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万顷沙中心镇规划建设成效分析
3.1 万顷沙镇中心镇规划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策略
自万顷沙被列为省级中心镇后,万顷沙镇发展定位为广州城市发展南拓战略的前沿阵地,是以龙穴岛深水港以及石化、钢铁、造船、物流等重大项目为依托的临港产业聚集区、生活服务配套基地,具有沙田水乡风情的省级中心镇。目标是发展成为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广州市域南部,重点发展临港产业聚集区,工业生态与农业生态协调发展的示范镇。并将镇区发展成为广州南部临港大工业基地的后勤配套服务基地,形成促进镇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园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引导本地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向中心镇区集聚,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和镇区建设,逐步发展形成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集聚及结构合理的省级中心镇的生产与生活服务中心。其产业发展策略为以下三个方面:
(1)农业发展总体策略:在高速工业化背景下,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以效益为中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重点发展生态型、观光型农业。
(2)工业发展总体策略:对接大型产业项目重点发展下游产业,产业布局实现集中化。在产业门类选择上,一是注意与大型工业基地的配合,重点发展其下游产业;二是发挥新安工业园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发展粮油加工等运量大产业;三是发展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为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3)服务业发展总体策略:配套大型产业基地的建设,综合发展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以工业园生活配套区和农民拆迁安置区的建设为契机,配套建设综合市场,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也为本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创造硬件基础。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特色农业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
3.2 万顷沙镇中心镇空间结构规划
针对现有的产业布局,以集约发展为原则,采取相对集中的布局模式,多组团相对独立发展,共同对接、有机联系,形成“一个中心、三条廊道、五大组团”的空间结构,如图 3-1 所示。
“一个中心”指万顷沙镇规划建成区,位于万顷沙镇十二涌和十四涌之间,临近蕉门河水道和南沙港快速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 8 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 7 平方公里)。依托现状原新垦镇区以及周边的出口加工区、钢铁工业基地,形成新的镇中心区。发展成为万顷沙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同时作为部分产业工人居住区和部分农民拆迁安置区。“三条廊道”包括东西部的蕉门水道、洪奇沥水道水域生态廊道和中部的农田生态廊道,有效隔离各开发组团之间。
“五大组团”分别是以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原材料运输的综合性港区,主要为广州南拓战略及后方的外贸出口加工区服务的南沙港区组团;以已经启动建设的国家出口加工区---南沙出口加工区为重点的开发区工业组团;以整体迁建的广钢项目为主,创建 21 世纪生态型清洁钢铁厂为目标的钢铁工业组团;以科威特的 1200 万吨/年的炼油项目、1000 万吨的原油储备库和预留乙烯和化工建设项目为主,构筑完整的石化产业链的石化工业组团;以镇级工业园—同兴工业园和新安工业园为发展重点的万顷沙镇级工业组团。
3.3 万顷沙镇中心镇土地利用规划
在编制万顷沙土地利用规划时,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原则:一是严格落实上层规划,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二是注重保护滨海良田湿地,控制非农项目的建设;三是拓展镇区发展空间,做好产业配套建设;四是划定中心村建设用地,妥善安置农民。
根据上述原则,万顷沙的土地利用规划如图 3-2 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镇域重大项目土地利用规划、镇域水域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和镇区建设用地规划。其中镇区建设用地规划又包括镇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和镇区中心村建设用地规划。
万顷沙镇域范围内的重大项目包括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万顷沙组团)、石化工业项目、钢铁工业项目、南沙港区项目,该部分的建设用地面积约为 9216.44 公顷。万顷沙镇区建设用地由两个部分组成,包括新选址的镇中心区和镇级工业组团及相关产业配套用地。规划镇区建设用地 1200.35 公顷,按 2020 年规划城镇人口 12.09 万人计,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 99.285 平方米。另一方面,规划在镇区范围内划定了同兴、年丰、沙尾一、沙尾二、新安、福安、红海等 7 个中心村生活用地,统一规划建设新的村民住宅,逐步改变目前这些中心村沿河发展居住建筑的模式。此外,根据《广州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南沙区的实际情况,参考周边城市的标准,按 100 平方米控制确定中心村人均综合生活用地指标,包括住宅用地及村内道路、公共设施、绿化等用地。而中心村经济发展用地,按城市建设征用土地的 15%预留,全部按城市用地性质进行控制,不单独反映。
3.4 万顷沙中心镇规划建设主要成效
