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中学体育选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27 共517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高中体育常规教学
  
  高中体育常规教学是我国大部分现行高中推行的教学模式,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特点⑴。一般以行政班为单位,男女生分班教学。使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1.2高中体育选项化教学
  
  高中体育选项化教学是包括北京、大连、上海等地部分高中正在实施的新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结合学校体育教学要求和体育课程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幵设多种运动项目的体育课程,打破原有的年级、班级编制,按项目重新编班上课,满足不同爱好、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相关理论教学,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形式。

  2.1.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是上海学校体育改革试点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主要以项目为核心,从运动知识和技能、体能、运动经历、运动情意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跨越年级和班级的界限,以学生兴趣为主导、以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开展分专项、分层、小班化教学高中“专项化”体育教育课程以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为核心,鼓励学生在喜爱的一个运动项目上持续地学习三年,在该项目上学有专长,并能学以致用。这也是专项化教学和选项化教学最大的区别。

  2.2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2.2.1研究背景
  
  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多样化发展,三年高中阶段体育课专项化发展,四年大学阶段体育专业化发展是本次上海市体育教学改革形式的最终目标。但是要实现这样的体育课程形式,还存在着较大的难题。长期以来,上海中小学体育课主要是按行政班来组织课堂教学,不同性别、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参与着相同内容、相同形式、相同标准的体育课。同一个行政班上课的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在教某一项运动技能时经常需要从零基础开始。各阶段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教学要求的协调发展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使得小学至高中这十二年中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形成下一个阶段“还债式”的重复教学,与目前教育部提出的“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有所脱钩。为了使学生在高中阶段体育学习中继续高质量的学习,为了切实增强本市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培养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良好思想,提高未来上海城市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海市教委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体质的意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制订《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方案》。

  2.2.2指导思想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全面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终身受益”的核心理念,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以项目运作的形式实现专业引领,提升体育教育质量,促进上海市体育教育转型发展和内涵发展。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内容科学、层次分明、衔接合理的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创新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充分体现学科育人价值,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切实有效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学生侧重于1-2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了解专项基础理论、竞赛规则、专项技术、比赛战术等。要求学生在已掌握1项游泳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再掌握1项运动技能,使2项运动技能达到较高水平。专项课安排在每天上午、下午的最后两节课,课时延长至80分钟。同时与课外体育社团活动联动,使学生按兴趣选择体育社团,并以体育社团为主组织比赛。体育课根据学生体育兴趣分类管理,按学生兴趣组织教学。体育课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学习、运动项目基本理论、项目发展的历史与文化,竞赛规则、基本训练方法、竞赛的组织及教练素质培养。体育课考核将采取分层递进,着重考核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程度,设计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提高程度的评价标准,促进全体学生参与专项体育的积极性。
  
  2.2.3改革实施方案
  
  见附件6:《上海市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2012-2015》(草稿)
  
  2.2.4课程标准
  
  见附件7:《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2.2.5教学大绢
  
  见附件5:《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大纲》(讨论稿)
  
  2.3国内外中学体育课程研究状况
  
  2.3.1国外中学体育选修课程形式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均对本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出现了一些新的课程发展形式,尤其是为了满足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殊需求,在高中阶段开设了体育选项课程。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收集、出国考察、国际学生交流等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国外中学体育选修课程形式有如下几种:

  --德国中学体育课程,从70年代开始由于举办奥运会的影响德学校体育开始向校外发展,德国社会体育俱乐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教学内容则以各运动项目为单位编制,其中既有德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又有世界新兴运动项目,一些新的项目如排球、兵兵球、赛艇等进入体育课堂。其有利于学生的兴趣需要与专长发展。由于釆用“体育俱乐部”模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远远大于校内活动。

  一一美国中学体育课程,没有国家统一的体育课程标准,学校的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各州的法律和地域特点有着很大的灵活性。但体育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按学生兴趣自由选择的选项教学形式。如:德克萨斯州规定:高一年级体育课程为必修内容,内容统一为体能运动、水上运动、体操、舞蹈等基础运动,高二和高三年级的体育课都是选修课。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不上体育课,如果上体育课还可以选择上课的内容和授课的教师。

  学生可以从篮球、棒球、橄榄球、足球、体操、网球、羽毛球、健美操、游泳等多个项目中进行选择,学生可以同时选择多个不同的项目学习,学期末按不同项目的课时量获得的学分。一一加拿大中学体育课程,和美国相似,高中阶段的体育课除了高一年级是必须课,高二、高三都是选修课。学生在选择体育课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加拿大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课中的具体项目按照三种类型进行了划分,分别是单人和双人活动、游戏和比赛、季节性活动。包括田径、体操、舞蹈、游泳、滑冰和球类等。

