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明确适用范围。
一、公安现场处置中适用的到案措施。
公安机关办案有两种模式:“由案到人”的侦查模式和“由人到案”的侦查模式。
“由案到人”是指警察从客观显现的违法犯罪事实出发,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立案,从违法犯罪现场入手,运用各种调查侦查措施来获取证据、抓获并证明实施违法犯罪事实的嫌疑人的活动方式。“由人到案”是指警察对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嫌疑人运用各种调查、侦查措施,获取证据、抓获嫌疑人并证明其实施某种违法犯罪事实的侦查活动方式。
侦查模式不同,到案措施也不同。“由案到人”的侦查模式是先立案,后发现嫌疑人,通知嫌疑人到案需按规定层层呈批办理书面手续,即有证到案。“由人到案”的侦查模式是先发现嫌疑人,且尚未立案,这种未立案件情况下不可能经层层呈批开具书面到案手续,一般是口头告知嫌疑人接受审查,也就是无证到案。随着侦查模式从“由案到人”向“由人到案”的转变,公安机关通过现场处置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大量增加。而公安到案措施虽然种类较多,能在现场处置中适用的却不多。
公安法规采纳令状主义,审批程序繁琐,法规上对到案措施的要求以令状到案为主、无证办案为例外。多数到案措施必须经过呈批并制作书面文书,现场处置紧急情况下来不及进行呈批,导致这些到案措施无法在现场处置中适用。另一些到案措施虽然规定可以不制作书面文书,但适用繁琐或规定不明确,也不宜在现场处置中适用。
公安实践采用实用主义,要求方便快捷,警察办案过程以无证到案为常见、令状到案为偶尔。实践中现场处置时常用的仅有继续盘问、治安传唤、行政传唤、刑事传唤等少数几种到案措施。
(一)现场处置中无法适用的到案措施。
1.拘传。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需要拘传的,应当填写呈请拘传报告书,并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实践中,书面到案法律手续办理繁琐,一般要经过三级审批程序。首先要立案,6然后由办案民警制作呈请拘传报告书,报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所队长),由法制部门审核同意,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局领导)审批同意。江苏公安推广“大平台”,要求所有法律文书在公安内网上制作,个人签名由电子签章代替。警察在网上制作文书过程中还需要录入大量涉案信息,从开始呈批到最终法律文书打印出来最快也需要一个小时。而在现场处置过程中,警察不可能等待这么长时间,也就无法适用拘传。
2.刑事拘留。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拘留犯罪嫌疑人,应当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拘留证。
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捺指印,拒绝签名、捺指印的,侦查人员应当注明。”因此,一般情况下刑事拘留必须有拘留证。
虽然前条第二款又规定:“紧急情况下,对于符合本规定第一百二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将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后立即审查,办理法律手续。”也就是说,可以先无证拘留,之后再补办手续。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实施无证拘留,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后仍然要经过三级审批程序(同拘传呈批类似)。仅凭现场情况,在不制作补充材料的情况下是得不到批准的。如得不到批准,则意味着办案警察之前的无证拘留不当,涉及到国家赔偿责任,办案警察有被追究执法过错的风险。为此,实践中往往是以其他到案措施(如传唤)将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经审查取证后才按规定呈批刑事拘留。这样,即使到案后不批准刑事拘留,办案民警也没有执法上的风险。刑事拘留在现场处置时的到案功能被舍弃,只起到审前羁押的功能。
3.立即予以拘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十七条规定,“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也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拘留”的定义不清晰,是行政处罚还是强制措施?有无期限设置?有无法律文书?因缺乏系列配套规定,为避免出错,实践中警察往往以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予以传唤。
(二)现场处置中可以适用的到案措施。
1.继续盘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九条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根据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执行<人民警察法>有关问题的解释》,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行追捕逃犯、侦查案件、巡逻执勤、维护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现场调查等职务活动中均可适用继续盘问。
2.治安传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3.行政传唤。
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四十四条规定:“对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并在询问笔录中注明违法嫌疑人到案经过、到案时间和离开时间。”
4.刑事传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四条也规定:“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并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在讯问笔录中应当注明犯罪嫌疑人到案方式,并由犯罪嫌疑人注明到案时间和传唤结束时间。”
二、适用范围的混淆。
