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我国慈善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6 共632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四、 我国慈善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培育积极健康的慈善文化,形成良好的慈善文化环境,对于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丰厚慈善文化的承载和激励,在民政部《中国慈善事业(2011--2015 年)发展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载体,加强慈善文化建设,全面普及慈善文化,广泛传播慈善理念,营造浓郁慈善氛围,不断提高社会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级组织的公共责任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参与慈善文化活动,扬起慈善文化建设的风帆。

  (一)多措并举,筑牢慈善文化的基石

  1. 把慈善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慈善文化有着培养人的优良品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在营造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的人文关怀社会环境,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方面,是大有作为的,也是义不容辞的。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之上的慈善文化,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加需要把慈善的这种教化功能和自律要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结合起来,推己及人,泽被社会,树立帮助弱者就是帮助自己、帮助社会的理念,使慈善活动成为全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提高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价值目标,提高社会文明道德水平,依靠政府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的通力合作和良性互动,通过慈善文化的广泛深入传播,把慈善事业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组织和动员企业家队伍、公务员队伍、宗教人士、各行各业广大群众等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20].如“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爱心群体,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2. 强化宣传引导,增强慈善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1)高度重视慈善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使慈善观念深入人心,宣传新的价值评估体系,形成新的有利于慈善事业的社会共识、社会舆论氛围,使之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做慈善事业并不仅仅是捐款捐物,需要世人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把慈善事业做的更大更好。加强与宣传、教育、民政、文化、广电等部门的联系协作,充分运用好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类媒体,精心制定宣传计划,把慈善宣传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开设专栏或专题,以助学、助残、济困为主题,特别是每年新春送温暖大行动、暑期慈善助学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和重点报道。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还需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客户端、QQ 群体、网络贴吧、视频网站等多种形式,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慈善活动。慈善总会积极与企业、商家、银行等合作开展公益活动,募集善款,使广大群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慈善捐款,提高慈善工作的参与度。

  (2)慈善机构和媒体要高度重视慈善宣传的系统性和经常性。在制定年度宣传计划时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覆盖面广、信息传捷快的特点,宣传慈善工作的宗旨、任务,宣传社会各界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慈心善举,做到报刊上经常有版面、电视上经常有画面、广播里经常有声音、网络中经常有报道,营造浓厚的社会慈善文化氛围,积极宣传为慈善事业做出显着成绩的个人和团体,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引导人们奉献爱心,激励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要选择合理的视角,大力宣传与普及慈善文化。如可以在报纸的重要版面开办慈善专栏;开通慈善捐助热线,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慈善热线号码;在电视、网络上开设“聚焦慈善”、“爱心传递”等专题节目,让慈善人物与专家、主持人面对面交流,使慈善宣传成为媒体的“焦点访谈”.积极构建宣传阵地,创新宣传载体,慈善组织应创办一些会刊、简报,印制一些画册、开设慈善互联网站等,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开各种慈善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慈善公信力。

  (3)大力宣传和切身实践慈善文化,以构建良好的社会公众心理。在学校开展与之相关的教育,倡导感恩、分享、互助的精神,并让新一代人真正意识到慈善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自己实实在在的社会责任。在许多西方国家,慈善教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募捐义卖的公益活动,让他们从小培养爱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国也加强了公众慈善意识的培育,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好人好事,如“善行河北”大型主题道德实践教育活动、“我身边的好人”评选等,通过举办活动,倡导善行义举,让社会公众意识到慈善人人可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又如,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丛飞--中国当代“义工”的典范人物,义演 400 多场,所获收入全部捐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义工精神,十几年来他倾尽所有,为失学儿童和残疾人捐出 300 万元演出收入,捐助近 200 名贫困孩子,死后更是捐出了眼角膜,支撑他的是对信仰的执着,身上彰显的正是“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义工精神,他希望举办更多的义演,募集更多的钱扶贫助弱,正如他所说:“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由于丛飞对社会的特殊贡献,被誉为 2005 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

  3. 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

  要按照在宣传中开展慈善工作,在慈善工作中建设慈善文化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扩大慈善文化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通过策划举办一些规模不等的公益慈善活动,如义演、义拍、义卖、义诊等,举办“慈善文化活动周”、“慈善演唱会”、“慈善一日捐”、慈善书法绘画、摄影展、慈善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众多社会公众及明星、艺术家、企业家等各界人士的参与,扩大社会影响力,达到寓教于乐、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但是只通过一次活动,设立一个项目,不可能直接培育出成熟的慈善文化,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打造慈善品牌,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营造浓郁的慈善氛围,不断激发慈善意愿和慈善热情,推动慈善文化的发展[21].

  4. 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培养全民慈善观念

  以青年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日益为全民普遍认同,并迎来了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时代,在扶老、助残、救助孤儿、济困、助学等领域,慈善与志愿服务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笔者所在的河北省为例,当前河北省志愿服务和扶贫帮困的“春雨行动”结合起来,共青团河北省委充分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和社会动员优势,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组织以各方面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到“春雨行动”中。目前,全省已落实注册青年志愿者 5 万人。接下来,他们将通过与民政和扶贫部门提供的扶贫帮困对象进行对接,采取“一帮一”或“几帮一”的对口帮扶方式,有针对性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情感激励、物质支持、家庭关爱等帮扶活动。此外,还将组织各级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商会,动员有能力的青年会员、青年企业家,围绕“医、房、学、业、保”五个方面,开展结对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并力所能及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岗位,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就业创业、增收脱贫。目前,团省委正结合“春雨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实际帮扶活动,组织省市县全体团干部以及国企、高校的处级团干部,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截至目前,共结成 500 余对帮扶对子,实施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帮助新考上大学的家庭困难的学生圆梦大学,全省各级青基会共筹集社会资金资助大学生 4000 余名;针对弱势青少年群体,开展河北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儿女亲情暖燕赵”关爱失独家庭志愿服务、“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等帮扶活动,并积极开展志愿宣传。《志愿者》电视栏目是由河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协办,由河北杂技频道隆重推出的全国唯一一档以志愿者为主题的公益性电视栏目,栏目宗旨为: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理念、培育志愿文化、关注志愿群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栏目自开播以来,先后播出了“希望将军”赵渭忠、“中国好人”靳国芳、“最美 90 后”张珊珊、全国优秀志愿者王青松、胡巧致等,“善行使者·圆梦行动”、石家庄华柴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秦皇岛“及时雨”志愿服务联盟等优秀志愿服务品牌,一大批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优秀志愿者走进镜头、走进千家万户、走遍燕赵大地,用他们的光辉事迹深深地感染着人们,这些帮扶活动及电视栏目,极大地推动了慈善文化的发展。

  (二) 兼容并包,为慈善文化融入新的内涵

  我们要树立现代慈善理念,丰富慈善文化内涵,从社会发展的宏大视野中把握慈善文化发展规律,融合各类优秀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发挥我国慈善文化独特的魅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文化建设论文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