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菏泽市农村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8 共1252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2 菏泽市农村扶贫工作存在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菏泽市还处于欠发达阶段,政府用于扶贫的支出有限,一方面从政府责任的角度看,政府要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另一方面从治理理论角度来看,新时期扶贫也需要创新,更新扶贫理念,提高扶贫效率。根据菏泽的实际情况,本节从经济、农业、农民、第三方和政府的角度分析,形成“四位一体”的成因分析。

  4.2.1 菏泽市经济欠发达,财力支持能力弱

  经济增长对减贫有正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经济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这为贫困人口就业和增加收入提供了机会。二是大河有水小河满。经济增长后,国家有更多的财政税收用于扶贫事业,在转移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能力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服务。“经济增长论”把这种现象称为“涓滴效应”,认为经济增长对减贫的作用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外力的介入,通过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

  1.经济实力较弱。山东省是国家东部经济强省,而菏泽市是山东省经济基础最薄弱的市,被称为山东省“欠发达中的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以及其他指标低,甚至低于某些中西部贫困地区。

  (1)经济总体实力较弱。根据从 2010 年到 2013 年菏泽市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指标,通过与全省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以及对菏泽市的产业结构和行业布局进行分析。

  菏泽市面积占全省的 7.8%,人口占全省的 8.6%.但从下图可以看出,2010 年-2013 年,菏泽市的 GDP 仅占全省总量的 3%多一点,公共财政收入也是如此。如 2013 年,菏泽市完成 GDP 2050 亿元,人均 24498.5 元,只达到全省人均 GDP 的 43.6%.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59.3 亿元,人均 1903.7 元,只达到全省人均财政收入的 40.6%.经济水平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0 年-2013 年菏泽市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这几年尚且如此,2010 年之前的状况更不容乐观。所以,菏泽市经济总量与所占资源和人口规模不相协调,人均水平发展不充分是菏泽市经济发展得最大实际。(见下图分析)

  (2)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低,转结构调方式压力大。总体上看,菏泽市八县二区全部是传统农业县区,一产占比较高,农产品加工多是初级加工,增值率低,农业的资源优势远没有发挥出来。总体上看,工业经济处于起步阶段,总量偏小,大部分为传统加工制造业,企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利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较快,但总体规模较小,市场成熟度不够高,对经济的贡献率仍然较低。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还没有真正破题,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是经济的单元,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菏泽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业、服装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这些都是层次较低的行业。很大一部分企业布局较为分散,集中度低,协作能力差,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无法很好发挥聚集的优势;大多数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并不多。目前,企业的主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有些科技力量薄弱,有些缺少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造成缺乏核心技术,劳动生产率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菏泽市第三产业占比为 33.2%,分别低于全国、全省 13.4 和 8.6 个百分点,(2014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三次产业比调整为 12.4:54.6:33.2013 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三产比例为 8.6∶51.4∶40.0.)。

  (4)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菏泽是农业大市,工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差,企业的运营水平、创新能力都存在挑战,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形势,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一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年攀升,企业运营成本明显提高。二是企业的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紧缺,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以与快速发展的市场接轨,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菏泽市劳动者以农民工为主,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岗位技术含量提高的要求,企业出现招工难。这些情况,给本土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壮大。

  2.财政收入低,扶贫资金支撑能力弱。国家许多扶贫开发政策主要针对中西部欠发达省份,而欠发达的菏泽位于经济发达的省份,一些国家扶贫政策无法享受。在这种情况下,菏泽市财政状况将会对扶贫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1)县区财力较弱。县区财政状况更能反映一个地方发展水平。2011 年,菏泽市八县二区中,财政收入最高的郓城县仅为 13.39 亿元,在全省 140 个县市区排名中,仅排在第 59 位,并且成武、鄄城、定陶三县均低于 6 亿元,都排在 100 名之后。另外,乡镇和村级经济非常薄弱,绝大多数村庄都以农业生产为主,没有村镇企业,集体经济基本是“空壳”状态,难以对县域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支撑。2011 年,只有 4 个乡镇办事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亿元,最高的仅为 2.5 亿元,低于 1000 万元的占到 16 个,最低的仅为 508 万元。由于财政困难,县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压力大,造成用于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事业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严重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欠账较多,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扶贫资金少。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经济强省的政策大多需要地方财政配套,菏泽市财力有限不能享受。2011 年-2013 年,省下达菏泽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一共有 11430万元,但相对于菏泽市 152 万(2010 年底)贫困人口,人均不足百元,远远不能满足菏泽贫困人口的需求,资金缺口很大。同时,由于“菏泽还属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比较困难,菏泽市财政每年只能拿出 500 万元用于全市扶贫开发工作,面对庞大数量的贫困人口,只是杯水车薪。

    综上,菏泽市属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财政收支矛盾大,县乡两级财政堪称吃饭财政,用于扶贫项目和扶贫开发的财政配套资金与实际需求不符。在地方配套资金空缺的情况下,就形成了帮扶部门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状态,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经济欠发达、财力薄弱、扶贫进程缓慢三者之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经济欠发达造成财力薄弱,财力薄弱一方面造成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因无力配套造成争取上级力度不大。反过来,农村贫困人口的持续贫困,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现象的存在也容易形成挤出效应,使农村大量优质劳动力外流,影响了发展后劲。

  4.2.2 菏泽市现代农业发展不充分,产出效益较低。

  农村扶贫问题,离不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收入的增加。在现代社会,农业的发展更多的是指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产业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菏泽农业有发展的基础,但因为开发比较晚,传统农业占比大,现代农业程度低,效益比较低。主要表现在:

  (1)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菏泽市位于平原,靠近黄河,有适宜耕作的条件,农业生产相对是强项,但是目前看单产偏低。2013 年,菏泽市粮食总产达到127.7 亿斤,位居山东省第二位,但菏泽市粮食平均单产仅有 398 公斤,比山东省平均单产低 19 公斤,比山东省低 5%,这与作为农业大市的产量水平是不相称的。

  (2)种植业结构不够合理。目前,菏泽市农业种植普遍以小麦、玉米为主,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只是零星种植,作为农业经济中主导产业的蔬菜种植面积呈萎缩趋势,全市瓜菜种植面积 380 多万亩,较面积最大时已下降近 70 万亩。近些年,农民种植牡丹、山药、芦笋、中药材的户数有所增加,但种植面积偏少,不成规模。

  (3)农业组织化生产的程度较低。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偏小。菏泽市共有 200.7 万农户,人均经营土地 1.3 亩,户均 5 亩左右,并且被优劣搭配分散在 3-5 块土地上,使农业生产只能以传统方式为主,进行粗放式的家庭经营,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单位产品成本高、提高产品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难、进入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等弊端。农民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组织化生产的重要方式。2012 年底,菏泽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个数达到 3662 个,而山东省合作社总量达到 70336 个,占全省的 5.2%.全省行政村总数为 8.2 万个,合作社总数占行政村总数的 85.8%,而菏泽市的合作社个数仅占行政村总数的 60%多,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4)农业标准化水平不够高,缺少品牌农业。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只有标准化才能保障质量。菏泽市乡镇一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基本没有,更无法独立的开展监测工作;县一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建设由于受到财政配套不到位的影响,建设进程缓慢,县级自行检测开展的还很不理想。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数量和承载面积与全省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全市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个数仅 169 个,不足全省的 3%.品牌的缺少,一方面丢失了市场,一方面无法形成优质优价,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