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693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家长的教养方式

  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和受教育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严格要求的的家长对孩子各项活动都严格管理,对于错误的事情不由孩子辩解就是一顿暴风骤雨般的训斥,甚至打骂。家长施加的压力无疑是学生产生了担心,极易干扰学习的持久力,他们会恐惧,还会焦虑,甚至抵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对于孩子所作所为不以为然,甚至美名其曰“民主教育”,其实受到这样教育氛围的学生往往做事情没有责任心,做事不计后果。那些对于孩子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采取帮助与鼓励的家长,他们的合理应用奖励与惩罚的手段,使得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调查发现,更多的学困生的父母是使用专制和放纵的教养方式,而那些优秀的学生,其父母多是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

  2.社会生活环境因素

  小学生极少的关注社会,对于社会上舆论、焦点兴趣很少。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通过学生家长的间接影响。比如家庭中家长的言谈中涉及到的一些观点,学生学习周围的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同学、小伙伴的言行举止的影响。

  (1)“富二代”、“拼爹的时代”不正常的风气影响

  在网络上经常透视着关于“富二代”、“拼爹的时代”这样的网络用语,社会中类似于这样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人们的议论、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本身。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对未来没有什么用处,没有文化同样可以赚大钱,使学生的学习失去了积极性。

  (2)不良人群的影响

  在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知识、文化的理解不同,他们对知识、文化的理解也影响到子女的学业。

  3.青岛顺兴路小学学校教育的影响

  班级中学困生的产生某种程度上是教师将不合适的教育方法运用到了学困生的教育中。有这样的教师对学生不关注、甚至对学困生不抱有任何转化的期望。课堂上将他们安置在教室后排,很少对他们进行提问,作业基本上不看不批,经常在班级中将他们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公开的批评指责。除此之外,面对学困生时,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挥也有很大的教育失当。

  (1)对学生的教育目标过高,拔尖教育

  现如今,虽然取消了小学毕业考试,但仍有不少学校、教师受升学指挥棒的左右,提高教材难度,高标准要求学生,脱离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产生了两极分化,忽视了中下水平的学生,造成学业不良的比率增加。这种情况在该校的高年级教师中也会时常出现。

  (2)教学方法陈旧、简单

  很多学困生总有其一些优点和缺点。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差异性,一言堂的进行灌输,不积极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不针对学生做有效的教育方法研究,更谈不上因材施教。这样势必加剧个别学生的学困率。老师在教学中应多考虑学困生的个别差异,发挥这些学生的特长,让他们体会到成功,未必不是一种学困生转变的快捷途径。

  综上所述,各种原因都可以导致学困生的产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不一定都与学生的学业不良有必然的联系,这些因素的存在只是很有可能使学业不良的现象发生。在该校的调查中也发现,其实上述所说的因素在许多优秀的学生中也会出现。

  (四)自身素质的影响

  1.自卑心理的产生

  该校现有大量的外来务工子女的学生,由于父母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原因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由于这些学生在原居住地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一样,有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这都极易导致内心出现自卑感。他们当中也有想通过自己的积极主动来提高成绩,甩掉学困生的帽子,但由于多种原因成绩没有得到提高,或提高得很是缓慢,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他们的这种自卑心理直接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不愿意和老师交流。这点经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如下图表示:

  a. 不假设零假设

  b. 利用渐近标准误差假设零假设

  c. 基于正态逼近

  从表 3-1 和表 3-4 中可以看出是否愿意与教师交流变量中,回答不愿意与有时愿意的学困生不是明显多于学优生,而回答愿意一项的学优生则明显的多于学困生。经卡方检验得 P=0.012<0.05,在“是否愿意与教师交流”方面,学困生和优等生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

  2.缺乏成功的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厌学行为在学习中,学困生长期以来没有经历过成功的体验,无法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带来的滋味,久而久之,已经没有上进心,对待学习抱着一种失望的态度。别人的成功丝毫不会对他们产生半点影响,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与其他同学竞争等方面已经放弃。缺乏成功的体验以及良好的学习品格的不完善,长期积累下的知识基础差,慢慢的开始厌学是该校学困生转化的一个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和学困生做朋友,以朋友的语气和他们谈心,用生活中的语言与他们互动,在常态化的交往中潜移默化的给以鼓励,支持,在生活化的活动中使其体验到成功,逐渐引导着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中来,品尝到到成功给自己所带来的喜悦,其次是应该提高他们的在学习上的抗压能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