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省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对策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8 共235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论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各方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在此冲突不断激化的背景下,民众对于自身利益诉求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再加上互联网所具有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使得网络成为民众表达诉求的最佳途径。

  由于网络媒体的形成和发展塑造了网络舆情这一种新形式的言论表达方式,通过对网络进行借助,网络舆情可以迅速扩散,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影响力,网络舆情也因此而成为了社会舆情的一种重要分支。再加上网络舆情当中所表现出的负面信息对于政府执政也是加了更大的压力,使得政府对该力量不得不引起足够重视。当前政府部门所需解决的难题是应当如何有效地推动网络舆情进行健康发展。

  笔者以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体系为基础,对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和实际意义进行详细分析,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并且,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针对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所采取的行为进行了客观性评价和分析。我国的地方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解决和应对中还存在着不及时、方法不科学、引导不有效等不足。政府部门为了提升自身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应对能力,就必须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进行清晰掌握,明确应对原则,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并将应对机制进行完善,构建出一套符合网络舆情的解决方案,使其能够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相符合。

  由于本人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理论水平有限,文章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选择的案例本身并不能够将政府解决网络舆情的能力水平进行充分反应,对于应对的大概规律也没有探索清晰,并且在技术层面的分析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 Tony Feldman. An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Media, Routledge,1997
  [2] Salm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M]. Washington: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9.
  [3] [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年版。
  [4] [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5] 凯斯。桑斯坦着。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6]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 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 ]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5-8.
  [7] Monomer, J. Publ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y and Management Issues [M]. Cambridge: Idea Group Press,2003.
  [8] 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
  [9] 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版。
  [10] [英]史蒂文·拉克斯编。尴尬的接近权-网络社会的敏感话题[M].禹建强、王海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年版。
  [11] 郭乐天。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J].新闻记者, 2005,(2)。
  [12] 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13] 周如俊,王天琪。网络舆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
  [14] 刘毅。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J].前沿,2006(10):140-143.
  [15] 王丽平,刘大鹏。开展互联网上舆情控制的方针、对策[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16] 王静静。美国网络立法的现状及特点[J].传媒,2006(7)。
  [17] 邢璐。德国网络言论自由保护与立法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德国研究,2006(3)。
  [18] 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9] 燕道成,蔡骐。国外网络舆论管理及启示[J].当代传播,2007(2)。
  [20]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1] 王娟。M 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构建[M].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4):43.
  [22] Barbara A. Bardes,Public Opinion: Measuring the Amercan Mird,Wadsworth,2007.
  [23]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24] 王娟。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4)。
  [25] 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3)。
  [26] 丁琳。网络舆论的引导与调控[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2) :8.
  [27] 彭知辉。 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 J]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46-50.
  [28] 石萌萌。美国网络信息管理模式探析[J].国际新闻界,2009(7)。
  [29] 曾润喜。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08):15.
  [30] 曾润喜。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
  [31] 张淑华。网络民意与公告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2] 钟忠。中国互联网治理问题研究[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33] 聂峰。建立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三位一体联动的管理体系[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34] 庞靖。新时期我国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年 6 月。
  [35] 王国华。解码网络舆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6] 杜骏飞。政府网络危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37] 张秋霞、姚明军。宵级政府互联网舆情监控对策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报,2011(12) :55-57.
  [38] 舒刚。社会转型竹景的网络舆情监管及其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1(12) :25-30.
  [39] 艾新革。国内外舆情研究述略[J].图书馆学刊,2011(9):140-142.
  [40] 刘丽敏。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1(1):210-213.
  [41] 石翠仙、闫利平、靳兰。 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J]. 人才研究,2011(6):63-64.
  [42] 兰月新、邓新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进规律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1(8 ):47-50.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