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开放网络课程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启发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2-11 共789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对教育领域造成巨大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和理念的革新对教育领域也开始产生巨大影响,一场以开放和共享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开放教育项目,国内外教育界都在不断推进。

  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在2002年提出了开放课件运动(Open Course Ware,OCW)⑴。该校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全世界的学习者共同分享优秀教学资源。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同一年提出了以资源全球共享为主题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pen Resource Work, ORW),资源共享的类型包括课程所需相关资源以及学习者学习课程所需学习工具等。随后,英国开放大学也跟随着脚步,开启了开放学习项目,我国的网易公开课也是在这一教育运动持续发展中的一部分。新鲜事物的不断发展,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或研究机构参与其中,通过互联网共享优质资源。而到2012年,这一趋势发展速度迅猛,出现了一个新生事物,一种更加优质的开放课程形式,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o 2012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高教版中提及MOOC,但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2]。而仅仅过去一年,MOOC便已经成为灸手可热的词汇,并且出现在了高等教育2013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中,作为近一年来教育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平板电脑并列第一位。2012年,在全球各大名校中不约而同刮起的MOOC风潮影响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斯坦福大学校长认为这是一场数字海陈,成千上万的学生慕名而来,MOOC已然成为各大高校竞争的重点。

  从相关研究看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开放教育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网易视频公开课等发展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包括教育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等。笔者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MOOC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这一课题。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3]。开放教育和在线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并不是十分理想。并且因为各种复杂原因,中国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对MOOC的现状研究分析,希望探索适合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等,为探索MOOC与我国高等教育结合的形式,推进大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大学教宵水平,推动实现教存公平。中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关注MOOC及其发展,有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进程,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目前MOOC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到底是怎样呢?所需要的平台都有哪些呢?不同平台之间和不同课程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呢?具体某些课程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形式是什么样的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因此,本研究通过借鉴已有研究,结合比较流行的课程平台及其教学课程,对大量文献以及不同MOOC平台和不同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进而运用比较分析模式综合对比各个组织运用机构平台中的课程开设情况,选择代表性的在线课程,跟踪学习,总结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以期能够站在全球MOOC运动机遇与挑战的交汇点,探索MOOC商业模式对我国现有教育体系有何冲击和影响、与现行高校教学体系的融合改变未来教育创新,为学校、社会、个人提升自我未来的竞争力,推进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MOOC的发展

  MOOC这一名词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教授提出的[4]。MOOC是对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简写,通常翻译为大规模幵放网络在线课程或者大规模幵放网络课程,也有一些学者音译为“慕课”,本文中对MOOC的翻译统一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

  MOOC汇集了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专家或教学助理。全世界的学习者只要具备基本的学习设备都可以注册并且访问课程资源和课程内容。他们以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为基础,利用一系列可以自由访问的网络资源来提供了研究所需要的内容或材料,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学习交流。MOOC的协作空间可以跨许多不同平台和技术。比如MOOC参与者可以创建自己的学习博客文章,来讨论不同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微博,Twitter等形式。加拿大学者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在2008年开设的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课程被认为是第一‘门MOOC课程[5]。这个课程学习者可以免费进入学习。基于关联主义该课程与传统网络课程不同,课程不是依靠学习管理系统发布学习资源的。这门课程幵展相关主题交流是以周为中-位的,侮一周教师都会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同时,它支持参与者使用不同的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讨论、评价,包括YouTube、Moodle、BBS、博客等。随后 Siemens 禾口 Downes 开设了 PLENK (Personal Learning Envoriments Networks andKnowledge)课程。而开设这些课程的人物可以说是MOOC的领军人物。这些课程的接连开设,犹如在教育界这一个平静的湖面上投出一块石头,不是激起链漪而是带动了更多的波动,可以算是一场海喊,引起全球教育界的激烈反响。

  1.3.2 MOOC课程平台起源

  大量的课程蜂拥而至,为了能够让学习者正常有序地去获取相关资源,课程所需平台应运而生。许多风险投资商看到商机,与世界顶级大学通力合作创建了课程1 口 0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Sebastian Thrun于2011年放弃其在顶级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在互联网上免费共享了人工智能课程,注册学习者高达16万人次[6]。这可以说是Udacity平台的雏形。盈利性质的Udacity公司由巴斯蒂安_史朗正式成立于2012年1月,希望与顶尖大学的一流教授合作,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STEM)的课程免费开放,让全世界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其宗旨就是希望把教育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推动方便、实惠、高效的高等教育走向世界,教育是生活化的,是大众化的[7]。从2012年10月的14门课到到2014年3月的33门课程,课程数量稳步增长,风险投资额度不断加大。