从上述四种到案措施来看,适用对象存在交叉重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九条对继续盘问的适用对象采取了描述和列举两种方式,就是具有违法犯罪嫌疑并且有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有现场作案嫌疑的、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四种情形之一的行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对治安传唤的适用对象仅采取了描述的方式,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四十四条对行政传唤的适用对象,也仅采取了描述的方式,指违法嫌疑人;与治安传唤相比,主要是适用对象范围更广;也就是说采取传唤措施时,适用行政传唤是一般规定、适用治安传唤是特殊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对刑事传唤的适用对象采取了排除的描述方式,“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四条对此采取了描述的方式,指犯罪嫌疑人。
可以看出,上述到案措施仅在适用对象上有形式上的区别。而这些形式上的区别,仅是对违法程度高低的区别,即是构成违法还是犯罪。一般认为:“公安机关具有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双重职能,因而公安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注意区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律、法规采用的行政强制措施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刑事法律、法规而采用的刑事强制措施”.5这种违法程度上的区分,在公安机关立案审查后采取强制措施时,尚有区分的可能性。
五、对策措施涉诉信访问题所透露出来的本质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畅通的民意表达与维护司法权威的矛盾,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是一个综合工程,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仅凭法院一家之力无法彻底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涉诉信访问题的彻底解决,...
第四部分强化救济措施。一、到案过程中的人权状况。到案措施的适用与人权状况联系紧密。一方面,到案措施的实施,起到人权保障的实际作用。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扰乱社会秩序、威胁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到案措施的实施虽然限制和剥夺了少数相对人的人身自由...
第三部分细化适用程序。一、程序运行的原则。(一)法定原则。到案措施直接涉及到公民权利。公民有三种不可分离的法律属性:(1)宪法规定的自由,这是指每一个公民、除了必须服从他表示同意或认可的法律外,不服从任何其他法律;(2)公民的平等,(3)...
第五章明确我国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途径第一节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宪法地位作为关系到人权保障的紧密一环,无罪推定原则重点强调公民基本权利。无罪推定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一原则在最初出现的时候,并不是由刑事诉讼法原则确定,法国《人权宣言》第一次将罪...
4.我国现行刑事公诉方式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4.1我国现行刑事公诉方式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我国刑事公诉方式也作出了相应的变更。重新回到79年全案移送的公诉方式。很明显地,这与我国法治土壤中固有的职权主义诉讼理念息息相关,是从我国...
中文摘要到案措施是公安机关现场处置时的有力武器,也是案件办理顺利进行的保障。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不合理,到案措施适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到案措施不能适应警察现场处置及办案的需要;另一方面到案措施使用过程中致使公民自由、权利、财产被...
引言我国刑法的第225条规定的非法经营罪是源于1979年刑法规定的投机倒把罪。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国民经济的控制既包括宏观的综合治理,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物资的控制,也包括微观的自由买卖,小范围内的商品自由流通。那时投机倒把行为,被看作破坏国...
摘要在侵犯财产类犯罪中抢劫既侵害公民的财产权,又侵害其人身权,被害人在遭遇抢劫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被抢的恐惧中难以恢复平静,心理阴影一直挥之不去,给其造成巨大伤害。在我国关于抢劫罪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对于此罪在某地的区域特征以及预防抢劫犯罪...
摘要我国自从建立证券市场之后,关于证券立法就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因此在运行之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就是一个典型。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使证券价格无法...
一、网络购物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一)对消费者安全权的侵害安全权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只有在安全权得以保障的情况下,其他权利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科技的进步大大推进了网络购物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交易,随之而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