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纠正和克服中小学“过度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中小学“过度教育”问题产生源于深刻的社会背景下以及复杂的原因,因此,匡正和克服这一问题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6.1学校方面
6.1.1端正办学理念,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办学理念是对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理性认识和深层梳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观期望和内在要求,是一所学校对其办学方向和目的理性认识的结果,集中体现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为学校的各项组织和工作提供正确的航向及指引。一个好的办学理念往往能为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教师自我成熟和专业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目前,一些学校属于民办性质,我国教育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允许民办教育举办者取得合理回报”,然而激烈的社会竞争广泛存在于民办学校之间,办学理念越来越偏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出现功利化的目的和倾向,学校渐渐地沦为举办者获取个人利益或者团体私利的一种手段,办学理念渗透着金钱、利益、功利等色彩。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学校不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上下功夫,却随意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堂上反复灌输和讲授、课外布置繁重的学业任务,学生被训练成“机械化部队”,“过度教育”正是由于学校不恰当的办学理念下催生的。要克服“过度教育”这一现象,就必须从学校整体办学理念中入手,因为办学理念是回答应该“如何做”和“怎么做”,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和积极构想,是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对未来教学应该达到的结果和状态的预设和期待,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意图,所以坚持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必然会导致什么样的教学状态。办学理念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把培养人、发展人作为教育实践的最终旨归,注重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和服务为前提,促进学校全体师生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获得发展。确立适当的竞争意识避免过度竞争思想的弥漫和功利化主义的侵烛,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最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
6.1.2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科学发展
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尊重学生生命意义的实现,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作为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四大支柱。“过度教育”背离了育人的基本规律,忽视学生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属性和特点,把追求教育的效率建立在牺牲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之上,这是现代教育唾之以鼻的教学状态。要纠正和克服“过度教育”现象就须理性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育实践操作中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科学的发展为教学的重心,把遵循教学规律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内,学生的智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都处在迅速成熟与发展的时期,所以教育要做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准备。在教育实践中要深如理解教育的因材施教规律、循序渐进规律以及量力而施等教育规律,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待成熟的群体,有其自身发展的年龄特点,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揠苗助长,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者不能以成人社会的规则和标准去肆意剥夺学生享受其童年幸福体验的自由。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最适合某一学龄阶段学生的教育发展策略。当学校制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建立在深入理解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更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时,“过度教育”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杜绝和克服。
6.1.3把握教育的质变临界点,促进学生适宜生长
“过度教育”与适度教育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却承载着不同的结果和宿命,适度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给予学生适度发展的教育,它是人们期望臻达的最理想的教学状态,是夸美纽斯笔下流露的那种艺术,也是卢梭自然主义思想中蕴含的那种教育境界。然而现实层面中真正能给予学生适度发展的教育却微乎其微,随着现当代生活节奏的飞速加快,人们更愿意相信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接受越多越快的教育才有可能占据优势社会资源并且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如何把握教育的临界点,确立适度发展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在宏观上既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要顺应学生内在发展的秩序,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坚决摒弃那些让学生倍感厌倦和压力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釆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其提供充分发挥潜能的平台和途径,让学生真正享受童年应该有的幸福和快乐,在游戏、娱乐、探究、操作、交往、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和能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智力水平、学习方式、生活经验等都有显着的差别所以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发展要求和策略,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发展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及个性,鼓励他们用自身擅长的方式表现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关注学生细微的变化和发展,丰富其生命的内涵和意蕴。
6.1.4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所研究的“过度教育”是狭义上对于学生知识教育方面的过度灌输和教授,在教育领域的其他方面譬如学生的道德品行、社会适应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教育不足的现象,学校为学生安排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往往忽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的发展。“过度教育”注重学生文本知识的掌握和题海战术的演练,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重复学习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等课程成了花样摆设并没有发挥出该类型课程的实际价值。良好而有序的教学着眼于学生未来健康而全面的发展,“过度教育”却以牺牲学生当下的均衡发展换取华而不实的教学效果,牺牲了学生获取全面发展的机会,最终造成个性品质、能力和水平的畸形及片面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和组织实施要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的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和平台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实现对于知识信息的识记和理解,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习得和增强以及品德习惯的养成和践行。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各种品质和能力都处于待发展的萌芽状态,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教育要真正把培养人的本质贯彻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从校园文化这一隐性的渠道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优良美德,为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活动,从而锻炼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交往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等等,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大自然科学实践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理能力、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杜绝把发展的重心放在文本知识的记忆、背诵上。
6.2教师方面
6.2.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换教师角色