  而在2011年10月,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吴恩达(AndrewNg)提供了免费编程在线课程,同样吸引了数十万学习者注册。2011年11月,Daphne Kolle和AndrewNg共同创办了盈利性质的Coursera,得到千万美金的风险投资[8]。该平台与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免费提供优质的在线公幵课程,截止到目前为止,与Coursera达成合作关系的世界级名校有杜克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国内高校知名高校也与其有合作。并且Coursera提供了中文学习社区,在方便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更加轻松自由地学习和交流分享。该社区与官方平台提供的课程内容是完全一致的,详细的课程幵设情况以及授课讲师情况都有相关说明。

  而与上述两种课程提供商盈利方式不同的第三个平台EDX则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注资于2012年5月成立的[9]。非盈利性质的EDX最有利的一点就是能够免费提供这两所学校的课程,他们也欢迎全球各个顶级大学加入他们的队伍,共同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优质交互式在线课程。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在线开源学习项目MITx, edx的目的在提供免费在线课程的同时也通过分析学习过程数据,研究技术在教学屮的应用,探索泥合式教学模式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受&好教ff的机会,这些研究结果也是开放。美国高等教存白皮书中对于这些平台的发展有一个较为详细的图解,如图1.1所示。

论文摘要

  从目前的相关研究看,Coursera, Udacity, EDX三大平台较为主流。除此以外。

  还有一些其他平台,如Khan Academy、网易公幵课、澳大利亚开放大学、英国12所大学联合发起的FutuReleam等等。

  国内对MOOC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MOOC优质课程在国内也拥有相当数量的用户。国内学习者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自发成立学习小组。果壳网MOOC学院、Coursera官方中文社区、基于OpenEdX平台的学堂在线、Coursera豆瓣交流平台小组(成员15524人)和Udacity小组(成员1066人)等。目前的研究讨论的主题有:选课和学习交流,课程资源共享,视频和字幕所用技术,课程模式等。

  里然国内现阶段对MOOC的应用主要是以个人学习为主,但国内许多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也已宣布或者已经成功加入MOOC,开始与全球的大学生共享优质课程。

  1.3.3 MOOC的分类及特点

  MOOC发展的风暴席卷全球,掀起了一股学习MOOC和研究MOOC的热潮。

  澳大利亚悉尼学院的Sui Fai John Mak按照不同的理论基础将MOOC分为五种类别,即讲授主义的MOOC、认知主义的MOOC、建构主义的MOOC、社会建构主义的MOOC和关联主义的MOOC[iai。而LisaM丄ane根据每一门MOOC课程设计的侧重点不同将MOOC分为基于社交网络的MOOC、基于任务的MOOC和基于内容的MOOC[u]。LisaMXane认为所有的MOOC分类并没有好与坏,也没有全面与片面之分。这些课程的目的与其说是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中分布式的学习课程内容和技能的,不如说是学习沟通交流等社会技能。

  现在被人们认可的分类是基于关联主义的cMOOC和基于行为主义的xMOOC[i2]。基于关联主义的cMOOC提倡把参与者的想法关联在一起,参与者通过讨论、互动等学习方式获得个性化的知识建构并最终在知识网络中形成多群体学习路径的生成式课程[13]。这种MOOC模式中,学习的出发点是教师提供的资源,学生学习的中心是围绕资源进行的共同探索[14]。cMOOC的支持者,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说:“我们的MOOC模型(cMOOC)强调创新、创造、自治和社会性网络化学习。而Coursera的模型(xMOOC)强调的是一种更加传统的学习途径,通过视频展示、小测验和测试。” Marc Bousquet总结说:“好的(cMOOCs)慕课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支持学习的社会性维度和主动实践,比如,知识生产,而不是知识消费。”目前三足鼎立的MOOC组织都是xMOOC的典型代表,二者差异见表1.1所示。

论文摘要

  1.3.4关干MOOC的研究

  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都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一系列的大规模幵放网络课程主题和平台的讨论已经比较火热。媒体、博客以及专家和大众传媒都在广泛讨论MOOC。

