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司法实践中对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
主要通过两个案件来说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2.1 “难了的生死债案”.
该案曾在“央视国际,经济与法栏目”中予以报道,案情是 2003 年 5 月,某机电厂职工徐某的丈夫郝某突然去世。同年,与丈夫去世前有生意往来的陈氏夫妇登门造访,要求徐某偿还其丈夫生前所欠的 6 万元借款。但徐某目前的经济情况是丈夫死后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夫妻以前居住的房子是租用的,徐某已经退租搬去娘家居住,面对 6 万元的债务徐某微薄的工资根本没有能力偿还。后来陈氏夫妇从侧面了解到,郝某在 2001年时与自己的妹夫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公司,郝某所占有的 15 万元股权在经过调查后发现已经转给了其妹妹名下。陈氏夫妇无奈将徐某告上了法庭认为夫妻任何一方有义务在另一方死亡后偿还其共同生活期间所欠的债务,法院的判决支持了陈氏夫妇的诉讼请求,判决徐某对其丈夫生前所欠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根据当时徐某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标准,法院在强制执行的过程中只保留了徐某维持基本生活的费用,剩余的 300元用以清偿借款,而这区区每月的 300 元需要近 20 年才能把债务全部清偿。
2.2.2 “放弃继承权案”.
甲对乙享有债权,而乙到期没有偿还,甲向乙所在的 A 县法院提起诉讼实现其自身债权,法院在查明相关事实后依法判决乙承担还款义务,判决生效后乙拒不履行义务,甲在法院强制执行的过程中突然去世。而丙对甲享有债权同时债权已届清偿期,同时丙知道甲是乙的债权人。丙听闻甲去世后,以甲的继承人为被告起诉至 B 县法院要求偿还债务。继承人因为怕卷入诉讼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纷纷表示放弃继承,A 县法院执行局由于甲的继承人放弃继承裁定终结执行。而 B 县法院也因为放弃继承判决甲的继承人没有偿还义务,驳回丙的诉讼请求。
2.2.3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不足之处。
以上两个案例都涉及到遗产继承中债权人的利益保护问题。“难了的生死债案”是由于我国缺乏遗产分离制度而导致被继承人的遗产与继承人的固有资产发生了混同,同时没有遗产管理人造成了债权人对遗产的真实状况缺乏了解。这就造成了债权人在案件中“诉诸司法的成本高昂,效力较低,司法救济的实效欠缺”.“放弃继承权案”当被继承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权人的债务时,债权人能否就被继承人生前所享有的债权行使代位权,同时当继承人均表示放弃继承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案件的被告才能保障债权人的诉权得以实现。综上所举,现行继承法对继承中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存在严重缺陷。
一方面不仅造成了在继承过程中侵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情况频发,也使债权人的利益在受到侵害后得不到有效的司法救济;另一方面,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缺乏法律依据和规范指导,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2.3 现行继承法对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不足的原因。
马克思说:“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植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即什么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什么样的法律。现行继承法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不足是我国法制状况不够完善的一个缩影。
2.3.1 现行继承法立法时的环境发生变化。
中国现行的《继承法》是在 1985 年颁布实施的,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发达,经济关系较为简单。公民的财产以生活资料为主,生产资料较为匮乏。故在这种经济条件下,公民的遗产主要集中在生活资料中,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较为简单,侵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现象较少发生,所以谈及不到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制度。我国步入市场经济后,商品经济发达,个体及私营经济愈发活跃,公民的个人财产逐年增多。现在看来,继承法中的许多条文已经与现实经济社会相脱节,而被司法机关束之高阁,无力解决纷繁复杂的继承问题。继承法条文规定的简单粗化影响了法律在相关领域的调整功能。
2.3.2 社会对遗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保护观念淡薄。
中国五千年文化所传承的观念一直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死者为大”、“父债子偿”,与现行法的基本理念“公平”“平等”“正义”相矛盾。关于遗产债务的清偿原则和方法,民众对现行法规之规则的接受存在着地区差异,部分民众的观念与现行法规定不相符合。
在这种传统观念氛围的影响下,司法机关不愿介入到私人的继承活动中,没有一个可靠权威的社会力量对抗强大的继承人群体,维护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3.3 受当时立法指导思想所限。
建国初期我国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宜粗不宜细”,大多部门法只是规定了基本框架,具体的实施细则一般由政策加以调整。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进入正轨,但先后订立的几部法律包括现行继承法在内受当时的立法思想影响深远,未将各个权利主体的利益考虑细致也在情理之中。
2.3.4 当时的继承法理论研究尚且薄弱。
张玉敏教授曾在《财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一文中提到,在制定继承法时,对于继承法学的研究刚刚开始,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继承法的基本问题,即所调整的主体缺乏全面的了解,人们只注意到了死者亲属之间继承关系的研究,而忽略了继承中其他关系的存在。
我国的法制建设起步晚、道路曲折,法律理论的研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家庭继承法方面的研究较为保守,对于继承主体的关注较为片面,造成了法律调整功能的失准。
本文根据共享单车行业押金收退现状反映出的现实问题,结合共享单车押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深度挖掘、分析我国在共享单车押金监管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实现降低资金风险、规范企业运行的目的,并预设性地为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其他共享平台提...
第五章保障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法律制度完善对策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公平对待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为我国民营银行的设立指明了方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指出: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是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保障...
四、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评价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以《民法通则》为主体,略成体系,亦涵盖了监护的主体、对象、程序等内容,但仍有其不完善性,尤其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已不能适应当下需求,归纳起来,该...
第3章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一般原则立法原则是指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我国在立法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了一些立法的原则,其中的一些原则也是我们当前社区矫正立法工作可以借鉴和适用的。结合当前社区矫正的实际情况,我国社区矫正在...
第二章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用人者责任制度的考察第一节《侵权责任法》出台前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前,我国法律对用人者责任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1987年施行的《民法通则》、1988年《民通意见》[16]中对用人者责任都是只...
第3章国外婚内侵权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3.1普通法系国家婚内侵权制度的发展3.1.1婚内夫妻侵权豁免阶段在普通法系早期的相关理论当中,通常认为当两个人结婚之后,他们在法律上就成为了一个人,也就是说,当两个人形成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之后,妻子...
第二章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三十多年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改革,始终以提高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性和效率性为宗旨,以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推动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回应了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压力。无论从当前幵展的...
中文摘要预付式消费模式作为对合同双方均有裨益的一种消费模式,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便利,给经营者也带来了资金运作上的灵活性和提升了顾客的粘性。但因其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约束措施,引发了大量的纠纷,维权无...
四、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我国婚姻法制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不断地完善。针对上文提到的我国婚姻立法的缺陷之处,结合现行《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两个司法解释等法律规范的内容,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结合外国...
第三章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完善第一节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体的完善一、仲裁委员会摆脱行政牵制相对独立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构的产物,受行政牵制较为明显,因此需要建立独立的仲裁委员会,摆脱行政权的制约。强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