万顷沙镇自开展中心镇建设工作以来,根据镇总体规划发展目标,结合《南沙地区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内容,依托万顷沙历史文化独特、自然生态良好、水乡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创建“凸显原生态特色,打造岭南水乡典范”为主题特色,着力开展规划建设工作,努力把万顷沙镇打造成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富有地方特色和风貌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3.4.1 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工业基础已初具规模
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万顷沙镇积极用好中心镇扶持政策,根据 “一个中心、三条廊道、五大组团”的空间布局规划,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广州植之元油脂实业有限公司、日立电梯、广州 JFE 钢板有限公司、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东方(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基础已初具规模。2013 年全年万顷沙镇完成工业总产值 309.31 亿元,增长 24.05%,绝对值与增幅均名列全区第三。
3.4.2 镇中心区的商业氛围和生活环境得以改善
十四涌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的中部,是万顷镇中心区规划的重要区域。由于其历史和地理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形成了以海鲜水产、干货以及蔬果交易市场为主导,海鲜加工餐饮经营为辅的生态旅游产业。随着万顷沙生态旅游观光游客人数的快速增长,十四涌一河两岸建筑没有统一规划、水产交易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而且影响了万顷沙中心镇的整体形象和生态旅游的环境。
为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步伐,有效改善万顷沙中心镇的城镇面貌,万顷镇加快对周边区域综合环境整治的步伐,以对十四涌一河两岸进行专项规划,并配套相应的广场景观、亲水堤岸改造、新建水产市场等基础配套项目,迅速改变十四涌区段较为零乱的面貌,改善河堤两旁建筑物不一致的现状,同时满足水产交易的需求,提升了万顷沙生态旅游产业的形象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十四涌一河两岸整治改造专项规划在保持原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十四涌一河两岸的建筑物、道路系统、河涌堤岸、综合管网以及广场景观等进行升级改造,努力将十四涌打造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水乡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立项批复总投资为3393 万元,招商引资约 2000 万元,具体内容包括:
(1)中心广场及堤岸工程,项目立项批复总投资 1181 万元,整治改造面积约为 6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重新铺贴花岗岩广场砖、绿化景观、灯光工程、亲水平台以及重修护堤等。
(2)十四涌南岸堤岸工程,项目立项批复总投资 111 万元,整治长度约为 300 米,包括亲水平台,岸线改造 ,石材面层、人行道铺装等。
(3)新垦大桥改造工程,项目立项批复总投资 296 万,桥梁全长 90 米,桥面总宽度为 10 米,主要内容包括:单侧增设 4 米人行道、基础打预制钢管桩、重铺沥青、迁移管线、加固桥梁等。
(4)景观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立项批复总投资 733 万元,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清淤、雨污管网改造、电力电缆改造、给水管网改造、消防管网改造、景观小品、绿化种植、光亮工程等。
(5)水产品交易市场基础配套工程和土方工程,项目立项批复总投资 1072 万元,占地面积约为 8000 平方米,包括土方回填、供配电工程、广场道路、停车场、市政给排水、污水处理工程等。另外,还对外招商引资 2000 万元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通过对十四涌一河两岸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得到改善,而且提升了万顷沙镇中心区的商业氛围和生态旅游的产业形象,十四涌逐渐被打造成一个集海鲜水产交易、风味饮食、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理想去处,成为万顷沙乃至南沙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3.4.3 城镇水乡生态旅游特色日渐成形
围绕南沙区生态滨海旅游的建设目标,万顷镇紧紧依托万顷沙深厚的渔农业产品和生态滨海旅游资源,重点突出滨海、田园、水乡的特色,对镇内旅游资源进行专项规划整合,打造十二涌半至十九涌、涌涌有特色的水乡生态休闲旅游带。目前,万顷沙镇由北向南,已初步形成十二涌半生态园、十四涌水乡风情区,十五涌百万葵园、十八涌南沙湿地、十九涌渔人码头,涌涌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十二涌半位于十二涌半生态大道的两旁,目前已聚集了永乐农庄、原野庄园、神秘果园、福田农庄、家庭乐果园、绿之源农庄、绿色大地等一批生态庄园,逐步形成了农家美食、特色果园、农家观光、野外拓展、果蔬采摘等多种休闲、生态旅游方式的格局。
香纯的农家美食和生态的瓜果吸引了来自珠三角周边地区的市民,每到周末和黄金周,这里就成为南沙区一个人流如鲫,车水马龙的生态旅游之地。目前,万顷镇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通过建设十二涌生态园入口牌坊工程等项目,建造雕塑和牌楼,综合整治周边环境,引导各生态庄园错位发展,突出十二涌半“生态园”的特色,力争成为城镇居民品尝农家饭、观赏田园风光的好去处。
十四涌是万顷沙镇渔民聚居地。凭借着渔民沿涌聚居、水产交易旺盛、水乡气息浓厚的优势,十四涌目前已自然形成以海鲜、水产干货和蔬果交易为主,海鲜加工餐饮经营为辅的水乡观光购物消费区。我们依托十四涌这个优势,结合中心镇建设,开展十四涌一河两岸整治改造工程,目前十四涌已成为万顷沙乃至南沙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南沙湿地位于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约 10000 亩,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生态较为良好的河口湿地,也是候鸟的重要迁徙路线之一。九十年代,南沙湿地公园原是珠江入海口的滩涂,在上世纪围海造地过程中逐渐建成农田或鱼塘等农用地。受原有优质自然生态资源的启发,政府在实施围垦开发的过程中,注意包含原有生态和水土的原始状态,并按规划逐步开挖河道和兴建水闸,同时放养鱼、虾等水产和在种植红树林和芦苇等多种植物,渐渐形成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不断吸引候鸟过来栖息。