  随着MOOC课程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于MOOC兴趣的不断提升,MOOC已然成为高等教育杂志文章热门话题,其还表示考虑运营一门MOOC。同样的,也有许多的博主以课程领导者、参与者和旁观者的角度发表各种观点,例如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通过博客形式实时记载他推出的某一门大规模JP放网络课程的第三版。关于MOOC的学术论文也幵始出现了如期刊、会议论文集、和专业杂志,并且数量上逐年增长。这种现象和许多创建了学术社区的其他技术类似。比如Twitter2006年作为微博工具出现,而关于Twitter的文献从2007年的三篇增长到2011年的好几百篇。

  对于MOOC,理论层面的探讨是比较多的。Cetis发行的2013版本的《MOOC白皮书》依据MOOC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发展,通过学者论文、博客、媒体报道和官方网站进行文献综述,从英国高等教育角度撰写,为高等教育机构更好的理解MOOC发展以及趋势,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帮助。《中国教育网络》发行的2013版白皮书中,学者更多关注的是MOOC的理念及发展,MOOC对高等教育的强有力冲击,教育学者或者高校机构探讨的是应该如何应对这份机遇与挑战,以及它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等方面[18]。《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幵辟MOOC专题,从教育的社会属性、科学属性以及管理属性三个方面分析学者对MOOC的探讨[19]。2013年10月以MOOC为主题的第四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学者论坛”,有十余位专家学者对MOOC的特征、发展、应用、影响与启示以及本土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Ingede Waard从MOOC的历史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21]。Alexander McAuley, Bormie Stewart, George Siemens 和 Dave Cormier 也对数字经济时代MOOC的实践、经济机遇和挑战、模型等进行了探讨[22]。Esposito定性研究了随着新兴的在线研究方法和设置的出现而引起的伦理的不断进化、竞争中的道德问题,隐私问题[23]。Bonnie Stewart试图通过调查学习者个人网络学习环境知识进一步验证社交媒体在网络课程中的价值威力(Wiley,2012)指出,Moocs概念的模糊性可能会威胁;IT放教育资源和开放课程的未来发展,因为公众更关心“免费”而不是“开放”,这使MOOC提供者对自身版权许可产生疑问[25]。

  对于MOOC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也是一个方面,学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进行了一些研究。哲学博士 J.Cabiria提出关注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理论和原则,包括正式的、非正式的和个性化的目标,MOOC学习环境的发展或许是一种不错的关联主义学习范式。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黄荣怀教授在他的报告中对MOOC预期的教学法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ApostolosKoutropoulos & Rebecca J. Hogue对MOOC学习者提供了许多rT行的建议,包括课前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以及学习工具和技能的准备,参与课程学习交流的礼节性问题和课后学习策略等方面,使学习者在教与学新方法中获得成功[27]。Kop对积极的关联学习中学习者所需要的学习自主性、批判性阅读的水平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自我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能够为成功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保障,使用不同学习工具时还需要自信,合作、创造力、心态等。特别是在学习旅程的开始,知识渊博的人的支持是有用的。学习者的归属感也会激发其积极参与[28]。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ArtoVihavainen, Matti Luukkainen and Jaakko Kurhila 以入门级别的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利用MOOC多方面的技术支持,采用要求学习者更加严格更加积极,并且将该课程与学分考试挂钩的方法,实证研究结果证明网络环境下极端职业教育方法比较成功[29]。Kop,Foumier和Mak从关注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学习体验中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角度出发,研究了新兴技术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认为在学习者和课程调控者之间可以积极创造学习资源用以支持学习方面的教育方法是可以互相迁移的。

  斯坦福大学保罗·比利克斯坦(Paulo BHkstein)和因码·瑞德·克鲁斯(IngmarRiedel Kruse)尝试在集中式生物实验室中使用可以远程控制的仪器,帮助学生通过虚拟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31]。Inge DE Waard, Apostolos Koutropoulos 和 NilgUnOzdamar Keskin等人进行了一个MobiMOOC应用的实证案例研究,探究应用移动设备进行网上学习的可行性[32]。

  Antonio Fini从三个维度(学习工具的有效利用、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方法、网络学习工具可用性)实证调查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网络技术的态度,发现时间约束、语言障碍和ICT技能影响参与者的工具选择,比如喜欢邮件而不喜欢论坛[33]。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项研究,Sui Fai John Mak通过跟随学习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Knowledge (CCK08)这门课程,体验交流学习工具博客、论坛等形式应用,通过问卷和访谈获取数据,发现学习者使用博客交流多于论坛形式,也会采用其他形式交流,但是都没有博客和论坛交流频繁。