  一一英国中学体育课程,在1999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学校必须保证每个学生每周至少有两个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的课程设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小学阶段),基本上全为必修课;第二个阶段(初中阶段),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选修课占较大的比重;第三个阶段(高中阶段),课程全为选修课形式。总之,这三个阶段的体育课程基本上就是“全必修课一一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一一全选修课”的发展过程。小学阶段以学会以基本动作为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田径、体操、舞蹈等运动发展体能;初中阶段以掌握足球、篮球、网球等各种运动项发展运动技能;到高中以后,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运动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1-2项运动进行学习发展专项运动水平。

  一一日本中学体育课程,实行“选择制教学”,初中一年级在体操、器械运动、田径、游泳、球类运动、武道、舞蹈这7个领域中进行选项化学习,初二至初三年级在上述7个运动领域中选择1至2个领域进行学习,原则上在器械运动、游泳、田径这3个领域中选择1个领域进行学习。高中体育学习选择的范围扩大。教学时根据学习项目分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选择学习项目,明确学习进度和学习计划。通过选项化教学使学生喜爱并擅长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7].

  从国外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迎合学生体育兴趣,适时开设体育选项课程是许多发达国家的首选形式。各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都找到了适合本国中学生生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我国体育教育也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体育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德国的“体育俱乐部”模式在校内锻炼身体素质,在校外按兴趣学习运动技能、参加各类比赛,是符合市场经济的一种好方法,值得我国的学者们研究、学习。

  2.3.2国内高中体育选项化和专项化课程研究
  
  2.3.2.1有关国内高中体育选项化和专项化教学的维形与发展国内高中体育选项课的开展最早出现在80年代初,南京师范大学的顾渊彦发表了《关于高中体育课指定选修的研究》的文章,并在南京市的几个高中进行实验,成为高中选项课教学的雏形。广州体育学院的庄弼在1987年对广州几所高中进行了选项教学实验。2001年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2007年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体质的意见》为选项教学提供了政策依据。2006年大连市教育局选定了 1?所示范性高中进行体育选项化教学。2007年北京率先在全市的高中阶段实行体育教学选项化。2012年上海市教委提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选定17所高中进行“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

  2.3.2.2有关国内高中体育选项化教学研究张笑梅(2014)对长沙示范性高中体育选项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长沙市高中体育选项课的选项内容还需要增加;(2)选项课教学组织形式应该在摸索中继续完善并加强;(3)教学方法需摆脱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避免形式单一;(4)教学评价标准必须多元化和多样化。

  张华(2011)通过对高中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评价进行理论研究认为评价应该:(1)建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评价发展观;(2)采用“三结合、二内容、二标准”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内容;(3)满足人人平等的原则,采用个体差异和区别对待方法;(4)制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5)体育评价与终身体育相联系。

  孙亮(2010)通过对北京市18所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

  提出主要管理问题有:(1)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要求不统一;(2)各项目之间发展不均衡;(3)选项教学组织形式不规范;(4)选项教学形式增加了排课等课程管理的难度;(5)选项课程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6)各校缺乏师资、场地、器材等体育活动设施,使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得不到有效开展。

  徐晓敏(2008)对北京市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1)体育选项课教学指导思想较明确,但幵设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2)学生参加体育选项教学的主要动机是兴趣需要;(3)教学评价主要采取体能与技能、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内容;(4)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为主的形式;(5)体育选项教学对培养运动技能、体育能力、体育锻炼兴趣等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6)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教师的教师数量缺乏,教师专业水平基本满足需要。
  
  2.3.2.3有关国内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研究董少校(2013)在“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开始前研究发现专项化教学具有以下有点:(1)培养学生运动兴趣;(2)增强学生体育意识;(3)使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4)为开展校园锻炼提供保障。

  罗阳佳(2013)在“专项化”教学改革一学期后调查发现专项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突破传统学校体育模式;(2)尊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U)促进体育教师专业转型[13].

  李国肠、徐治平(2014)对“专项化”改革的必要性进行研究,认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纲要清晰、特色突出、针对性强、改革目标明确,有很高的可实施性并符合二期课改革精神,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能,获得体育知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可以作为研究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高原(2014)结合本校“专项化”教学改革实际情况,提出“专项化”改革的作用:

  (1)领导重视,制度保障,构建并完善高中体育大课程体系;(2)从学生兴趣入手,目标明确,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有效提高;(3)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15].

  由于专项化教学的概念才刚刚提出,试点活动时间只过了一年,较少有对专项化教学的研究,即便有也仅仅局限在现状调查和理论研究上。而对选项化教学的研究方向侧重点放在了教学的课程资源、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上。

  研究方法也集中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少有的实验法缺少实践支撑,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专项化教学课程形式上,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献与实验相呼应,以“专项化教学改革” 一线教师的身份亲身亲为体验本次课改实践给学生、教师、学校等各个方面带来的改变。努力挖掘“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技术难关,为高中学生培养学习体育的兴趣、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育运动能力、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创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为本次课改中扮演好排头兵的角色,将课程形式转化为课程模式,为下一步课改在全市推广起到关键的示范作用。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中学体育论文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