另外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并逐年加大对湿地的恢复、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形成了“碧波荡漾、绿树成荫、荷花飘香、万鸟齐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深受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游客的欢迎,成为珠三角节假日旅游的热点。
十九涌位于广州市的最南端,是全国 396 个重点渔港之一。随着万顷沙地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十九涌自发形成了海鲜餐饮档以及土特产摆卖的渔人码头。
为提升万顷沙中心镇的整体形象,通过开展十九涌改造项目污水处理工程、十九涌渔港码头及相关配套实施项目等中心镇项目,对十九涌渔人码头进行了综合整治,优化了渔人码头的规划布局,统一了市场及建筑物的外立面,美化了周边环境,逐步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广州渔人码头”。同时,本着改善民生、促进当地就业发展思路,积极统筹发展十九涌第三产业,通过规范土特产市摆卖点、打造休闲渔业亮点,有效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提高了渔民、农民收入。经过前期的打造,十九涌渔人码头已形成品牌。万顷镇围绕水乡、滨海特色,继续完善十九涌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增添新的旅游元素,提升了景区档次。目前十九涌东会所、十九涌西商业街开发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十九涌渔人码头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制约石家庄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机构养老的推行和养老机构的发展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严重。一方面,养儿防老的观念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绝多大数老人认为养老机构是专门给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设立的,而自己有儿...
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研究现状第一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联合国开始在国际、地区、国家和城市层面上提高对灾害警觉和应急管理的认识,并将1990年-2000年宣布为...
摘要近年来,在激进的考核机制和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地方政府建设资金需求迅速攀升,但是地方政府财力往往无力支撑巨大的建设资金需求,融资发展的趋势越演越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增长。此外,由于《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
1绪论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1.1.1选题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都提到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报告中也...
第2章香港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与机制2.1香港公立医疗管理体制分析2.1.1香港公立医疗发展轨迹在香港公共医疗卫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最早的医院是于1841年由英国陆军和海军创办的陆军医院和海军医院。然而...
3.3日照市境外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市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程度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对境外人员管理更加重视,相关法规制度日益健全,政府牵头的社会化联动机制和公安内部分工配合机制已经形成,合力逐渐增强。在强化境外人...
第1章导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非法营运车辆随之日益增多。本章对非法营运车辆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对研究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等进行详细论述,为后面的问题和对策提供了必要...
第三章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本章从目前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从构建原则、构建思路、构建载体、工作流程四个方面对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突出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提升行政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供新途径。3.1...
5优化政府职能推动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把双刃剑,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政府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政府在文化创...
第3章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工作较前几年已经有很大进步,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联动问责机制的不完善,管理观念的滞后以及管理方法技巧的欠缺。这些问题亟待管理部门去解决,舆情管理面临形势依然严峻。3.1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