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症结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242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症结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应用中的症结

  1.形式上的整合,追求华丽的展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表现的实质性内容并没有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体现出来,只是形式主义的整合,过分地追求课件的展示,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讲课缺乏激情,只有冷冰冰的电子设备充当教师所应表现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思想。过分使用信息技术表达教学理念,加重了教学的形式,掩盖了教学原则。课堂教学的表演气氛浓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成为人机互动,损失了情感交流的环节。

  2.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差距

  大部分学校电子设备配置齐整,多媒体的硬件资源丰富,但是只有年轻教师在用,硬件的使用率低,年纪大的教师还是不离粉笔,为了评职称或是赛课时对付着一用。现如今的网络上软件资源参差不齐,教师多是下载后修改,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教师并不多,修改后的课件并不能准确表达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先是勉强着用,后来觉得教学效果一般,渐渐不用。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并不匹配,距离越来越大。还有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也达不到,课程整合更无从谈起。

  3.整合作用的扩大化和片面化

  过分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造成整合的片面化,绝对化。即使是高智能的教学机器人也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表情、语态、肢体动作完全融合于教学设计中,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师的理性和感性的内容,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可以将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中进入建构型的学习状态,信息技术只是辅助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整合的扩大化就是凡课必用,省去传统教具,多媒体演示占用大部分时间,学生上课,基本就是“看电影”,不动手,不思维,视觉冲击力强。师生的交互式改为人机交互式,学生的动手改为多媒体演示,看似先进的信息技术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实际上损失的是教学质量。整合是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的融合,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繁冗的多媒体信息。当整合的作用被片面化后,课件比赛便层出不穷,教学内容的形式表现多样,而学生的实践能力便淡化了。

  (二)症结的实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误区颇多,究其实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成长过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提出到繁荣过程很短,不符合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可以说是从初期直接到高潮,整合被热热闹闹的课件包围起来,形式表现突出,而整合的实质在短暂的过程中被忽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一方面,理论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实践不能丰富理论,形成理论是一套,实践是一套;另一方面,实践的高速发展,失去了理论的指导,就造成众多的实践者感到没有方向,把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上,本末倒置现象明显。

  2.功利思想突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原本是教学观念的创新和教学思维的突破,信息技术是手段,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教学目标,而且需要掌握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在多媒体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愉快学习,把难以理解,艰难想象的教学内容以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更有效的学习。而在实际应用中,过度的宣扬整合的作用,强调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再加上多种名目的课件评比,还有上职称的要求等等。整合的硬性指标把功利思想扩大化,失去了整合的内涵。

  3.信息技术的滥用

  多媒体教学氛围的营造应是有时有地,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不是所有的课程所有的内容都去用多媒体展示。全方位无选择的滥用,那样多媒体技术就成了第二块黑板。学生每节课所能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什么样的、什么类型的信息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是有规律可寻的,如果在课堂上超量、超限、超时的进行“信息轰炸”,纸质课本就升级为超容量的多媒体电子课本,这样的后果是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这样既缺乏实效,又偏离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意。

  (三)解决的办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但不是除旧更新,脱离传统教学,整合的目的是传统教学的升华,以信息技术的手段丰富传统教学,创新传统教学,学生不是实验品,不能在短时间内以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去尝试,整合的过程需要不断修正,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教学要求。整合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出现的一些症结要积极解决: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对教师的要求上了一个台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课程整合的一个瓶颈,有些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因为多媒体技术的欠缺不能充分和准确表现。下载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式,下载的课件限制了教师的思维,也不能表现出对本班学生的针对性。课件成为网络图片、音频和视频的简单罗列。教师给学生上课就像是带着学生进超市,随便看,没有准确的方向。当务之急是要从教师培训入手,提高教师素质,学习多媒体技术,从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去。培训的范围要普及化,不能仅限于骨干教师,假期培训和日常的网络培训相结合,帮助教师进入多媒体技术的学习环境,丰富教师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打造课件平台,简化教师自行制作课件的程序。长期的实践才能将整合的效果体现出来。

  2.分清主次,信息技术是手段

  一堂课的重心是课程目标,不是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没有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出发,只有华美的课件,教学就偏离轨道。教学设计应是细化课程目标,以学生的理解对细化的课程目标排序,从中找出重点和难点,用信息技术演示和化解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整合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被反馈被修正,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避免让学生成为“电灌”的牺牲品[18].

  3.注重实效性,强调整合的常态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工程,不是一时的功利,对教师的硬性指标要起到激励的作用,需要教师常态化的实践,积累理论基础,指导实践应用。把一线教师的反馈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发现整合的利弊,趋利避害,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而不是片面滥用。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