  也有一些学者对于MOOC学习所需技术支持进行研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Dorsa Sadigh、Sanjit A. Seshia、Mona Gupta 提出 了嵌入式系统用以解决 MOOC中因为大规模学习者而带来的动解决方案的创建、自动确定等级和自动评价的问题[35]。李华和袭艺等对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进行了研究,该框架是在原有LTSA模型基础上增加新元件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实时更新,如交互和知识代理元件,以方便学习者之间学习网络的构建学者呼吁需要理性地辩证地看待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幵发大学主任David认为MOOC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是从波浪扩展成为海喊了,它将代表一个全新时代的网络教育[37]。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负责人程建钢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访问时强调,我们需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辩证的看待MOOC的教学改革和商业运作模式角度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不要重蹈覆辙,吸取国家精品课程的发展经验教训清华大学孙茂松也持有同样观点的,他2013年7月的上海“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中从MOOC面临的两个基本挑战(能否有助于大众教育?能否有助于精英教育?)、三个相关问题(特征、定义、技术、)引出我们需要理性看待MOOC。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认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提供一些启示,如注重机制创新、资源创用共享、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等[39]。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友群教授认为可以将教师培训与MOOCs结合开展。约翰?丹尼尔从四个方面分析认为我们需要理性看待MOOC热潮,更多的注重教育教学而不是技术层面[40]。也有学者用SWOT方法对慕课在我国发展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研究。Moshe Y. Vardi认为MOOC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问题十分尖锐,担心MOOC会让学术界被经济压力占据主导地位。Fred G. Martin认为MOOC让人兴奋的点在于它改变教育成本[43]。

  目前MOOC的发展还是十分迅猛,各个平台都在不断推进。2013年1月波士顿市和EDX的合作伙伴,建立BostonX,以改善受教育机会的居民;2013年4月,欧洲H—个国家联合推出的MOOCs网站H式上线,该网站由欧洲远程教育大学协会牵头并且得到欧洲委员会的支持的。2013年4月斯坦福大学与edx合作开发非盈利开源edx平台的幵发;2013年5月佐治亚理工学院团队与Udacity, AT&T公司合作推出独一无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课程;2013年6月EDX构建开发者社区为它的在线和混合式学习平台;2013年9月EDX宣布与谷歌合作展开JT-源平台;2013年10月EDX与法国高等教育部合作,共创法国在线学习门户;2014年3月EDX宣布新的会员结构,扩大edx.org,这其中包括高校和各种基金会;2014 年 3 月 Udacity 推出了 Udacity iPad 应用程序.

    综上所述,MOOC作为高等教育的变革推动者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从理论层面到实际应用,从伦理探讨到教育教学方法,实证案例研究以及如何看对新兴事物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等。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对于MOOC影响高等教育的方式,适用范围,商业化模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究验证。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进行相关研究分析。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实例,从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平台中选择比较主流的三个平台进行类目设计。然后,借助已设计完善的类目表格,结合三大主流平台官方网站及课程,进行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个案分析主要是针对三大平台中的基本信息,平台考核形式,平台运作模式等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是从对比的角度对三大平台上的具体某些课程的参与者,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组织运营形式、课程评价考核形式以及课程所需技术支持等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个案分析和对比分析对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发展以及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分析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和学校传统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1.4.2研究方法

  依据研究内容,本文主要是借助于内容分析法对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三大主流平台和具体课程从质性和量化结合的角度进行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主要釆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本研究借助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关联主义理论、国内外开放教育、网易公开课、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等方面的文献,对相关研究概念、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

  二、调查研究法

  本研究釆用问卷调查对课程学习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学历职业情况、课程参与程度与课程参与动机、课程学习体验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拟借助问卷星平台发放回收问卷,借助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结合课程学习者个人学习体验综合分析。

  三、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内容作客观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研究方法,即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本文通过选择主流的三大平台作为分析对象,基于大量数据资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样本,结合科学的类目分析表通过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得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发展现状、趋势特点以及差异与共性。

  四、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方法是对一定数量的案例进行深层剖析而得出普遍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三大平台课程实例中所选取的某几个典型课程进行个案分析,主要分析其课程教学流程、课程进程安排、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典型MOOC课程中的教学特点。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