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地方立法的教育考试管理创新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315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语

  回顾本文研究的历程,最早的起因在于工作中对教育考试管理问题的切身感受。

  多年的实践积累,结合求学过程中对于教育考试相关政策、法规和前辈研究成果的学习,在思考与探索中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教育考试管理制度改革发展思路。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以教育考试地方性立法”推动教育考试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是否可行,以及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以建立教育考试地方立法为第一步,跟进以建立配套的政策制度(包括明确部门职责,建立考核管理制度、诚信管理制度),实现对教育考试管理制度的改革。因为在法规上简明扼要的条文,要落实就必须配套以规范性文件。

  在这个探路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政策和法律方面的疑点进行的解释和明确,然后对改革的创想进行了论证,并证明其可行性。而对于整个制度体系的完整构建,还有大量的实务性工作,需要在后续工作中,通过管理机构和专业研究学者的指导完成。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前教育考试所面临的问题与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密不可分,是社会大环境诸多矛盾在教育考试中的具体体现。教育考试所面临的管理问题,最终还是要由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解决。


    参考文献

  【专着】

  [1]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于信凤.考试学引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1

  [3]廖平胜.考试是一门科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4]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50-71.

  [5]张民选主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11.

  [6]李华德等.教育考试立法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7]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10.

  [8]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

  [9]李述一 李小兵.文化的冲突与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许卓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11]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等编.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9.

  [12]陈明庆,陈达辉,林文光主编.考试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期刊】

  [1]包志荣.日本教师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1(1).

  [2]陈高英.论行政规范性文件与依法行政[J].行政与法,2005,10.

  [3]陈秀华,娄红伟.考试舞弊的社会诱因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6,5(5).

  [4]蔡文霞.论国家级考试舞弊行为的刑法规制[J].辽宁警专学报,2011,(2).

  [5]蔡守秋.国家政策与国家法律、党的政策的关系[N].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5.

  [6]常建勇.美国大学生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8,03.

  [7]邓磊,崔延强.美国大学诚信教育制度体系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03(254).

  [8]国家一般课题“教育考试立法问题研究”研究成果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05,(03).

  [9]宫艳华.美国大学生荣誉制度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11(262).

  [10]霍艳梅,郭彬,霍炳宇.地方教育立法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12):

  [11]黄超,向安强.清朝科举考试舞弊要案的计量历史学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0(1).

  [12]黄飞,张希华.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力与适用[J].天津大学学报,2008,3(2).

  [13]韩莹, 刘仕宽,常莉.地方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调查及对策研究[C].Jeju Island,Korea:2013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ERMI2013),2013,12(27)

  [14]何鹏程,吴尊民.上海市终身教育地方立法的实践及其构想[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9,13.

  [15]冷剑丽.国外防治考试作弊的经验及启示[J].招生考试就业,2008(2).

  [16]李力.我国地方立法权限问题探讨[J].法商研究,1999,04(27).

  [17]李弘祺.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及解释-从艾尔曼对明清考试制度研究说起[J].台湾大学历史学报,2013(32).

  [18] 李化德.论国家考试立法[J].现代法学,2008,(05).

  [19]李华德.国家级考试法律责任追究刍议[J].中国考试,2007(11).

  [20]刘铭祥.论刑法学中的类推解释[J].法学家,2008,2.

  [21]刘文章.科学发展观[J].理论探索,2004,05.

  [22]刘德亮,曹肖冰.大学生诚信档案与其隐私权保护冲突问题探讨[J].法律经纬,2009,12(上).

  [23]马育红,董首昌.法律治理技术视角下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9,(12).

  [24]秦霞等.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问题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04,07.

  [25]宋璇涛.关于建立完善政绩考核体系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2004,17.

  [26]司洪昌.美国大学对学生作弊的治理及其启示[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9).

  [27]施正洲,周志群. 学校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的思考与初步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06,07.

  [28]吴开华.民办教育地方立法:实践与反思[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7,6B.

  [29]吴志澄.论县级政府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8(3).

  [30]王海,丁俊丽,李光泉.从考试制度现状论国家考试立法的迫切性[J].天津大学学报,2003,5(4).

  [31]王健.谈考试法的缺位及其制定[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25(2).

  [32]王玫.我国考试立法的现状与思考[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3] 王培宇.科举制度史上的作弊防范及其当代启示[J].教育与考试,2010(01).

  [34]王瑞雪.对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规制体系的反思与建议[J]研究生法学,2013,10(5).

  [35]徐新明.考试作弊——全球性怪胎[N].中国教育报,2007,(2).

  [36]于林洋.考试作弊适用开除学籍的法律思考[N].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07.

  [37]俞银燕.国外个人信用档案法律体系概述与启示[J].山西档案,2010,03.

  [38]叶必丰.论规范性文件的效力[J].行政法学研究,1994,04.

  [39]姚利民,丁汀.国外对大学生作弊的近期研究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1999 ,(3 ).

  [40]赵亮宏.关于教育考试的立法工作[J].教育与考试,2007,(2 ).

  [41]赵亮宏.关于我国考试立法的进程及思考[J].海口经济学院学报,2011,10(1).

  [42]祝洪军. 军事教育与斯巴达的阿高盖制度[J].世界历史,2013(4).

  [43]曾继耘.对基础教育考试改革方向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2).

  [44]张家勇.张家智,张跃庭. 美国标准化考试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2).

  【学位论文】

  [1]龙云.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犯罪化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

  [2]邹容.国家考试的法律调控制度[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3:

  [3]王华.论考试作弊的刑法规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4]陈爱军.论地方立法[D].合肥:安徽大学,2003:

  [5]洪志忠.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行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刘晓苏.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7]张娜.美国大学生“荣誉制度”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2008:

  [8]周英.我国地方立法权限研究[D].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

  【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6]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7]《教育部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
 

  致 谢

  感谢我的导师,尊敬的于洪波教授。一次次的批改、指导,感受到老师严谨的治学和对弟子的垂爱,让我景仰的更有导师渊博学识之外宽厚待人的风范。立德立身立言,与夫子游,如沐春风。感谢亲爱的曾继耘教授,您的肯定和鼓励坚定我论文研究的方向。还有李鹰老师、周海银老师的指导,以及其他各位老师的教诲,让我感到这求学的旅途不虚此行。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文章最终成稿,得益于你们无私的帮助。激烈地思辨、探讨开拓我的眼界,加深对课题的理解;热情地鼓励、督促使得懈怠的我凝神聚气把问题探究清楚;牺牲休息时间帮助远在另一个城市的我准备好各种材料,及时交到学校。

  种种铭记在心,万分的感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