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5 共558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对于高职类人才的需要,形成了较大的市场需要,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得到了迅速的增长。在高职教育中,辅导员作为重要的成员,对学生的成长成材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行为操守,以及技能水平都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通过调查实践,了解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有着现实的作用。

  1.1 研究背景。

  近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及约束下,高等教育的状况得到较大转变,在教学质量方面也相应有所改观,但仍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相关配套制度及措施不到位、不完善的情况仍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产品业务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这种局面限制了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辅导员专业化模式进行梳理并总结,以达到增强教育实力,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

  1978 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世界经济的作用与份额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世界经济瞬息万变,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技术依赖性提高,无核心竞争技术等。这些都表明,我国目前必须注重技术的创新与人才的培养,发展与创新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式。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由于处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升级转型过程中,高职教学的教与学的信息不对称。辅导员队伍水平也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辅导员个人的道德修养往往会影响范围内的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外近些年衍生出一些新的模式(比如网络教学),为高等学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本地的高等院校的辅导员现状进行概述,了解我国辅导员的发展过程,针对目前出现的困境进行了原因分析,最终找出了一些适合发展的建议。

  1.2.2 研究意义。

  当前的高等教育,为了长远地发展,除依靠其自身优势和特技特色外,必定增强与市场的合作,才产生出巨大的市场效应,提升在市场的竞争力。本文首先说明现代高等教育辅导员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并辅以调查研究,探索在实际应用中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和优劣,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最终达到促进教育产业发展之目的。

  就理论研究而言,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虽然比较丰富,但整合、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结合中国转轨时期的特殊制度环境下所进行的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更为匾乏。本文建立了对于高等院校问题关于成因和对策的系统分析思路,有助于理论创新,有助于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1.2.3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文献研究法为主,从教育发展理论的规范研究入手,在基本理论分析和借鉴其他学者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对教育产业发展的实践,系统分析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的调研与访谈,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总结与辨析,探讨当前的发展趋势,提出发展路径选择,然后结合相关各方改进效果和效率提供发展的思路与方向。如图 1 所示。

  1.3 文献综述与相关研究。

  1.3.1 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许多促进高等的发展、运营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等,并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中的高等分工专业,包括各类网络化和远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优先整合当前教学方式、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其中又把各类高职高专教学的发展列入优先发展的领域中。因此,分析当前的高等院校运营情况,特别是辅导员的专业化能力,通过分析其现状,研究影响的各项因素,在总结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辅导员的基本情况。宋杰、齐学纪《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中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现状首先是专业性不强:辅导员的来源较杂,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辅导员培训机构和课程;然后是职业性不强:从教育分层的纵向来看,辅导员基本处于高校教师的底层,大部分都是无法从事教师岗位的才做辅导员,辅导员离职流失率较高;第三是其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缺失:高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和对辅导员等学生工作的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学者认为,如何对辅导员的能力提升,并且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宋美娴、苏亚玲《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重新思考》中认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稳定,其中主要是因为高校辅导员流动性较大,缺乏向心力与稳定性;其次是角色和权责不清、角色定位不清,各高校赋予辅导员管理和教育的职能,但两者边界不明确,辅导员几乎是“全能冠军”,却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这条主线,乃至于工作职责不明确;这其中缺乏必要的选用、管理、培养、使用、竞争、激励等有效机制,导致辅导员流动性较大;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素养不高;特别是日益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削弱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加之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每个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人数较多,不免对同学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关心,工作只是浮于表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学者认为,辅导员应当与时俱进,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必要的引导。肖毅克在《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应具备的素质》认为,辅导员首先应当是个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然后,应当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生的建立人生发展目标。另外,也是一个心理辅导员,能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必要的引导;最后,在服务的教学氛围中,也应当做一个服务者,做到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成才成长。

  1.3.2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思路落后 ,阻碍了它的改革与发展。“他们认为这主要表现在:其一,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将重心主要放在学历教育方面,这样势必会造成与普通高等教育抢生源的市场现状。这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高职高专的高等教育在与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竞争的市场中处于劣势,这样下去最终将被社会淘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才培养结构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极不协调。以上的种种导致高职高专高等教育固步自封,在普通教育的夹缝中生存。”[1]

  有的学者指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如干旭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对策初探》一文中指出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学历层次与高校改革需要不适应;大量的具体事务削弱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辅导员管理制度滞后影响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工作待遇影响着辅导员积极性的发挥等等。此文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是: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辅导员的教育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改善辅导员队伍结构,拓宽发展空间;关心辅导员,改善工作环境等。

  有的学者提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原则,然后阐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如姚德利在《浅谈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文中指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确立相应的目标:

  岗位目标,素质目标,稳定目标,有序流动目标等等;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原则是:择优汰劣的原则,培养使用的原则,积极分流的原则,专兼结合的原则,年龄结构优化的原则等等;建设的措施是: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待遇;加强管理等。

  与之相关的研究有蔡立彬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武士俊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亟需加强》;陈孔祥的《谈高校政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杜庆君的《专业化+职业化: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视角》;傅家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王志强,李进莉,《试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文章。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