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护理硕士论文 >

国内外早产儿连续护理的发展差异讨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4 共283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讨论
  
  4.1目前国内早产儿连续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缺乏家庭护理需求评估量表

  早产儿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为早产儿的护理问题作出反应,提供适合其疾病康复的护理需求和措施,但是早产儿出院进入到社区及家庭护理阶段后,国内缺乏评估家庭护理需求的量表[62],因此无法准确得知家长们的护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4.1.2医院与早产儿家庭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

  目前,早产儿家庭尚不能以医院综合、便利的医疗资源条件作为依托,医院与早产儿家庭之间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受限于地域、医疗条件、医疗水平、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因素[63][@,医院无法为早产儿及其家庭提供长期、专业照护,仅能满足单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需求。

  4.1.3院内护理、出院后护理未做好有效衔接

  由于人力资源缺乏、政策不完善、护理人员连续护理知识缺乏等原因,医院护理人员尚未主动承担起联络者、建议者、教育者的角色[65],早产儿连续护理服务规划的重点放在了早产儿住院期间,而在出院后的连续护理上就缺少宣教和经验,出院连续护理的脱节现象[66].
  
  4.1.4临床护理人员短缺,未形成连续护理专业团队

  临床护理人员短缺,工作负担过重,除了要承担医院科室的相应工作,还要有额外的时间来负责早产儿延伸护理服务,国内目前尚无专职护理人员或早产儿专业照顾者来承担相应工作[67],且未建立以专业人员、早产儿、家长共同解决早产儿出院后连续性照顾的专业团队[68].

  4.1.5缺乏财力及相应政策的支持

  虽然早产儿的连续护理已经在医院广泛开展并收到良好社会效益,但医院都是从公益性、社会性的角度出发,完全开放资源、免费为早产儿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服务,由此产生的人力、物力成本取法政策支持,如何收费问题仍无法解决[69].

  4.1.6早产儿家长尚未意识到实施连续护理的重要性

  早产儿住院期间,家长们因为早产儿病情重、自身因疾病问题而产生焦虑,他们此时更关注早产儿院内治疗的过程是否顺利、病情是否能够得到控制在早产儿出院回归家庭护理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喂养、抚育等护理知识的欠缺,护理人员在此时给予健康教育、喂养指导等将帮助早产儿家长提高自信心[71].

  4.1.7早产儿照顾者对连续护理认识不足

  我国内地医院对早产儿连续护理尚未有统一、明晰的界定,未建立规范、标准的连续护理服务模式,各家医院开展的连续护理服务仅为经验性照护[72].如对早产儿家长进行一些健康教育、出院前的健康指导、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在医护人员服务理念上以及出院准备服务实施方法方面还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73].

  4.2.国内外早产儿连续护理的发展差异

  4.2.1国内外早产儿连续护理发展程度不平衡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早产儿连续护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连续护理的概念界定、连续护理模式的探索与干预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在干预模式方面,尚未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早产儿连续护理服务模式,在干预效果评价方面,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确认其实施效果。国外早产儿连续护理已开展多年,且逐步走向成熟发展的道路。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具有初步规模的早产儿连续护理服务模式,促使早产儿护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4.2.2国内外早产儿连续伊理干预内容的差异性

  由于国内外的传统文化、历史渊源的异域化,连续护理服务的干预内容存在一定差异。如国内专业照顾者未将母乳喂养作为连续护理的干预措施之一,因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认为,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喂养的传统方式,是具有历史查证的,无需进行宣讲与指导,而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由于历史文化、女性职业需求、自身身材保持等因素,越来越庞大的女性群体不能够进行长期、连续的母乳喂养,转而用代乳品取代母乳喂养。因此,国外的医护人员仍将母乳喂养作为很重要的连续护理的措施来实施。

  4.3我国早产儿连续护理的发展趋势

  4.3.1努力发展社区服务,保障连续护理有效开展

  2014年,全国“暖心工程社区服务站”项目推进工作持续开展,这是我国推进社区服务迈出的一大步。我国是早产儿出生大国,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融入社区医疗服务的整体规划之中。发挥“蝴蝶效应”,让更多的早产儿家庭融入社区,就是要在当地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整合社区医疗资源,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融入社区,就是要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在现有制度和设施的基础上,为更多早产儿及其家庭提供社区护理服务,将医院内护理深入社区、家庭[73].

  4.3.2构建基于公共早产儿信息数据库的区域性随访网络

  现代医学的发展虽然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致残率并未得到显着的降低。国内的早产儿随访已经普遍开展,包括早产儿在内的高危新生儿随访和干预系统已经在部分地区建立,但大多数随访主要局限于关注近期结局,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早产儿随访研究网络[74].

  4.3.3建立早产儿随访多学科合作团队

  目前,国内早产儿随访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尚未建立,参与随访的仅为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虽能指导早产儿家长进行科学喂养、答疑解惑,但对于家长们的营养、医疗、用药等专业问题并不精通,建立多学科的合作团队便可解决此类问题[75】。团队中包括营养师、育婴师、健康咨询师等,以此保障早产儿出院后的定期或不定期随访与家庭访视,解决早产儿家长的后顾之忧。

  4.3.4对早产儿连续护理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

  根据目前我国早产儿连续护理发展状况,以及对我国未来经济和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建立一个按照目前各地经济水平对早产儿连续护理卫生服务投入的预测模型,来客观评价早产儿实施连续护理的成本,对其中的部分服务进行适当收费,或减免部分费用[76],并合理平衡医疗保险和成本效益之间的关系。

  4.3.5进一步规范育婴服务市场

  在早产儿出院后实施的护理干预中,可开展对月嫂、育婴师与早产儿家庭关系的现况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规范他们的行为,增强法律意识,以及帮助年轻的父母平衡养育角色的关系。

  4.4本研究的创新点

  国内对连续护理的研究较多,关于连续护理的实践主要集中在慢性疾病、药物依赖和精神疾病方面,但是对早产儿出院后的连续护理鲜有报道,仅有的报道往往局限于采用某种护理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尚未找到综述、系统评价类文献。

  本研究对连续护理的概念及内涵、连续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系统地比较国内外研究者在实施早产儿连续护理中干预内容、干预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对我国早产儿连续护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早产儿照顾者开展连续护理提供经验和启示,探寻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早产儿连续护理服务模式。

  4.5本研究的局限性

  因研究时间、人力、物力等条件有限,且由于文献检索的局限性,在文献釆集、检索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国外文献的收集、分析,且因笔者自身水平有限,从事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年限不长,主要从事早产儿住院期间护理工作,对提出的护理观点、国内外发展的差异、发展趋势展望等方面难免存在一己之见、有失偏颇的方面。本研究未对国外早产儿连续护理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评价,仅对国内早产儿进行研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护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