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研究
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在学术期刊发表了诸多与“翻转课堂”相关的文章,非常值得学习借鉴。有的研究围绕着翻转模式的教学设计、使用翻转模式取得的效果进行。如:陈怡、赵呈领的《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4,2),文中设计了课前、课中较为完整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案,并采用对照实验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学习效果进行分析。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的《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1),文中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知识获取”过程和课上“知识内化”过程的具体流程设计,并设计出支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顺利实施的教学平台。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的《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3,1),文中构建出一个太极式的“翻转课堂”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组成和流程给出了实施的关键要点。朱晓红的《e 时代的翻转课堂模型及设计》(新课程,2013,6),文中主要介绍了信息化条件下“翻转课堂”的模型和设计特点。赵兴龙的《翻转课堂重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文中指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要根据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和“翻转课堂”的构成要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综合考虑,根据课型、学情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张妍、李云文的《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学与管理,2014,4),刘锐、王海燕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2014,5),姜玉莲的《基于微课程构建开放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4,5),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的《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13,9)等文,则对教学流程、设计原则、学习环境的构建、课堂活动的设计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认为“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过程之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两个有力杠杆,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个性化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
有的研究围绕着某一科目、某一课程的具体设计或某一技术的使用方法探讨“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如王忠华、古跃丽的《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探究--以“使用 PPT 制作电子相册”为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文中将“翻转课堂”主要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三个层面进行设计。董旭阳、胡文友的《SNCR 传播模型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中小学电教,2013,1),文中从学生的主体地位、时空限制、学习资源三个方面指出了“翻转课堂”的优势所在。应机巧的《英语阅读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the 333 story”为例》(教育月刊,2014,5),吴华、孙丽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沙靖的《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新探--以“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文理导航,2014,3)等。他们在自己学科翻转模式研究或技术运用的基础上为“翻转课堂”的学科教学提供了实践经验。
针对思想品德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国内也有一些研究实践。如:孙杰在《“翻转课堂”:一种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中小学德育,2013,7)一文中,对思想品德课课前和课堂两个学习模块进行了设计。刘震、曹泽熙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理论上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13,8)一文中,对思想品德互动性,考核方式上从对学生知识的运用,学生参与度的考察、作业形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战祥翠的《论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中学政治教学参6考,2012,9)一文中,针对思想品德课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实践中,“翻转课堂”模式引起了一些学校决策层的关注,积极推动学校开展了教学实践并取得了各自的研究实践成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进行了一项课堂教学实验,要求教师在下一节课上课前,必须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还要设计好教学深度,控制好学习进度,以确保课上有时间进行深度拓展,这些做法有早期“翻转课堂”的意味,但其教学的技术手段仍是传统的。重庆市聚奎中学是“全国第一所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校,2011年12月,该中学将“翻转课堂”实际操作的路线总结为3个“翻转”、课前4环节、课堂5步骤和6大优势,在技术手段上实现了突破[13].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中学、南京市九龙中学等在无线网络平台、电子白板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14].上海市仙霞高中认为“翻转课堂”为转变课堂教学形态找到了契机,其核心是基于自学知识点上的“对话、讨论与练习”,将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常见的“等待下的同步走”与“低效能的重复讲练”[15].“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进行的‘翻转课堂’实验,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16].该学校的“翻转课堂”实验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深刻转型,影响较大。山东昌乐一中结合本校特色,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打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实践证明实施的效果很理想[17].但从实际推进中看,思想品德学科“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比起其他学科起步要慢、取得的成效还不是非常显着。
总起来看,无论从学术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实践中的探索应用上,初中思想品德课“翻转课堂”的研究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围绕着这一模式如何在思想品德学科中更好地运用存在着很大的探究空间。因此,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研究,力图提出一己之见,推动这一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查阅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研究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文献资料,借鉴相关教育理论和理念,为探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二是实验研究法。利用不同班级,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总结,边实践反思,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例证,把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是经验反思法。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呈现自己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具体过程,加深感受和认识,不断总结分析,探索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五)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贡献在于梳理了国内外“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其优势所在,从理论上总结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求,并结合了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翻转课堂”具体操作及实施策略,意在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应用“翻转课堂”的具体范例,为一线思想品德教师提供教学实践参考。
4MOOC用户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对MOOC平台和课程分析之后,笔者还对课程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用户的基本情况、课程参与情况、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学习体验角度编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33份,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1MOOC用户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信息技术学科促进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
第一章教育网络舆情及应对概述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一)设计目标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中学生德育来讲尤为...
第五章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今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小生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给人们...
第2章过度教育概念释义及相关概念辨析2.1核心概念释义2.1.1度的哲学含义。哲学意义上,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度也是被规定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范围,度本身是一种量,并且是一种限量。度作为限量...
2.4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阐释歌词语言的符号学特性的表现之一为语符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关系,即语符的能指可能对应多个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所指[1].文化意象是在歌词语言中提取出来的,物象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物象可以传达...
第三部分当前教师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是针对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以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己任,因此,本章将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着的特...
第三部分《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问题与思考一、《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一)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览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