯财产类犯罪中抢劫既侵害公民的财产权,又侵害其人身权,被害人在遭遇抢劫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被抢的恐惧中难以恢复平静,心理阴影一直挥之不去,给其造成巨大伤害。在我国关于抢劫罪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对于此罪在某地的区域特征以及预防抢劫犯罪...
导言近年来养老保险缴费争议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如今年年初广东东莞裕元鞋厂数万名职工因养老保险补缴等诉求罢工十多天;拥有上千家专营店,即将上市的大型企业山东龙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被曝拒绝为80%的员工缴纳养老保险.此外,还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摘要我国自从建立证券市场之后,关于证券立法就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因此在运行之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就是一个典型。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使证券价格无法...
一、网络购物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一)对消费者安全权的侵害安全权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只有在安全权得以保障的情况下,其他权利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科技的进步大大推进了网络购物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交易,随之而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