传统教师角色被“圣化”、“神话”、被膜拜、被无限度地放大,他们人格完美、道德高尚,被视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自古以来,师道尊严,他们掌控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所谓的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教师很少顾及学生主体地位是否予以充分实现,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活动的心声往往被繁重的学业负担所覆没,被教师的威严和绝对的权利所剥夺。正如一位教育说,中国最小的官员就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事实上教师只是知识的先在占有者、道德成长指导者、知识学习的促进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受益者,是学生发展进程中的一盏明灯。合理的教师角色以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活动来说必不可少,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完美效果,既不会教师觉得学生难以塚磨和理解,也不会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战战棘棘、如履薄冰,相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平等交流、和谐对话、教学相长。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知识和道德的长者,致力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互相促进,学生将会抱着一颗积极、欢愉的心情与老师共享知识的盛宴。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奥妙的自由和空间,以平等、对话的姿态面对正待成熟的学生,将会对克服“过度教育”现象产生一定的效用性。
6.2.2加强培训,提升专业素质教师从古代的“能者”为师、近代的“知者”为师到当代的教师专业化,客观上要求注重内在的专业发展。教师角色从古代“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现代“生命的创造者”,特别是对教师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性逐步成熟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包括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我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认识大致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虽然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受制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却是一个不断接近理想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不是升学教育的基础,而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就需要中小学教师不断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改造,才能在根本上给与学生最佳的指导。
中小学“过度教育”现象产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缺失,在专业信念、专业人格、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上不够全面和完善,未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一个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教师完备的专业素养做铺塾,教育活动将会陷入困境,无法顺利进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深刻理解和识读教育的生命本质,尊重教育、尊重生命、尊重学生,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关怀生命的诉求、提升生命的质量、把握生命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陈旧的观念、补充知识的欠缺、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用科学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正规的教育机构参加知识技能的培训,也可以以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积极主动、自主自愿地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研究、从而促进自我更新和进步,努力从教育的“新手”转变为教育的“能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最全面的准备。
6.3家长方面
6.3.1提升自身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状态,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教育已成为为人父母的头等大事。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童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策略将对孩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信息社会的迅猛变化,导致了社会乃至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逐渐走上了误区,一过于重视孩子的智育的发展,而忽视孩子在伦理道德、社会适应能力等其他方-均衡发展,而且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过度给予孩子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导_孩子道德品性、社会适应性等畸形发展。事实表明,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而只有25%取决于智力因素,所以过度重视知识文化的积累和教育只会削弱孩子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成就感的获取及体验。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影响,学校正确的教育理念及价值取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父母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也深深的影响着孩童能否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孩子才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最自在的成长,如果没有正确理念的指引,教育行动将是盲目的、愚蠢的。那么如何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呢?父母自身的学习和教育必不可少,不仅要学习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要时刻关注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克服急功近利、盲目从众、过度竞争的心理,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及教育素养,为孩童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指导。
6.3.2保持平和心态,降低过高期望
在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盲从浮躁的风气,整个社会似乎都被这种风气所笼罩。教育能够改变命运的信念依然被大多数人所信赖,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教育改变现有的生存状态,享占优势的社会资源和有利的社会地位。所以说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容易被种种不良心理所左右,具体表现为盲目跟随大众、虚荣攀比、过度补偿、过度期望,在这种不良心理的作祟下,父母通常会给孩子过度的补习、培训、辅导,限制孩子玩耍娱乐的自由、遏制其独立抉择的权利、约束其生命个性的张扬,让孩子一味地沉浸在枯燥乏味的文化课也的反复学习当中。要克服“过度教育”问题愈演愈烈的趋势,就必须从家长的心理方面入手,建议其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对孩子的教育遵循适度原则,不盲目从众,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合他们的发展策略,充分掌握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智力发展状况、学习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基本情况和特征,适当降低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应该认识到他们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其自身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并不是父母愿望的继承者和践行者。保持良好的教育心态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其潜能和智力的开发,唤醒对文化知识沉睡的兴趣,让其不自觉建立起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正如亚里士多德说,“思维始于惊异”.良好的教育心态为孩子自觉自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MOOC用户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对MOOC平台和课程分析之后,笔者还对课程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用户的基本情况、课程参与情况、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学习体验角度编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33份,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1MOOC用户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信息技术学科促进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
第一章教育网络舆情及应对概述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一)设计目标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中学生德育来讲尤为...
第五章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今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小生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给人们...
第2章过度教育概念释义及相关概念辨析2.1核心概念释义2.1.1度的哲学含义。哲学意义上,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度也是被规定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范围,度本身是一种量,并且是一种限量。度作为限量...
2.4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阐释歌词语言的符号学特性的表现之一为语符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关系,即语符的能指可能对应多个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所指[1].文化意象是在歌词语言中提取出来的,物象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物象可以传达...
第三部分当前教师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是针对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以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己任,因此,本章将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着的特...
第三部分《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问题与思考一、《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一)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览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