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三规合一的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2-10 共245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二、三规合一的理论基础

  由于三个规划在实际工作工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谐之处,笔者主张“以规划融合的理念推进三规合一改革实践”。然而“三规合一”改革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系统”、“城市增长管理”和“协同”理论针对城市设计、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公共管理问题进行的分析和论述,已经涉及到了产业、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三规合一”工作有较强的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上世纪中后期就开始萌芽,并且已经历经三十年的发展过程。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持续恶化、发展问题更趋严重,人们也逐渐幵始重视并反思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利用等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增长=发展”

  的模式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发展的“可持续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产生了相关的理论研究。1987年,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这份报告是由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的,主要探讨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重点讨论了环境的可协调发展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1992年联合国围绕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召幵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在人类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进程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互相依赖互为加强。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同时不能忽略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倡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说为了保护环境就不管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基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求发展经济和社会,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以尊重、维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达到人与自然、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共处。

  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对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既要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又要顾及到未来的发展可能需要;既要人和社会的发展,又要自然、环境的相应发展。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系统理论

  系统思想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着——《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奠定了系统论的理论基础。

  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以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作为研究重点,并通过数学方法定量的描述其功能,来寻找和确定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贝塔朗菲认为,任何系统都不是简单机械的整合,它更像是一个具有统一协调性的整体,系统的整体功能往往表现出比各要素单纯叠加更优的特点。他提出任何系统都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五个重要特征。

  土地系统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土地利用与国民经济、人口规模、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之间则是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过程。城市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城市系统内部是一个具有自身变化规律的严密整体。因此,可以说对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协调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规划着力于城市的生产力安排和社会协调发展,城市规划追求城市系统中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优,土地规划要在土地一社会一经济系统中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土地使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如何使三个规划能够更加和谐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系统管理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

  (三)城市增长管理理论
  
  城市增长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在美国城市土地协会1975年出版的《对增长的管理与控制》中,对增长管理的定义是:“政府运用各种传统与演进的技术、工具、计划及活动,对地方的土地使用模式,包括发展的方式、区位、速度和性质等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增长管理被普遍理解为现代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具体行为,政府通过法律、规划、行政管理、税收激励等多种手段,促进并引导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发展的速度、开发的强度和资源环境的承受度得以平衡,保证城市范围内建设与保护等多维目标的相互协调,从而使得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区间。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他国实施增长管理理论中的成功实践经验,实现对城乡建设发展的空间的引导和限制,达到良性增长。

  (四)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不平衡状态下的幵放性系统。在与外界产生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时候,这个系统如何通过自身各组成部分的协调,自发地产生一个新的的有序结构。

  协同理论是综合了统计学、动力学等多门学科研究方法,并以结构耗散理论为基础逐渐发展成型的科学理论。他通过构建完整的数学模型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不同领域的情况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

  协同论应用范围广泛,它在多种学科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成果。协同理论认为系统自身各组成部分的协调作用十分重要,系统自身各部分协调得好,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能发挥得好。系统自身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如果运作顺畅,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

  三规合一是一项十分浩大的系统工程,三者应以协同理论为理论基础,相互分工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城市增长管理”、“协同”等理论,可以清楚的看到,学者们对于城市土地空间发展和利用的设想从最初的基本功能需求假设,逐渐深入到研究城市自身不断扩大发展和协调管理的内在规律。以发展的核心需求,来引导城市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优化统筹,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打破城市规划割裂,实现规划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